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0468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75731.7
申请日:2022-01-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肠胃外科用肠胃液减压装置,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部底面设置有连接槽,所述保护壳内部安装有收集罐,所述收集罐外侧设置有胃管,所述收集罐顶部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安装有抽液管、排气管和负压器,所述保护壳底部还安装有吸盘;本发明的普外科胃肠减压装置,利用保护壳和收集罐能将胃管进行保护和储存并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取出使用,利用收集罐和顶盖通过螺纹连接的设计能保证装置正常使用的同时还方便了医护人员对胃液的提取化验,利用负压器和控制钮能有效对装置抽取患者胃液的流量和抽取速度进行控制和限定,利用吸盘和橡胶卡扣能与保护壳底部连接并将保护壳以及收集罐与地面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0562599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713233.6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一种干热岩多循环加热系统及其生产方法,其中从地面向下钻取注入井和生产井,在不同干热岩深度处进行人工压裂以得到呈裂缝群形式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从注入井注入的水可在至少流经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后从生产井中排出,从而通过单次注水和至少两次不同深度的热交换完成包括至少两次加热循环的加热过程。本发明解决了长期以来地热能获取率和利用率低的状况,其通过在地下不同深处的至少两次加热循环提高了注入水与干热岩进行热交换的效率。与现有的单次循环相比,没有场地要求,也没有大幅度提高技术的难度。本发明不需要进行多次注入和抽出,操作简单,且大大提升了干热岩热能的利用率,提高了干热岩实用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625993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410713233.6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一种干热岩多循环加热系统及其生产方法,其中从地面向下钻取注入井和生产井,在不同干热岩深度处进行人工压裂以得到呈裂缝群形式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从注入井注入的水可在至少流经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后从生产井中排出,从而通过单次注水和至少两次不同深度的热交换完成包括至少两次加热循环的加热过程。本发明解决了长期以来地热能获取率和利用率低的状况,其通过在地下不同深处的至少两次加热循环提高了注入水与干热岩进行热交换的效率。与现有的单次循环相比,没有场地要求,也没有大幅度提高技术的难度。本发明不需要进行多次注入和抽出,操作简单,且大大提升了干热岩热能的利用率,提高了干热岩实用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40468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210075731.7
申请日:2022-01-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肠胃外科用肠胃液减压装置,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部底面设置有连接槽,所述保护壳内部安装有收集罐,所述收集罐外侧设置有胃管,所述收集罐顶部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安装有抽液管、排气管和负压器,所述保护壳底部还安装有吸盘;本发明的普外科胃肠减压装置,利用保护壳和收集罐能将胃管进行保护和储存并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取出使用,利用收集罐和顶盖通过螺纹连接的设计能保证装置正常使用的同时还方便了医护人员对胃液的提取化验,利用负压器和控制钮能有效对装置抽取患者胃液的流量和抽取速度进行控制和限定,利用吸盘和橡胶卡扣能与保护壳底部连接并将保护壳以及收集罐与地面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790564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012026.8
申请日:2014-01-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南通华兴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热岩压裂高压提采实验室模拟装置。该装置包括压裂液注入系统、支撑剂注入系统、高压气体增压注入系统、压裂主体、环压施加系统、高压管阀件;支撑剂注入系统包括支撑剂间接注入和固化;高压气体增压注入系统包括气体增压和气体间接注入;压裂主体包括样品压裂仓和样品环压腔;压裂仓包括三维固定支撑和三维液压系统;三维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滑动腔和液压活动塞;样品环压腔包括环压腔钢板和胶套,胶套与钢板之间存有空腔,注入液体实现压力包裹作用。本发明采用分体模块组合结构,保证了压裂样品的原样不动而进行精确的进行支撑剂注入,高压气体注入置换繁衍,提高采收率。具有结构新颖,安全耐用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04252967U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20739166.0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一种干热岩多循环加热系统,其包括从地面向下钻取的注入井和生产井以及在不同干热岩深度处进行人工压裂得到的呈裂缝群形式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从注入井注入的水可在至少流经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后从生产井中排出,从而通过单次注水和至少两次不同深度的热交换完成包括至少两次加热循环的加热过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长期以来地热能获取率和利用率低的状况,其通过在地下不同深处的至少两次加热循环提高了注入水与干热岩进行热交换的效率。与现有的单次循环相比,没有场地要求,也没有大幅度提高技术的难度。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进行多次注入和抽出,操作简单,且大大提升了干热岩热能的利用率,提高了干热岩实用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