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皮秒激光制备塑料基材微纳表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0680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689806.0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皮秒激光制备塑料基材微纳表面的方法,属于表面改性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塑料基材表面进行皮秒激光扫描,得到微纳表面。本发明采用皮秒激光扫描的方式,通过控制皮秒激光扫描的参数,能够在塑料基材表面获得微纳结构,赋予塑料基材超疏水、防污、自清洁性能,所得微纳表面的接触角≥150°,滚动角≤10°。同时,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避免有毒化学试剂的使用,绿色环保;微纳结构在塑料基材表面原位生成,使用寿命高,稳定性好。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得塑料基材微纳表面经厨余垃圾清洁测试后,具有良好的防污、自清洁功能。

    一种笼式水循环垃圾桶降温箱及垃圾桶

    公开(公告)号:CN11310443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010910152.0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笼式水循环垃圾桶降温箱,包括顶盖、尾盖、箱罩、降温水循环装置和连动式开合装置,顶盖、尾盖分别设置在箱罩的顶部和背面,且与箱罩铰接,箱罩与顶盖、尾盖形成一内部空腔,降温水循环装置和垃圾桶均设置在空腔内;尾盖、箱罩、顶盖、垃圾桶的垃圾桶盖之间通过连动式开合装置连接。本发明采用降温水循环装置和连动式开合装置相结合,实现单泵驱动水冷循环降温,适用于夏季高温时候,可容纳室外暴露的盛放有易腐易臭垃圾的垃圾桶,降温箱顶盖和垃圾桶盖连动式开合,方便垃圾投放者投放垃圾和环卫人员便捷收取垃圾,以及对易腐烂垃圾降温保存,与现有垃圾桶的适配性高。

    一种用于垃圾桶的笼式水冷雾冷双循环降温装置及垃圾桶

    公开(公告)号:CN11310443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010910144.6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垃圾桶的笼式水冷雾冷双循环降温装置,包括顶盖、尾盖、箱罩、降温水循环装置和连动式开合装置,顶盖、尾盖分别设置在箱罩的顶部和背面,降温水循环装置和垃圾桶设置在箱罩内;尾盖、箱罩、顶盖、垃圾桶盖之间通过连动式开合装置连接,降温水循环装置包括水循环模块和雾化喷头。本发明采用降温水循环装置和连动式开合装置相结合,实现单泵驱动雾化、水冷双循环降温,适用于夏季高温时候,可容纳室外暴露的盛放有易腐易臭垃圾的垃圾桶,降温装置顶盖和垃圾桶盖连动式开合,方便垃圾投放者投放垃圾和环卫人员便捷收取垃圾,以及对易腐烂垃圾降温保存,与现有垃圾桶的适配性高。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对垃圾箱温度预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8123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089598.0

    申请日:2022-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对垃圾箱温度预测的方法,包括获取应用阶段的户外气候环境和垃圾箱内平均温度;将不同天气条件内的检测数据整理为训练数据集和预测数据集;通过预先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模型获取垃圾箱内平均温度,即输入户外温度、空气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照强度等条件,能够实现对垃圾箱降温效果的预测,从而为湿帘‑风机降温垃圾箱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为餐厨垃圾的夏季防腐储存提供精准、节能、高效的解决方案。

    一种生物质循环微波热解系统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75443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1635889.7

    申请日:2021-12-29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质炭化装备领域,涉及一种生物质循环微波热解系统,由装卸料装置I(13)、生物质热解装置I(14)、热解循环装置(12)、热解装置II(11)、装卸料装置II(5)及机架(1)组成;生物质物料在装卸料装置I(13)装填后,通过热解循环驱动装置(12),先将物料运输至热解装置I(14)处完成初次热解后将物料运输至装卸料装置II(5)处,在此处高温炭化物料与下一批待热解原料混合,随后将混合物料运输至热解装置II(11)处完成第二次热解,最后物料被运输至装填料装置I(13)处并卸料后即可进行下一循环的微波热解工作。本发明可实现生物质热解机械化和热解炭余热循环利用,提高生物质热解炭化减量效率。

