-
公开(公告)号:CN11491270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617592.6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刀具选配方法,解决了现有刀具选配过程存在过于主观、无法根据制造任务需求实现刀具快速精准选配的问题,属于机械加工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S1、确定加工信息,包括加工对象的材料所属类型、加工任务类型、使用的加工机床和切削参数;S2、根据加工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初步选配,获得可行刀具集合;S3、以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作为设计变量,选择加工生产时间最短或生产成本最低作为优化目标,添加约束条件建立以生产时间最短或生产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优化模型:S4、基于粒子群算法利用S2中的可行刀具集合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在可行刀具集合中得到生产时间最短或生产成本最低的刀具选配最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247318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721577.1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4G7/00
Abstract: 一种非合作目标翻滚运动起旋模拟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非合作目标模型在喷气姿控的过程中质心位置会发生改变及需要频繁的卸载控制力矩陀螺的角动量的问题,属于航天器姿态地面模拟控制领域。本发明包括:旋转磁场源固定在控制末端上,位于翻滚非合作目标的上方;翻滚非合作目标的表面采用蜂窝铝板外壳;旋转磁场源能在翻滚非合作目标的蜂窝铝板外壳上感生电磁力矩;转磁场源与翻滚非合作目标表面的倾斜角β在范围10‑20°内控制系统根据η控制末端转速ωs的值:当|η|<45°,ωs=A,当|η|≥45°,ωs=0;η表示矢量Ht×ωs×Ht与Ht×n×Ht之间的夹角,Ht表示翻滚非合作目标的自旋轴矢量,n表示翻滚非合作目标的角动量矢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52805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10339433.2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P19/02
Abstract: 一种推板装置及一种异形换热管与管板管孔的装配方法,能够防止装配过程中对换热管内部造成损伤及避免制造高成本的强力装配设施,属于反应器、换热器的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推板装置包括拉杆、锁紧件、连接件和推动件;取多个推板装置按照环向布局分别插入多个异形换热管中,锁紧件设置在拉杆的一端,拉杆的一端与锁紧件位于异形换热管内,锁紧件用于同时锁紧拉杆和异形换热管,组成刚性整体;推动件通过连接件与拉杆的另一端连接,多个外部力同时施加在对个推板装置的推动件上,使连接件与推动件产生相对位移,连接件带动组成的刚性整体与推动件做相对运动,其反作用力通过推动件同时推动管板,使异形换热管插入管板管孔内。
-
公开(公告)号:CN110806141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095195.1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长管束与壳体的套装方法,解决了现有超长管束与壳体套装困难的问题,属于换热器、反应器制造领域。本发明包括:S1、将管束的支持板和管板安置在多个调节装置上,支撑、并使管板管孔与支持板管孔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位置一致,将换热管穿过管板管孔与支持板管孔,完成管束装配;S2、移出部分调节装置,将多节保持装置延着管束的长度方向依次套在两个相邻的调节装置之间的管束的外表面,组成装配体;S3、在管束延长线上设置调节装置,安置壳体,调节装置使壳体的中轴线与管束的中轴线一致;S4、吊住装配体,将该装配体的一端穿入壳体中进行套装,随着套装过程的持续进行,依次拆下管束外表面的保持装置,直至套装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0645929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1096073.4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B21/00
Abstract: 一种可转位深孔钻头切削刃的磨损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解决了现有分别进行刀片的切削刃磨损量测量的方法存在繁琐、浪费时间的问题,属于换热器管板深孔孔群加工制造领域。本发明的磨损量测量装置包括钻头定位架、定位插销、底座和测量仪器;测量仪器设置在钻头定位架的上侧,可转位深孔钻头固定在钻头定位架上,底座上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插孔,钻头定位架上设置有各切削刃对应的定位孔,当定位插销插入待测切削刃对应的定位孔和固定座上的插孔,钻头定位架使可转位深孔钻头待测切削刃位于测量仪器正下方的测量位置,实现待切削刃测量基准线与测量仪器的测头轴线重合。本发明本发明能够在不拆下刀片的情况下对切削刃的磨损量进行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284546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038923.0
