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成型中三角面片模型的逐边分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70949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410185901.2

    申请日:2014-05-0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成型中三角面片模型的逐边分层方法,首先,基于读入到内存的三角面片模型数据,去除冗余点,创建正向边表及其左、右连接面片信息;其次,遍历模型,获得分层方向的最大Z值和最小Z值,并根据设定的分层厚度计算出该模型的分层总层数N;创建长度为分层层数N的交点连接辅助数据结构的动态数组,以及创建长度为分层层数N的分层轮廓数组;再次,遍历正向边表,依次取一条正向边,基于边的几何连续性依次求出该边与相交分层平面的交点,每求出一个有效交点后立即执行交点连接算法;最后,依次处理完所有正向边后,获得轮廓线方向符合左手定则的分层轮廓线。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分层效率。

    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曲面圆孔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86593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081925.3

    申请日:2014-03-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曲面圆孔检测方法:首先准确提取点云上待测圆孔边缘的三维点;然后对圆孔边缘点进行最小二乘平面拟合以获取投影的初始平面,将边缘点投影到该平面上,并进行坐标系转换获得投影二维点;求取投影点的最小二乘圆半径,以及两个正交固定旋转轴;当圆半径不满足圆的判定准则时,对最小二乘平面分别绕两个旋转轴进行空间旋转,重新投影迭代计算直到满足判定圆的准则为止,此时最小二乘平面的法向即为圆孔轴向,投影二维点的最小二乘圆半径即为圆孔半径。本发明能够从三维点云中快速检测到圆孔轴线方向、半径。

    一种二维轮廓区域单轨迹填充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88830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33910.9

    申请日:2016-01-1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1/40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二维轮廓区域单轨迹填充生成方法,属于增材制造(3D打印或快速原型)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对符合左手定则、无自相交和互相交的复杂二维区域轮廓线组,首先将其分解为单联通区域轮廓线组,并将构成单连通区域的内外轮廓线组连接成为单条轮廓线;对单连通区域的单条轮廓线进行偏置时,处理轮廓连接线保证等距偏置,并对轮廓线上的尖角进行截断处理;将各单连通区域轮廓线的偏置轮廓线进行分类,分别进行只进不出的连接和有进有出的连接,最终一个单连通区域生成一条连续的填充轨迹。该方法能够由任意复杂的二维轮廓区域有效生成数量最少的填充轨迹,提高成型效率。

    一种三角网格模型的分治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85385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081684.2

    申请日:2014-03-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角网格模型的分治加工方法,属于CAM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选取R半径范围邻域点以精确计算三角面片模型的微分几何信息;以加工子区域的特征表述为生长原则将三角面片模型分割成不同特征的子区域,进行小面积区域和误判区域的优化合并消除过分割现象,对子区域进行边界光顺以减少锯齿状边界;对不同类型加工子区域采用不同的轨迹策略,生成等残留高度轨迹时,对凸子区域与凹子区域采用环切初始轨迹生成方法,对鞍形子区域采用行切初始轨迹生成方法,刀具轨迹投影偏置扩展时,进行子区域边界处轨迹的处理,得到合理完整的子区域加工轨迹。该方法能够由复杂三角面片模型有效地生成兼顾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数控加工刀具轨迹。

    一种多轴增材制造成型顺序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8646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1811318056.6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轴增材制造成型顺序优化方法,包括:基于交互选择获得三角网格模型特征点,利用追踪投影算法生成初始分割线;基于初始分割线利用区域增长算法将模型初步分割为多个子块,并依据分割边界信息初步对各子块进行排序;以最少支撑和台阶效应为优化目标函数,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求取子块最优成型方向;通过初始分割线和子块的最优成型方向建立优化分割平面来光滑子块分割边界;以最优化约束为优化目标函数,在满足物理性约束的前提下,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来优化分割子块的多轴增材制造成型顺序。本发明方法能够实现三角网格模型的灵活、优化分割,提高成型表面质量和成型效率。

    一种克服继电器金属表面反光的磁路落差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33237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39658.3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服继电器金属表面反光的磁路落差检测方法及系统,针对金属表面存在的局部高反光区域影响检测问题,通过设计调整散斑图案,实现散斑投影精确三维重建。本发明首先设计散斑图像的参数(包括大小和密度),再利用双目立体视觉原理,采用改进的NCC算法实现立体匹配最终获得被测继电器的三维轮廓信息,然后利用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结合欧式聚类算法分割点云,得到继电器磁路落差平面,并进行评测,克服了存在反光闪亮点情况下继电器的检测难题,结果准确可靠。

    大数据量、少特征的产品点云数据快速全局优化配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93372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811242567.4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数据量、少特征的产品点云数据快速全局优化配准方法,针对配准过程中存在数据量大、初始位置不精确、全局配准速度慢等问题,提出基于重叠区域的关键点全局优化配准方法;该方法采用超体素聚类方法对点云进行分块,根据各分块的质心及其参数寻找重叠区域,在重叠区域内计算质心的FPFH并获得相应的对应质心点,从而完成粗配准;采用固有形状特性法(ISS)提取重叠区域点云的关键点,结合全局优化算法完成精配准;配准实验表明本发明可快速有效的完成大数据量、少特征产品的配准工作,解决了初始位置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配准的精度与效率。

    一种基于几何基元的零件位姿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48034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811242566.X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几何基元的零件位姿获取方法,属于视觉定位领域;零件位姿信息获取通常是通过点云配准方法来获取的,现有的特征描述子配准方法存在特征点提取时间长、粗配准后需要通过ICP进行精配准才能达到精度要求的问题,而本发明提出利用几何基元获取零件位姿的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提取零件点云中的几何基元特征(平面,圆柱面),并根据基元间的位置关系构建局部坐标系以及局部坐标特征,直接通过局部坐标特征匹配计算点云与模板的局部坐标系转换关系,从而获取零件点云位姿;本发明无需进行精配准即可获得准确的位姿精度,计算效率高。

    一种智能激光再制造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48726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49220.4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一种智能激光再制造方法和系统,获取待修复零件的点云数据模型,并与待修复零件的标准CAD模型比对,判别待修复区域;通过路径自主规划模块自动生成熔覆路径,基于工艺参数数据库运用智能算法确定初始工艺参数;自动调整离焦量并确定初始加工位置;结合视觉算法通过监测熔池形貌及温度的变化实时调整工艺参数,实现激光熔覆过程的闭环反馈控制。具有自动化及智能化特点,适用于中大型结构零件的表面修复,可以降低激光再制造行业的操作门槛,提高激光熔覆的加工质量。

    采用逆向反求因子的回弹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15809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510026566.6

    申请日:2015-01-2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逆向反求因子的回弹补偿方法,将试模冲压件当作假想的产品零件,进行成形、回弹仿真,计算出仿真回弹量;通过强制变形仿真方法,计算出试模模面和试模件之间的差值作为真实补偿量,进而计算出补偿因子;再将该补偿因子应用到实际设计零件的模面补偿中。通过将本发明用于二维弯曲件的成形中,只需进行一次补偿就能很好地控制回弹,大大提高了补偿效率,减小了试模次数,本发明为二维弯曲件的回弹补偿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