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69419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451679.X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市水务规划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灌溉机井水泵流量预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模型构建模块、模型预测与分析模块、数据可视化与决策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是实时采集水泵出口数据;数据预处理模块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模型构建模块是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模型构建;模型预测与分析模块是将数据代入模型预测水泵出口流量,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佳模型;数据可视化与决策模块是利用最佳模型预测流量,通过可视化展示预测结果和分析,提供实时决策支持。本发明提出了水泵流量计量新的技术路线,旨在利用灌溉机井水泵出口的多段压力值预测其流量,提高了流量测量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85408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1021504.0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L23/367 , H01L23/427 ,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散热技术领域的一种采用微纳米超薄液膜相变传热的高效散热装置,该高效散热装置主要包括高效散热装置主体、集气罩、分水槽、抽气管道、多个调节阀以及给水管道组成;其中,抽气管道固定在集气罩上面,高效散热装置主体底面设置分水槽,分水槽与给水管道连通;电子元器件集成块底面固定温度传感器或自带测温层;所述支撑层上设置电子元器件集成块元件座;在元件座的四周延伸出在边界内侧或外侧有许多微孔的翅片。本发明将传统翅片散热与新型薄液膜相变传热过程相结合,对产热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高效散热。翅片表面会有极薄的液膜,受热后薄液膜会发生相变,这种相变冷却的散热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散热极限,散热效果极佳。
-
公开(公告)号:CN11207221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1067701.9
申请日:2020-10-0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2 , H01M10/6554 , H01M10/6563 , H01M10/653 , H01M2/10
Abstract: 一种脉动式热管动力电池复合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通孔、箱体窄侧面散热口、箱体顶部散热口、脉动热管、固定支架、单体电池、相变材料;箱体内部有若干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由若干个矩形单体电池组成、夹设于单体电池之间的脉动热管、填充在脉动热管及单体电池间的相变材料组成;所述箱体的窄侧面及顶端具有散热口;所述的风扇安装在箱体的宽侧面上的通孔上。所述的脉动热管的蒸发端与两侧的单体电池及单体电池间的相变材料密切接触,冷凝端穿过电池组,位于箱体顶板的下端。所述的脉动热管总是成对出现,且两个脉动热管的蒸发端相互靠近,蒸发端之间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冷凝端间相互远离。本发明具有散热量大、散热效率高、各单体电池之间温度均匀性好、加工简单等优点,且利用脉冲热管、相变材料与风冷技术的结合弥补了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差、空气冷却换热效率低的缺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动力电池的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767809B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10243701.9
申请日:2012-07-1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1V29/00 , F21Y10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热流密度电子元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功率LED散热器,圆柱形的导热腔的外壁上水平固接4~16片圆环形的翅片,每片翅片上同轴固接一个发散式振荡流热管,发散式振荡流热管的加热段穿过导热腔的外壁置于导热腔的腔体内,发散式振荡流热管与导热腔的外壁密封固接,圆形的LED基座同轴固接在导热腔的下端面上,LED芯片固接在LED基座的中心,导热腔为密闭容器,导热介质充填于导热腔内。本发明通过发散式振荡流热管与充填低沸点导热介质或导热油的导热腔的联合运行,将LED产生的热量及时释放,为一种高效、轻便、美观的新型的大功率LED散热器,适用于高热流密度的电子元件的散热,尤其适用于大功率LED?的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00402944C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610011153.1