申请日:2018-09-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为了解决电磁消旋过程中气隙不均影响现有三维磁场分析及电磁消旋力矩的计算结果准确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气隙不均情况下铝蜂窝板结构三维电磁消旋力矩计算方法,属于永磁阵列三维磁场分析及消旋力矩计算领域。本发明包括:将组合永磁体和目标铝蜂窝板之间气隙不均匀的三维求解区域按照组合永磁体圆周方向离散化,在圆周方向取一段均匀气隙区域分段;建立各分段区域的三维磁场方程,求解空间磁场分布;对分段区域求积分,获得各分段区域均匀气隙的消旋力,当气隙倾斜时,将求解的空间磁场在整个圆周方向积分,得到作用于目标铝蜂窝板上的切向力,结合目标铝蜂窝板为双层结构,获得所述切向力作用于铝蜂窝板上的电磁消旋力矩Tdespin。
-
公开(公告)号:CN105785924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610210667.3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B19/416
Abstract: 一种获取机床主轴系统功率的方法,涉及机械制造、电机与驱动等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获得主轴系统功率的方法不能满足在设计阶段对机床能耗进行预测和机床节能设计及节能改造的要求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将主轴系统分为主轴电机驱动系统、主轴机械传动系统和末端执行机构;步骤二:对机床主轴系统功率流进行分析,获得主轴系统功率PSR为:PSR=Psd‑loss+Psm‑loss+Psm‑out公式一;式中,Psd‑loss为主轴电机驱动系统的功率损耗,Psm‑loss为主轴电机自身的功率损耗,Psm‑out为主轴电机的输出功率,Psm‑out等于主轴机械传动系统的功率Pspin‑mec。本发明用于获取机床具体的结构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5785924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10667.3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B19/4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416 , G05B2219/35177
Abstract: 一种获取机床主轴系统功率的方法,涉及机械制造、电机与驱动等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获得主轴系统功率的方法不能满足在设计阶段对机床能耗进行预测和机床节能设计及节能改造的要求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将主轴系统分为主轴电机驱动系统、主轴机械传动系统和末端执行机构;步骤二:对机床主轴系统功率流进行分析,获得主轴系统功率PSR为:PSR=Psd?loss+Psm?loss+Psm?out公式一;式中,Psd?loss为主轴电机驱动系统的功率损耗,Psm?loss为主轴电机自身的功率损耗,Psm?out为主轴电机的输出功率,Psm?out等于主轴机械传动系统的功率Pspin?mec。本发明用于获取机床具体的结构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4139322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10344491.1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Q1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四维切削力检测的电容式智能刀柄系统,主要由标准刀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锂电池、电容传感器检测电路、信号预处理及采集单元、信号无线发射模块、外封装环、密封盖、固定块组成。通过在标准刀柄下端圆柱体部分切槽形成变形筋结构,利用变形筋的变形来解算四维切削力,变形量由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测得。本发明的用于四维切削力检测的智能刀柄系统对原刀柄结构更改较小,不影响刀具安装、使用和机械手的抓取,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等优点,利用高精度电容式微位移传感器检测变形筋变形要比应变式测力仪精度更高、动态性能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774512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210189439.4
申请日:2012-06-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4G1/64
Abstract: 一种非接触式模块化航天器在轨对接方法及实施此方法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接方法充分利用了第II类高温超导体超导态时捕获磁力线的特性,超导电流产生的磁场与磁体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可形成超导磁体对被动稳定的非接触连接,此连接可比拟弹簧阻尼连接具有很高的刚度和阻尼;基于该作用机理构建的采用电磁体和高温超导体的非接触连接接口的模拟装置,对接接口不需要任何机械连接和主动控制,就可完成相应模块的定位、定向和装配,为在轨装配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健壮性。本发明为无机械接触的模块化航天器结构被动连接提供了新的方法,在航天在轨装配和在轨服务技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