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NHX1基因表达盒、应用及耐盐转基因大豆培育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81179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29771.8

    申请日:201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StNHX1及其在转基因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提供该基因表达盒、构建方法及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宿主菌及耐盐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方法、StNHX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方法、试剂盒。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耐盐大豆培育和筛选技术薄弱的问题,通过选择合适的酶切位点,将经过人工PCR扩增的StNHX1基因引入35s启动子和终止子,增加了StNHX1基因在外源基因中的表达调控,构建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含有除草剂抗性基因,便于检测也提高了转基因植株对除草剂的抗性。以本发明的培育方法生产出的大豆,具有高盐耐受性。

    野生茄子耐盐基因StP5CS植物表达载体

    公开(公告)号:CN101955971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10501799.4

    申请日:2010-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野生茄子耐盐基因StP5CS植物表达载体,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以野生茄子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StP5CS并连接到载体pMD19-T。改造pCAMBIA1301和pBI220.6载体,得到中间载体pCAMBIA1301-BI220。BamH I和Sma I双酶切StP5CS和改造的中间载体pCAMBIA1301-BI220,回收并连接酶切产物,得到最终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BI220-StP5CS。将该植物表达载体用于作物遗传转化,StP5CS在CaMV35S启动子的启动下超量表达,大量合成脯氨酸生物合成关键酶,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提高植物耐盐性。

    不结球白菜杂交种的选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039C

    公开(公告)日:2002-05-22

    申请号:CN98111283.8

    申请日:1998-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不结球白菜杂交种的选育方法。以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为母本,以93R-37自交系(雪克青)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新品种“矮抗四号”。根据田间试验,人工接种鉴定及室内分析测定结果,矮抗四号具有:丰产,夏季、秋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42.2和63.4t/hm2;抗病,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1.85(HR),15.48(R)和10.10(HR);优质,Vc含量高,有机酸含量低,叶片和叶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耐热,热害指数低(9.75);商品性好。

    一种不结球白菜的选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889C

    公开(公告)日:2002-04-03

    申请号:CN98111430.X

    申请日:1998-0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结球白菜的选育方法。以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SW-13)为母本,短白梗自交系(V-126)和雪克青自交系(X-18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矮脚黄×短白梗”(“矮抗五号”)和组合“矮脚黄×雪克青”(“矮抗六号”)。其特点:(1)丰产:平均产量分别达57.2和63.6t/hm2;(2)抗病:两品种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4.01(HR)、12.09(R)、12.96(R)和1.54(HR)、9.17(HR)、23.42(R);(3)优质:叶片重/叶柄重分别比对照提高13.5%和25.0%,有机酸含量低;(4)耐热:热害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100%和278%。

    一种花青素的提取方法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99425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655494.1

    申请日:2015-10-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领域,提供一种花青素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试样准备、(2)叶片研磨、(3)花青素提取;以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作为提取溶剂,经过正交试验,发现各因素对紫色生菜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响应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因此在花青素提取工艺中,应优先确定料液比。通过控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液pH值四个条件,证实本发明方法在降低成本,简化工艺的同时,提高了提取速率和花青素的溶出率。由于使用的提取溶剂均为无毒的且广泛用做食品添加剂的试剂,能够满足现代人对安全的要求,因而它在食品、保健、药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OsPT6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17824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77159.8

    申请日:2014-06-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磷转运蛋白基因OsPT6及该基因在磷高效利用转基因作物中的应用,提供利用该基因进行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方法,在培育过程中使用的含该基因的表达载体和构建、宿主菌以及转基因大豆OsPT6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方法和试剂盒。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磷转运蛋白OsPT6基因在大豆育种中的空白,构建含OsPT6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在OsPT6基因引入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增加了OsPT6基因在外源基因中的表达调控,该载体还含有除草剂抗性基因bar基因,既方便检测又增加转基因植株对除草剂的抗性,以本发明培育方法生产出的转基因大豆能高效利用磷。

    OsPT2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04755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32281.3

    申请日:2014-05-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磷转运蛋白基因OsPT2及该基因在转基因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含该基因的表达盒及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及含该载体的宿主菌、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方法和OsPT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方法、试剂盒。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磷转运蛋白基因OsPT2在大豆育种中的空白,通过选择合适的酶切位点,在OsPT2基因引入35s启动子和终止子,增加了OsPT2基因在外源基因中的表达调控,构建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含有除草剂抗性基因bar基因,既方便检测又增加转基因植株对除草剂的抗性,以本发明培育方法生产出的大豆,能高效利用磷。

    一种获得脱致敏转基因大豆新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33762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37753.5

    申请日:2011-12-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获得脱致敏转基因大豆新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大豆Gly m Bd 30K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pCAMBIA3301-30K-RNAi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导入大豆;所述的大豆Gly m Bd 30K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pCAMBIA3301-30K-RNAi是将序列为SEQ ID NO.2的Gly m Bd 30K基因的发卡结构插入到载体pCAMBIA3301的PmI I和BstEII位点得到。本发明获得的脱致敏转基因大豆籽粒中过敏蛋白Gly m Bd 30K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同时转化株具有除草剂抗性。

    野生茄子耐盐基因StBADH基因及其植物表达载体

    公开(公告)号:CN102002504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506900.5

    申请日:2010-10-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野生茄子耐盐基因StBADH及其植物表达载体。本发明所述的野生茄子耐盐基因StBADH序列为SEQIDNO.1。该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是将该StBADH插入到由pBI220中的小片段与pCAMBIA1301中的大片段连接得到中间载体pCAMBIA1301-BI220的SmaI/SacI酶切位点间得到的。将该植物表达载体用于农作物遗传转化,大量合成甜菜碱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将会提高其耐盐碱能力。

    大豆过敏蛋白质基因GlymBd30K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

    公开(公告)号:CN101921804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198445.7

    申请日:2010-06-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豆过敏蛋白质基因Gly m Bd 30 K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分别设计引物扩增Gly m Bd 30 K干扰片段和内含子片段连接pMD19-T载体,转化TOP10。在两端引入酶切位点,将三个片段[30k-antisense(A)、intron(I)和30k-sense(S)]连接起来,将A-I-S结构连入pCAMBIA1301形成干扰载体pCAScil-1301。该RNAi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大豆将会对过敏蛋白质基因进行基因沉默,为确保过敏人群安全食用大豆奠定坚实基础。对提高我国大豆分子育种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