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58977A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810071702.3
申请日:2008-09-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33/576 , G01N33/551 , G01N33/577
Abstract: 免疫磁性碳微管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中的应用,涉及一种免疫磁性碳微管,尤其是涉及一种免疫磁性碳微管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中的应用。提供一种免疫磁性碳微管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中的应用。免疫磁性碳微管由四氧化三铁核心和外层组成,外层包裹核心,外层为碳壳层,碳壳层上连接有氨基。免疫磁性碳微管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中的应用:免疫磁性碳微管的活化,化学共价偶联免疫配基,封闭,夹层法免疫检测检测偶联乙肝表面单克隆抗体的磁性碳微管。
-
公开(公告)号:CN101357402A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810071814.9
申请日:2008-09-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十面体纳米金的合成方法,涉及一种纳米金,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微波法一步控制合成十面体纳米金颗粒的方法。提供了一种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包裹剂,N,N’-二甲基酰胺为还原剂,采用微波法控制合成的十面体纳米金的合成方法。在N,N’-二甲基酰胺中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搅拌溶解;待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完全溶解后加入氯金酸,搅拌,得反应前驱体溶液;将反应前驱体溶液倒入微波反应罐,并装入微波加热器反应,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离心使所合成的纳米金颗粒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分离,清洗,得十面体纳米金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1352580A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810071741.3
申请日:2008-09-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抗菌型表皮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人体表皮修复材料。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抗菌型表皮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分别溶解胶原溶胀液和壳聚糖,按质量百分比分别配制胶原溶液和壳聚糖溶液;在壳聚糖溶液中加入载银无机抗菌剂,搅拌,超声;将加有抗菌剂的壳聚糖溶液与胶原溶液混合搅拌,即得胶原/壳聚糖/抗菌剂分散液;将胶原/壳聚糖/抗菌剂分散液在聚四氟乙烯板上均匀铺膜,烘干;以蒸馏水浸泡使膜与聚四氟乙烯板分离,再次将膜铺于聚四氟乙烯板表面,烘干即得胶原/壳聚糖/抗菌剂复合膜;将胶原/壳聚糖/抗菌剂复合膜浸于交联剂中进行交联,清洗,烘干,即得抗菌型表皮修复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344481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810071605.4
申请日:2008-08-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纳米金检测DNA突变的方法,涉及一种检测DNA突变的方法。提供一种用纳米金探针检测DNA突变的方法。将野生型单链DNA、与野生型单链DNA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和纳米金混匀,静置后加入氯化钠溶液后静置得体系1;将突变型单链DNA、与野生型单链DNA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和纳米金混匀,静置后加入氯化钠溶液后静置得体系2;往体系1加入氯化钠溶液,混匀后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所得的520nm处的吸光值称为吸光值1;往体系2加入氯化钠溶液,混匀后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所得的520nm处的吸光值称为吸光值2;当吸光值2与1有明显差异时,可判断有突变存在。DNA和纳米金无需作任何修饰,简化样品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100519A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710009273.2
申请日:2007-07-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粒径可控聚合物纳米颗粒的方法,涉及一种聚合物纳米颗粒,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降解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可避免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产率高、单分散性好、成球性高、粒径可控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将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得溶液A;在溶液A中加入聚合物的非溶剂,得溶液B;将溶液B转移至透析袋中,将透析袋置于透析液中透析,隔5min~4h换透析液;透析40min~24h后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冷冻干燥,得粉末状的粒径可控聚合物纳米颗粒。按质量比,聚合物∶溶剂∶非溶剂=(10~100)∶3000∶(0~1500)。
-
公开(公告)号:CN1927183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0610122184.4
申请日:2006-09-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A61K9/16 , A61K31/704 , A61K47/34 , A61P35/00
Abstract: 抗肿瘤药物表阿霉素缓释微球制剂及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表阿霉素,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缓释微球制剂及制备工艺。提供一种在肿瘤病灶局部给药,增加肿瘤病灶局部的药物浓度,减少给药量,降低传统给药方式给肿瘤患者带来的全身毒副作用的抗肿瘤药物表阿霉素缓释微球制剂及制备方法。取聚乳酸或其共聚物溶于含有司盘-80和吐温-80的复合表面活性剂的二氯甲烷中,得含有复合表面活性剂的聚乳酸溶液;配制表阿霉素溶液,将表阿霉素溶液加到含有复合表面活性剂的聚乳酸溶液中形成初乳液;再倒入聚乙烯醇溶液中形成复乳,搅拌离心得圆润坚硬微球,再洗涤,冷冻,干燥,得桔红色微球粉末状的抗肿瘤药物表阿霉素缓释微球制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766820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116015.6
申请日:2010-02-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A61K47/36
Abstract: 一种新型壳聚糖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功能化的方法,涉及一种壳聚糖纳米载体。提供一种新型壳聚糖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功能化的方法。将壳聚糖溶解在醋酸溶液中,用NaOH溶液调节到pH=4.5~5.5,再加入三聚磷酸钠溶液,得纳米凝胶,再加入戊二醛交联,反应结束后离心,使用过量硼氢化钠还原,再离心,并分散在盐酸溶液中,去掉未反应的硼氢化钠,然后透析,以清洗掉三聚磷酸钠,得纳米粒子;称取叶酸溶解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到壳聚糖纳米粒子水溶液中,加入碳化二亚胺盐酸盐,反应后得叶酸修饰的纳米粒子;称取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丙酸酯,溶解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然后加到壳聚糖纳米粒子水溶液中,反应后,制得PEG修饰的纳米粒子。
-
公开(公告)号:CN101327336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0810071441.5
申请日:2008-07-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以明胶与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构成纺丝原液,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为明胶、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钙盐。在甲酸溶液中加入明胶得溶液A,加入钙盐得溶液B,再与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得溶液C,将溶液C加入密闭的容器中,反应至其动力学粘度值>5000cp,得电纺丝原液;对电纺丝原液进行电纺丝得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780282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010120868.7
申请日:2010-03-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壳聚糖载丝裂霉素纳米靶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载药壳聚糖纳米粒子。提供一种壳聚糖载丝裂霉素纳米靶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壳聚糖载丝裂霉素纳米靶向制剂的组成为分散在水中的连接丝裂霉素的壳聚糖纳米粒子,按质量比,丝裂霉素∶纳米粒子为1∶(2~10),纳米粒子在水中的浓度为1~20mg/ml。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制备叶酸修饰的纳米粒子;制备PEG修饰的纳米粒子;制备丝裂霉素丁二酸酯;将丝裂霉素丁二酸酯与壳聚糖纳米粒子加到不同修饰的纳米粒子中,再加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反应后得载有丝裂霉素的纳米粒子,经透析去掉未反应丝裂霉素以及其他副产物,得壳聚糖载丝裂霉素纳米靶向制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292953B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810071230.1
申请日:2008-06-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导电高分子聚吡咯的药物自动释放体系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药物控制释放技术。提供一种以聚吡咯为药物载体,无外加电位即可在体温下自动释放药物磺基水杨酸的基于导电高分子聚吡咯的药物自动释放体系的制备方法。将预处理后的钛片的一个表面用绝缘材料密封,然后将钛片浸入由吡咯单体和磺基水杨酸组成的水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在钛片未密封的一侧表面上生长固载磺基水杨酸的聚吡咯膜,将钛片密封一侧的绝缘材料除去,再涂布一层二十烷,即得最终的药物释放体系。将药物释放体系置于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溶液或模拟体液中,升温至36.8~37.5℃后二十烷自动溶解,固载到聚吡咯膜中的磺基水杨酸即可陆续自动释放到溶液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