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1828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99416.8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1/28 , C02F1/32 , B08B9/087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厂抗生素抗性基因去除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还包括:去除机构,包括设于壳体顶部的供料设备以及嵌设于壳体内壁的若干组紫外灯设备;其中,所述供料设备包括处理壳以及设于处理壳内的分隔件,所述储存腔内储存有磁性凹凸棒颗粒,且储存腔通过管道与壳体连通,所述处理腔内设有回收处理件;电磁件,设于壳体的两侧内壁;以及,搅拌机构,设于壳体内。本发明可通过回收处理件在排出处理的水体及关闭电磁件后将壳体内磁性凹凸棒颗粒回收至处理腔中进行处理以便循环使用,该种方式有效的降低成本,节约了使用资源,同时保证对水体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14620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50554.8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A61L2/24 , A61L2/10 , A61L2/20 , A61L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公共区域消杀系统及方法,属于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系统包括消杀机器人和监控调度端,消杀机器人和监控调度端连接;此外本发明的系统还包括移动端,该移动端与消杀机器人无线连接,且该移动端用于对消杀机器人进行实时控制。本发明的方法为消杀机器人获取待消杀区域地图信息并将待消杀区域地图信息发送至监控调度端;监控调度端根据待消杀区域地图信息发送任务至消杀机器人,消杀机器人根据任务对待消杀区域进行消毒。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室内消杀过程复杂且安全性不高的问题,本发明简便快速实现了室内公共区域的自动化消杀,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大大提高了消杀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消杀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4020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665810.9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污染源中小河道断面污染贡献率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河道水文水质参数确定:确定目标河道的水文水质参数;步骤2、河道污染源概化:根据步骤1水文水质参数,对入河污染源进行概化;步骤3、污染物浓度预测:根据污染物浓度预测一维水质模型,在假设只有单一污染源的情况下,对到下游控制断面的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步骤4、污染源贡献率分析:分析各污染源对下游控制断面污染的贡献率。本发明计算方法简便有效,适用于中小河道控制断面的污染物溯源。
-
公开(公告)号:CN11283219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175664.1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供电自适应水位直立坡岸挂槽式生态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装置包括支架、太阳能电池板、电机、悬索、悬挂组件、种植组件、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支架固定在坡岸上;电机固定在支架上;悬索的上端与电机连接;悬挂组件包括悬挂框架,悬挂在悬索的下端;种植组件包括种植平台和挺水植物,种植平台置于悬挂框架内,挺水植物种植在种植平台上;液位传感器固定在悬挂框架上,检测水面的液位高度数据,并将液位高度数据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液位高度数据控制电机卷起或放出悬索,控制种植组件的高度位置;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支架上,为电机、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单元供电。本发明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修复效果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22242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46276.X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涉及的不同的服务功能,建立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步骤2,不同分类下,水产养殖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价值评价标准,计算不同分类下,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价值,得到多个单一功能项的价值;步骤3,将多个单一功能项的价值矢量叠加,得到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总价值。本发明构建了一套完整统一的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和方法,补充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不足,可以有效帮助人们全面地认识到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及其价值,从而合理养殖。为科学划定养殖区域、实施退渔还湖政策和制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87826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11589042.5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工建筑物领域,公开了一种深槽‑弧形坝,以弧形坝和深槽为核心构筑物,并与U型坝、潜坝和水生植物有机结合,应用在入湖河口区域,其中弧形坝主要分布在河口南侧和/或北侧,能起到束导水流、冲刷泥沙、保持湖口水深的作用;深槽包括分布于河口中间的主槽,分布于河口南、北侧的南槽和/或北槽,起到促进泥沙沉降、净化水质的作用;U型坝和潜坝错落分布,起到拦截泥沙的作用;在弧形坝、U型坝和潜坝上栽种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质,在分流导流、促进水体中悬浮物沉降和污染物拦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发明的深槽‑弧形坝兼具操作简单、建设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能在导流技术领域和水质净化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79445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067752.X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式生物床装置包括浮床、浮床支架、沉床、沉床支架、曝气管;浮床由复合材料板组合拼接而成,中部开设透光孔,四角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浮床表面除透光孔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区域外为种植区,种植区沿中线均匀设有若干种植孔,种植挺水植物;浮床支架一端与浮床连接,另一端支撑在水底;沉床由复合材料板组合拼接而成,表面均匀设有若干种植孔,种植孔内种植沉水植物;沉床支架一端连接固定于透光孔周围,另一端垂直连接固定于沉床四角;曝气管通过曝气管支撑条固定。本装置采用复合材料浮床,通过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组合净化机制,相互促进,协同吸收处理水体以及淤泥中污染物,有效提高了生物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4020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110665810.9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污染源中小河道断面污染贡献率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河道水文水质参数确定:确定目标河道的水文水质参数;步骤2、河道污染源概化:根据步骤1水文水质参数,对入河污染源进行概化;步骤3、污染物浓度预测:根据污染物浓度预测一维水质模型,在假设只有单一污染源的情况下,对到下游控制断面的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步骤4、污染源贡献率分析:分析各污染源对下游控制断面污染的贡献率。本发明计算方法简便有效,适用于中小河道控制断面的污染物溯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54853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910794495.2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紫外光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膜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采用操作简单的水解法制备二氧化钛分散液、采用水热法制备氮掺杂氧化石墨烯材料,而后利用二氧化钛的光敏性和氮掺杂氧化石墨烯提升的电子空穴对的分离能力,向二氧化钛分散液中加入氮掺杂氧化石墨烯、膜原料和成孔剂,一步法制备得到膜结构稳定、紫外光催化性能良好的二氧化钛改性氮掺杂氧化石墨烯紫外光催化膜。本发明的方法操作严谨,步骤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1533274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542206.2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应水位波动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浮床、支架、平台框架和种植平台;浮床由多组浮体材料拼接形成,浮床中部开设有方形通孔,浮床上部围绕方形通孔开设有一圈凹槽,凹槽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支架设有四组,支架的一端与方形通孔的四个角固定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垂直伸入水下;平台框架设于浮床的下部,正对方形通孔的位置,平台框架的四个角对应四组支架,与支架固定连接平台框架内安装有种植平台,种植平台内种植沉水植物。本发明同时结合浮床种植挺水植物,使水位波动下不同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该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减少水位波动的干扰,且装置原理简单,操作灵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