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8847950U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23033220.3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慧瞳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1/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种子培养及萌发期间的表型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用于种子萌发的扁形发芽盒,用于容纳扁形发芽盒的发芽盒栽培架;以及,外部封闭、内部相对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和取景模块的采集设备。本申请将取景模块设置在图像采集模块拍摄方向上,利用取景模块中的取景端固定槽固定扁形发芽盒以供图像采集模块拍摄。本申请利用扁形发芽盒固定萌发中的种子,克服了种子培养及萌发过程中胚芽及胚根原位生长动态监测所需栽培载体匮乏的难题,可保障盒内种子萌发期间表型形态的稳定性,发芽盒内部互通且独立的空间设计充分保障了发芽盒内种子萌发的独立性以及盒内种子萌发的安全性和萌发环境的一致性,实现对萌发期表型图像的原位动态连续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222089674U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20709484.6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慧瞳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植物多器官重量及表型图像数据同步获取的设备,涉及植物表型数据采集技术领域,遮光罩设于基座上;传动模组设于基座顶部,传动模组的图像采集区位于遮光罩;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工业相机和移动组件,工业相机固设于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固设于基座上,且位于传动模组的两侧;重力传感器,设于传动模组的顶部;补光板,固设于基座上,位于传动模组的一侧;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重量传感器采集植物重量,控制工业相机采集植株图像。同步获取植物的根系、茎秆、叶片、穗子及种子等器官的重量及表型图像数据,为植物多器官表型数据的同步分析提供了快速便捷高效的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212965386U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20855915.1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作物表型测量的履带式车载升降激光雷达平台,包括履带式遥控小车、升降平台装置和激光雷达搭载平台,其中升降平台装置包括底盘连接架、升降平台、4根三节式直流电动推杆和24V供电模块,激光雷达搭载平台包括激光雷达支架、高精度激光雷达、高分辨率相机、GNSS天线和60V供电模块。本实用新型采用履带式遥控小车结合升降平台搭载高精度激光雷达,解决了现有移动平台对实验场地的高要求,灵活适应不同大田的地形,操作方便且效率高,达到高通量的目标;高度可调保证了田间不同高度作物冠层三维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精确性,能够高效完成田间数据采集的任务,同时结合相机能够兼顾数据的RGB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220568168U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21131415.3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慧瞳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元传感表型数据采集系统,其通过吊装连接臂将采集舱悬吊于轨道上,利用轨道在田间或大棚中移动实现对植物表型的高效采集。本申请在采集舱中集成设置有:激光激光雷达装置、多多光谱传感装置、热红外成像传感装置及RGB图像传感装置等表型传感装置。该设备可在一次扫描过程中同时采集、植物的三维点云、光谱反射率及热红外辐射图像等数据,能够用来快速反演植物的三维形态表型、植被指数、植株颜色和纹理参数以及植株温度、蒸腾等表型指标,帮助科学家进行与植物生长、营养和生理状况等相关形态生理指标的快速提取。本申请所提供的集成式多元传感系统为采集田间作物多元表型数据提供了高通量的技术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212624071U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21233093.X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田间小麦赤霉病监测预警装置,包括采集卡、处理器、摄像头1、触摸屏2、电源和4G网卡,采集卡用于采集数据,处理器用于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得出小麦生长状况;摄像头用于采集田间小麦根、茎和穗部信息;触摸屏,用于人机交互的载体;电源用于为监测预警装置供电;4G网卡用于数据通讯同时与外部云端服务器通信。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持设备采集数据的方式获取小麦生长及染病状况,能够实时上传采集到的数据,并能够在云端通过多元算法对田间多尺度数据进行融合智能解析,反馈给用户小麦是否染病及染病程度。同时此设备成本可控,集成化程度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