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96748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296704.9
申请日:2012-08-2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63 , C12N15/82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小麦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基因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质和应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TaLTP-B的cDNA序列为SEQ ID NO.1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该基因来自普通小麦(Triticum asetivum L.)品种望水白,在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望水白中受赤霉菌诱导表达增强,且表达水平远高于感赤霉病小麦品种Alondra’s中的表达水平。将TaLTP-B基因转化感赤霉病小麦品种扬麦158,对转基因T0代植株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TaLTP-B基因的过量表达可以提高扬麦158对赤霉病的抗性。TaLTP-B基因可在培育抗赤霉病和白粉病小麦品种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928714B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0910184505.7
申请日:2009-08-2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来自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的泛素连接酶基因Hv-PUB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簇毛麦泛素连接酶基因(Hv-PUB)的cDNA序列为SEQ ID NO.1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SEQID NO.2。该基因为簇毛麦中首次报道,受小麦白粉病菌诱导快速激活表达,在小麦感白粉病品种扬麦158中过量表达该基因可以提高扬麦158对白粉病菌的抗性。Hv-PUB是簇毛麦抗病途径中的一个关键元件,可作为目的基因导入感白粉病小麦品种,提高白粉病抗性;同时探明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了解白粉病的广谱抗性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896243A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610085629.6
申请日:2006-06-2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来自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Hv-S/TPK)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簇毛麦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Hv-S/TPK)的cDNA序列为SEQ ID NO.1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该基因为簇毛麦中首次报道,mRNA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受白粉菌诱导增强表达;转基因实验证明该基因的超量表达可以提高感白粉病品种扬麦158的白粉病抗性,转基因植株对白粉菌表现为高抗。Hv-S/TPK可作为目的基因导入感白粉病小麦品种,提高白粉病抗性。
-
公开(公告)号:CN1737151A
公开(公告)日:2006-02-22
申请号:CN200510040991.7
申请日:2005-07-12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连锁的标记,可用于小麦白粉病抗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同时可用来鉴别普通小麦种子纯度。根据通过杨麦5号和易位系抑制性扣除杂交得到的抗病基因类似物Ta-LRR2序列设计引物NAU/ XiBao16F和NAU/ XiBao16R,经过一系列材料的验证,标记NAU/XiBao16与易位系6VS/6AL抗白粉病基因Pm21连锁,并且在一次PCR实验中可以同时扩增出来自普通小麦6AS和簇毛麦6VS染色体的两条专化带。标记NAU/XiBao16可以用于小麦白粉病抗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也可用来鉴别普通小麦种子纯度,尤其可用来鉴别细胞工程和染色体工程创造的涉及普通小麦第六同源群染色体6AS发生变异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87973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299046.8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源于提莫菲维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的候选基因NLR‑G4及其应用。一个源于提莫菲维小麦抗白粉病基因NLR‑G4,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保护Pm6的候选基因NLR‑G4在提高植物抗病性的应用。利用瞬时过表达体系将NLR‑G4转化感病小麦品种扬麦158可以显著降低吸器指数;利用VIGS系统在抗病材料IGV1‑465中沉默NLR‑G4增强植物感病性。因此NLR‑G4正向调控白粉病抗性,对于小麦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51197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296582.8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簇毛麦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SnRK2.9‑V基因及其所编码的蛋白和应用。SnRK2.9‑V的cDNA序列为SEQ ID NO.1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该基因来自二倍体簇毛麦,该基因在簇毛麦中根、茎、叶和籽粒中都有较高的表达量。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3棵超表达SnRK2.9‑V转基因植株,其SnRK2.9‑V的表达量是Fielder表达量的9‑28倍,其过量表达正向调控小麦粒宽和千粒重。因此,SnRK2.9‑V可望用于基因工程育种,将其超表达载体pMWB110‑SnRK2.9‑V导入高产小麦品种中,有望提高小麦的粒宽和千粒重。
-
公开(公告)号:CN10953523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811372201.9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公开了一个具血红素结合(Heme‑binding)结构域的基因TaHBP1及其重组干扰载体和应用。具Heme‑binding结构域基因TaHBP1的cDNA序列为SEQ ID NO.1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该基因来自普通小麦(Triticum asetivum L.)扬麦158。TaHBP1在感白粉病小麦品种扬麦158中受白粉菌诱导表达增强,且表达水平远高于在抗病小麦品种南农9918中的表达水平。将TaHBP1正向序列插入到pWMB006的BamHI和KpnI酶切位点间、同时反向序列插入到pWMB006的SpeI和SacI之间获得干扰表达载体,并转化感白粉病小麦品种扬麦158,阳性转化植株的抗白粉病鉴定结果表明TaHBP1的降低表达可以提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642204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810369638.0
申请日:2018-04-24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抗小麦黄花叶病QTL QYm.nau‑5A.1的SNP标记引物组合及其应用。一个抗小麦黄花叶病QTL QYm.nau‑5A.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引物组合,由SEQ ID NO.1‑SEQ ID NO.所示的四条引物组成。在作图群体和自然群体,进行标记分析和抗病性的连锁或关联分析,评价该标记在选育QYm.nau‑5A.1的应用价值,表明SNP分子标记与小麦抗黄花叶病QTL QYm.nau‑5A.1紧密连锁,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和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229826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1910526659.3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 C07K14/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簇毛麦CEBiP1‑V基因及其所编码的蛋白和应用。CEBiP1‑V的cDNA序列为SEQ ID NO.1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通过单细胞瞬时表达技术将CEBiP1‑V基因超表达载体pBI220‑CEBiP1‑V转化感病小麦品种扬麦158,结果表明瞬间超表达CEBiP1‑V可以降低扬麦158的吸器指数。超表达CEBiP1‑V转基因植株中CEBiP1‑V的表达量是扬麦158表达量的9‑65倍,其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中高抗性水平。因此,CEBiP1‑V可望用于基因工程育种,将其超表达载体pBI220‑CEBiP1‑V导入易感白粉病小麦品种中,有望提高小麦的白粉病抗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98394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75605.4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普通小麦分蘖芽伸长抑制基因TaRBG1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获自普通小麦,命名为TaRBG1蛋白,为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蛋白质。编码TaRBG1蛋白的核酸分子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还保护TaRBG1蛋白的应用,通过诱变或者人工合成获得不同突变类型可在生产上进行应用。因此可将本发明所述基因选择植物宿主进行基因编辑,具有提高植物产量的能力。本发明在作物分子育种中有重大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