    一种农业喷药设备用的变量喷施效果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52379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675957.6

    申请日:2021-06-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喷药设备用的变量喷施效果测试装置,属于喷施测试平台领域,包括测试仓和设置在测试仓一侧的仓门,所述测试仓底侧内壁设置有测量机构,所述测试仓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和设置在移动机构上的微动机构、夹持机构,测量机构包括固定在测试仓底侧两边的热成像仪和激光粒度仪,测试仓底靠近两边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部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压片,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通过固定螺杆和固定压片固定设置有白纸片,它可以实现,能够方便,可靠的对无人机变量喷施效果进行测试,使得测试结构更加准确。

    一种用于垃圾桶的笼式水冷雾冷双循环降温装置及垃圾桶

    公开(公告)号:CN11310443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910144.6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垃圾桶的笼式水冷雾冷双循环降温装置,包括顶盖、尾盖、箱罩、降温水循环装置和连动式开合装置,顶盖、尾盖分别设置在箱罩的顶部和背面,降温水循环装置和垃圾桶设置在箱罩内;尾盖、箱罩、顶盖、垃圾桶盖之间通过连动式开合装置连接,降温水循环装置包括水循环模块和雾化喷头。本发明采用降温水循环装置和连动式开合装置相结合,实现单泵驱动雾化、水冷双循环降温,适用于夏季高温时候,可容纳室外暴露的盛放有易腐易臭垃圾的垃圾桶,降温装置顶盖和垃圾桶盖连动式开合,方便垃圾投放者投放垃圾和环卫人员便捷收取垃圾,以及对易腐烂垃圾降温保存,与现有垃圾桶的适配性高。

    一种用于餐厨垃圾桶的可降温垃圾厢

    公开(公告)号:CN11227866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384406.6

    申请日:2020-1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餐厨垃圾桶的可降温垃圾厢,包括垃圾厢箱体(1)、湿帘系统(2)、通风系统(3)。垃圾厢箱体由壳体(101)、门帘(102)、卷帘门(103)、转轴(104)、条形轨道(105)、电机(106)组成;湿帘系统由出水管(201)、喷头(202)、湿帘(203)、配水系统(204)、贮水池(205)、湿帘支撑架(206)、进水管(207)、回流壁(208)、水泵(209)组成;通风系统由轴流通风机(301)、通风电机(302)、支撑架(303)组成。该可降温的可降温垃圾厢,主要为环卫处置餐厨垃圾使用,目的是为了解决高温下餐厨垃圾易腐烂问题,将餐厨垃圾桶放置于可降温垃圾厢,降低垃圾厢内部温度,延长餐厨垃圾存储时间。

    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5716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235500.6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夹取式取苗机构,包括机架和摆杆,所述摆杆一端与机架相连,另一端与转向轴相连,所述机架上可转动安装有凸轮,凸轮的圆弧曲面与摆杆始终保持接触,所述转向轴上安装有夹苗机构,该夹苗机构包括轴套和取苗夹片,所述轴套套装在转向轴上,用于实现径向定位且与转向轴一起转动,在轴套的两端装有取苗夹片,所述取苗夹片用于夹取穴盘内的苗钵,所述穴盘内的苗钵通过顶出机构顶出。本发明通过旋转缓慢施加预紧力,可有效降低伤苗率,减少对穴盘苗钵的伤害,提高取苗成功率。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控制方式

    公开(公告)号:CN106895141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510968000.5

    申请日:2015-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0204 F16H59/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变速器控制方式,包括普通模式和保护模式两种控制模式,其中普通模式为常规的双离合变速器控制方式,保护模式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两个离合器分离,然后其中当前工作的离合器连接的变速齿轮由所在的档位挂入空档,另一离合器连接的变速齿轮由空档挂入选定的档位,最后两个离合器结合,完成换档。离合器上装有温度传感器,当离合器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双离合器以普通模式工作,以提高换档速度,同时保证换档时动力不中断。当离合器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双离合器以保护模式工作,以减小换档时离合器片的摩擦,降低离合器的温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