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岩多循环加热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25993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410713233.6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一种干热岩多循环加热系统及其生产方法,其中从地面向下钻取注入井和生产井,在不同干热岩深度处进行人工压裂以得到呈裂缝群形式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从注入井注入的水可在至少流经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后从生产井中排出,从而通过单次注水和至少两次不同深度的热交换完成包括至少两次加热循环的加热过程。本发明解决了长期以来地热能获取率和利用率低的状况,其通过在地下不同深处的至少两次加热循环提高了注入水与干热岩进行热交换的效率。与现有的单次循环相比,没有场地要求,也没有大幅度提高技术的难度。本发明不需要进行多次注入和抽出,操作简单,且大大提升了干热岩热能的利用率,提高了干热岩实用度。

    一种骨科用手摇式取钉器
    1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388739U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20045489.8

    申请日:2018-01-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用手摇式取钉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安装有大齿轮,所述壳体内开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安装有取钉螺刀,所述壳体上端安装有帽体,所述帽体内开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内安装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壳体内开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安装有大齿轮,使大齿轮能够固定,通过壳体内安装有取钉螺刀,使取钉螺刀能够固定,通过壳体上端安装有帽体,使齿轮能够安装与固定,通过帽体内安装有小齿轮,使小齿轮能够固定,通过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使小齿轮和大齿轮可以传动工作。

    新型腓骨髓内针
    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381697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2232093.1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腓骨髓内针,包括髓内针主体,所述髓内针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尖头,所述髓内针主体的底端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四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圆穿孔,圆穿孔内滑动套设有插杆,插杆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槽内并固定连接有竖杆,插杆远离竖杆的一端设为尖端,四个竖杆之间设有同一个方杆,髓内针主体滑动套设在方杆上,髓内针主体的顶端开设有圆形槽。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够控制四个插杆插出形成十字形并逐渐顶着撑住髓腔壁,达到有效避免髓内针主体出现打转或上下滑脱现象,且能够将四个插杆收入,降低因位于外部造成髓内针主体卡在髓腔内取不出的现象,从而达到不影响医生后期取出髓内针主体,有利于使用。

    干热岩多循环加热系统
    1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252967U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20739166.0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一种干热岩多循环加热系统,其包括从地面向下钻取的注入井和生产井以及在不同干热岩深度处进行人工压裂得到的呈裂缝群形式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从注入井注入的水可在至少流经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后从生产井中排出,从而通过单次注水和至少两次不同深度的热交换完成包括至少两次加热循环的加热过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长期以来地热能获取率和利用率低的状况,其通过在地下不同深处的至少两次加热循环提高了注入水与干热岩进行热交换的效率。与现有的单次循环相比,没有场地要求,也没有大幅度提高技术的难度。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进行多次注入和抽出,操作简单,且大大提升了干热岩热能的利用率,提高了干热岩实用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