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01551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218004962.6
申请日:2012-10-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镜头微光立体全景成像装置及其超大视场测距方法,属于全景视觉技术领域。当装置水平放置时,微光CCD图像传感器系统b、折反射全景环形光学成像系统b、折反射全景环形光学成像系统a、微光CCD图像传感器系统a和微光全景图像处理板,自上而下顺次同轴对称安装,光轴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微光CCD图像传感器系统a和微光CCD图像传感器系统b的输出通过视频线连接到微光全景图像处理板的输入端。基于所述的全景成像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60°超大视场测距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光图像和360°超大视场全景图像不能实时测量距离的问题;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照度低、实时获取360°超大视场全景图像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921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302469.6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振动冲击矢量测量方法,属于振动冲击矢量测量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将三根霍普金森杆以正交形式布置,即两两之间方向垂直;在相交的末端处设置砧体,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砧体上,设置三台激光测振仪用于测量砧体的三个正交轴向加速度值;分别使用搭建三轴冲击校准装置的三根霍普金森杆作为主冲击轴,多次试验基于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三个精确的灵敏度矩阵;给予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一个任意方向的振动冲击,获得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三个轴向的输出电压,根据得到的三个精确的灵敏度矩阵计算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加速度矩阵,获得振动冲击矢量,提高对振动冲击矢量的测量精准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6057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48517.3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加速度传感器技术领域。所述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包括预紧件、惯性质量块、绝缘片Ⅰ、绝缘片Ⅱ、电极片、压电组件、底座。所述压电组件由负温度系数压电元件和正温度系数压电元件堆叠。所述负温度系数压电元件和正温度系数压电元件为一层或多层。其中,正温度系数压电元件的压电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负温度系数压电元件的压电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本发明采用正负温度系数的压电元件堆叠设计抵消温度变化的影响,降低了高温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温度漂移。提高了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966114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0408184.X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海泰微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P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分量冲击校准装置及连续多次加载同步校准方法,属于三轴高g值加速度传感器的冲击校准领域。本发明包括校准平台和气动控制回路,校准平台包括装置支架、气枪、实验子弹、三轴Hopkinson杆、安装座,用以产生三轴向激励脉冲信号;气动控制回路的进气部分实现充压、出气部分与气枪连接,用以控制三轴向激励脉冲信号的产生。通过正交三轴Hopkinson杆,实现多轴向激励脉冲信号的同步加载;通过重力使实验子弹击发后自由下落,实现激励脉冲信号多次连续加载,提高校准效率;通过对气动回路的控制,实现多分量不同幅值激励脉冲信号自由组合加载。本发明能够模拟三轴高g值加速度传感器实际应用环境中所受冲击形式,校准结果更加高效、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499436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0402688.0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海泰微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P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空气炮测试的加速度计输出信号降噪方法,属于加速度计信号处理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对空气炮测试的强冲击加速度计输出信号进行CEEMD分解,得到强冲击加速度计输出信号各IMF分量;对各IMF分量进行蒙特卡罗验证,识别出信噪比低的IMF分量;然后使用原信号减去信噪比低的IMF分量,得到纯净信号,将纯净信号设为LMS自适应滤波器的期望信号,对原信号进行LMS滤波,得到LMS结果信号;最后使用原信号减去LMS结果信号,得到低信噪比信号,对低信噪比信号进行小波阈值滤波,得到小波结果信号,将小波结果信号加上LMS结果信号,得到强冲击加速度计输出信号的降噪结果信号,即基于CEEMD、LMS和小波阈值实现对加速度计输出信号精准降噪。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13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58191.X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海泰微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振海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IPC: F41A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强冲击试验装置保护结构及实验方法,属于冲击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由弹仓保护结构、实验弹丸和止挡盘组成。弹仓紧挨着高压气室,通过在弹仓盖外面增加弹仓盖套筒,能够避免压力容器释放高压气体驱动实验弹丸时将弹仓盖顶起而造成危险;采用滑动方式能充分保证实验安全,装弹退弹操作方便。在弹丸的台阶型碰撞面以及止挡盘的碰撞面加工凹槽,并在凹槽中安装缓冲垫。当弹丸与止挡盘碰撞时,凹槽侧壁会对缓冲垫产生围压,使缓冲垫不会被压溃,确保缓冲垫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迅速卸载实验弹丸剩余动能,提高实验安全性。本发明通过设计拱形弹仓盖并在弹仓盖底面加工对称分布的键槽,与弹仓上的键形成配合,保证弹仓的气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6511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03115.X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海泰微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连续多次高冲击加载试验与测试系统及方法,属于连续冲击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压力加载控制分系统、冲击加载控制分系统、多级弹仓结构、高压放电控制分系统、实验弹丸、弹靶碰撞室、高低温实验舱、高速高冲击激光干涉测试分系统、原位光电检测分系统、多级缓冲吸能装置、智能信息处理系统。本发明包括如下优点:能够实现连续多次高冲击加载试验;实现连续冲击的时间间隔控制;通过弹仓隔膜避免多个弹丸连续发射时相互冲突,保障每个弹丸顺利发射;通过原位光电检测系统检测靶体位置,精确控制每个实验弹丸的发射时机,实现对靶体目标的精准冲击;实现在极端环境条件下进行连续多次高能量冲击的在位试验与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448526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49032.0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F41G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射与光电协同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察打武器系统以及光电火控系统,所述察打武器系统与所述光电火控系统通信连接;包括光电追踪系统以及光电伺服系统;所述光电追踪系统包括集成于中央平台的可见光成像装置、红外成像装置、激光测距装置、GNSS以及IMU;所述光电伺服系统包括俯仰调节子系统和方向调节子系统;所述俯仰调节子系统和所述方向调节子系统均与中央平台连接;所述发射仓内填装火箭弹。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及方法,实现了无人机搭载火箭弹对目标的一体化搜索、追踪以及打击。
-
公开(公告)号:CN11439683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497531.2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海泰微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F42B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大质量试件高能量冲击加载试验与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冲击试验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设计高低温实验舱的两体式安装结构,实现在极端温度环境条件下进行大质量试件高能量冲击在位试验与测试;仅用一套弹靶碰撞装置,实现弹载电子设备的抗高冲击性能研究和多个传感器的同时校准等功能;通过约束砧体姿态及五自由度微调平台的快速对光,保证激光干涉仪得到高质量的回波信号,提高测试精度;通过设计齿轮箱进退移动装置,显著提升砧体和被测试件拆装的便捷性;通过设计多级缓冲吸能装置,保护被测试件不受二次冲击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401558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18007731.0
申请日:2012-12-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P1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点可调高冲击传感器芯片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武器装备测试技术领域。利用表面硅加工工艺,在芯片上加工若干组调零排阻和互连线电路,调零排阻和桥臂电阻串联或并联,实现电桥的零点输出的调节。并且每组内的调零排阻之间通过金丝形成电气互连,金丝在压阻条之间键合,根据需要勾断其中的一部分来控制接入桥路的排阻数量,以控制串入或并入补偿的总体阻值,所需的勾断数量由零点输出的不平衡桥压决定。本发明的芯片级调零,减除了设计和配置外围电路的需要,降低了压阻式高冲击传感器电桥平衡电路的复杂性,节省了大量装配空间,易于加工,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高冲击传感器的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