申请日:2006-01-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4J2/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屋顶式振荡流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属于太阳能热水器技术领域。包括:振荡流热管集热板、集热板联箱、储热水箱、透明玻璃钢盖板、吸热板、隔热层、外壳、给水、排水管道与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集热板(1)由3~50组振荡流热管组成,振荡流热管(4)的加热端置于吸热板(6)上,并与吸热板紧密接触,热管的冷却端放置在集热板联箱(2)中,集热板上部做成坡形屋顶形状,集热板下部弯曲成圆弧状进入集热板联箱(2),集热板联箱(2)位于集热板(1)下部并被集热板遮挡,与集热板联箱相连的储热水箱(3)置于集热板(1)后。优点在于:重量轻、易于满足各种建筑物屋面的承重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85409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21501.7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L23/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散热技术领域的一种电子元器件芯片与薄液膜相变传热的集成装置及集成方法,所述电子元器件芯片与薄液膜相变传热的集成装置由四部分组成,包括真空负压罩、含电子元器件芯片的高效散热装置主体、液体工质腔及其连接管路部件组成;高效散热装置主体包含在真空负压罩中;并从上至下,真空抽气泵、真空负压罩、高效散热装置主体、给液泵、液体工质腔依次串联;在高效散热装置主体中,电子元器件芯片布置在相邻微通孔之间的封装层中;封装层、测温层依次固定在支持层上;电子元器件芯片的高热流密度使液体工质在封装层及电子元器件芯片上表面的超薄液膜产生相变换热,该相变换热即可满足整个电子元器件芯片的散热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734942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09121.8
申请日:2012-06-1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4J2/00 , F24J2/32 , F24J2/46 , H02N6/00 , H01L31/0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太阳能热电联供能源系统,包括振荡流热管散热太阳能光电池发电装置、振荡流热管集热太阳能热水装置、用户供电系统和用户热水系统。本发明中,太阳能发电装置利用振荡流热管从高温太阳能光电池板背面吸收热量,使光电池板温度降低,光电转换效率显著提高,保证光电池板稳定运行和对外供电;太阳能热水装置利用振荡流热管集热装置吸收光热加热热水水箱内的水;太阳能发电装置中的太阳能光电池板冷却水循环装置与太阳能热水装置中的热水循环装置构成密闭的冷却水循环回路进行热交换,利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在光照下产生的热量。本发明实现了用户的利用太阳能热电联供要求,适用于单个用户或集体用户供电供热。
-
公开(公告)号:CN100467395C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610165530.7
申请日:2006-12-2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化工环保技术领域的一种通过梯度磁场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方法及装置。其产生梯度磁场的装置是在具有V型开口的导磁体的V型槽的底部镶嵌永磁体或电磁铁。所述通过梯度磁场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方法是将水处理容器放置在产生梯度磁场的V型槽中,利用氧气是一种典型的顺磁性介质,在梯度磁场中会受到磁场的吸引,当其浓度不均匀时,会受到不均匀的Kelvin磁场力的作用,从而驱动水表面的空气产生宏观流动,提高氧气在水中溶解度。该装置不需机械运动部件,无噪声,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100402945C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610011156.5
申请日:2006-01-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4J2/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遮阳式振荡流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属于太阳能热水器技术领域。包括:振荡流热管集热板、集热板联箱、储热水箱、透明玻璃钢盖板、吸热板、隔热层、外壳、给水、排水管道与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集热板(1)由3~50组振荡流热管组成,振荡流热管(4)的加热端置于吸热板(6)上,并与吸热板紧密接触,热管的冷却端放置在集热板联箱(2)中,集热板为遮阳式外形,其安装角度依太阳入射角度的变化逆行调节,集热板联箱(2)位于集热板(1)下部并被集热板遮挡,与集热板联箱相连的储热水箱(3)置于集热板(1)后。优点在于:重量轻、易于满足各种建筑物屋面的承重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793751A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610011156.5
申请日:2006-01-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4J2/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屋顶式振荡流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属于太阳能热水器技术领域。包括:振荡流热管集热板、集热板联箱、储热水箱、透明玻璃钢盖板、吸热板、隔热层、外壳、给水、排水管道与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集热板(1)由3~50组振荡流热管组成,振荡流热管(4)的加热端置于吸热板(6)上,并与吸热板紧密接触,热管的冷却端放置在集热板联箱(2)中,集热板上部做成坡形屋顶形状,集热板下部弯曲成圆弧状进入集热板联箱(2),集热板联箱(2)位于集热板(1)下部并被集热板遮挡,与集热板联箱相连的储热水箱(3)置于集热板(1)后。优点在于:重量轻、易于满足各种建筑物屋面的承重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