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3030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100429.3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2N15/867 , C12N15/12 , C12N5/10 , A61K47/46 , A61K39/00 , A61K39/39 , A61P35/00 , A61P35/04 , A61P3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PD1基因工程化外泌体制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表达PD1的外泌体的方法,还提供了所述外泌体在如下任一种的应用:作为药物载体、递送药物、制备治疗肿瘤产品、制备抗术后肿瘤复发产品和制备抗术后肿瘤转移产品等的应用。基因重组工程化的外泌体可用于增强癌症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反应。该研究还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新策略,用于增强PD1/PDL1的治疗效果,通过重建患者的免疫力来抗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从而巩固整体预后。
-
公开(公告)号:CN11748779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0920943.0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9/22 , C12N15/47 , C12N15/85 , A61K47/22 , A61K48/00 , A61P19/02 , A61P29/00 , A61P35/00 , C08G65/3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病毒样重组蛋白生物小体在预防或治疗酸性环境中的病灶中的应用。实验证明,本发明制备的病毒样重组蛋白生物小体具有pH响应性,能够响应酸性或弱酸性环境,依据病毒样重组蛋白生物小体构建的病毒样重组蛋白生物小体基因编辑系统在乳腺癌肿瘤中发挥基因治疗效应,具有抑制乳腺癌肿瘤增殖的治疗效应;依据病毒样重组蛋白生物小体构建的病毒样重组蛋白生物小体基因沉默系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发挥基因治疗效应,具有抑制炎性因子、缓解炎症的治疗效应。本发明在体外和体内验证了基因治疗效果,实现了高效低毒的酸性病灶靶向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13804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210569262.4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A61K45/00 , A61P35/00 , C12N15/113 , C12N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Myc增强子基因编辑系统及其在制备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产品中的应用。实验证明,本发明制备的Myc增强子基因编辑系统能够敲除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癌基因Myc上游的增强子,在不破坏Myc基因的前提下,敲除或阻尼Myc增强子,下调Myc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抑制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凋亡,阻滞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周期,产生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高效治疗效应。本发明为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897357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010640129.4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867 , C12N7/01 , A61K45/00 , A61K48/00 , A61P35/00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Twist1基因编辑系统及其在制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产品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证明:本发明的Twist1基因编辑系统可特异性敲除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Twist1基因123对碱基关键序列、并敲低其Twist1蛋白表型。在体外验证了Twist1基因编辑系统可显著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增殖、迁移、侵袭和抵抗血清饥饿能力。在裸鼠体内验证了Twist1基因编辑系统可显著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肿瘤形成和生长,并初步验证了其安全性。本发明为探索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898231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105797.0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47/60 , A61K31/337 , A61P35/00 , B82Y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化拉洛他赛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功能化拉洛他赛脂质体制剂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均一性好、包封率高,在显著提升拉洛他赛治疗耐药性乳腺癌药效的同时,降低了注射拉洛他赛时的全身性毒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798923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510845325.4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靶向性载体材料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化合物及其修饰的脂质体。本发明将DSPE‑PEG2000‑PEI600化合物作为靶向性分子修饰于载药脂质体表面,能够使药物有效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聚集于肿瘤细胞,产生靶向作用。比如,使C6脑胶质瘤细胞及脑胶质瘤干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比率显著提高,在C6脑胶质瘤细胞和脑胶质瘤干细胞的线粒体上使药物有最强的选择性集中分布,使药物对脑胶质瘤细胞表现为更强的生长抑制作用,使药物显示出更强的跨越血脑屏障、杀伤脑胶质瘤干细胞的效应,即双重靶向性作用,可延长药物在ICR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和在肿瘤组织中的聚集程度,从而延长生物的生存期。
-
公开(公告)号:CN11089823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1911105797.0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47/60 , A61K31/337 , A61P35/00 , B82Y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化拉洛他赛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功能化拉洛他赛脂质体制剂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均一性好、包封率高,在显著提升拉洛他赛治疗耐药性乳腺癌药效的同时,降低了注射拉洛他赛时的全身性毒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798923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510845325.4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靶向性载体材料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化合物及其修饰的脂质体。本发明将DSPE‑PEG2000‑PEI600化合物作为靶向性分子修饰于载药脂质体表面,能够使药物有效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聚集于肿瘤细胞,产生靶向作用。比如,使C6脑胶质瘤细胞及脑胶质瘤干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比率显著提高,在C6脑胶质瘤细胞和脑胶质瘤干细胞的线粒体上使药物有最强的选择性集中分布,使药物对脑胶质瘤细胞表现为更强的生长抑制作用,使药物显示出更强的跨越血脑屏障、杀伤脑胶质瘤干细胞的效应,即双重靶向性作用,可延长药物在ICR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和在肿瘤组织中的聚集程度,从而延长生物的生存期。
-
公开(公告)号:CN107875123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854962.2
申请日:2016-09-2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1271 , A61K31/475 , A61K47/183 , A61K47/24 , A61K47/34 , A61K47/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功能化长春花碱脂质体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春花碱脂质体,为用功能化材料转铁蛋白受体结合肽-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和硬脂基八聚精氨酸修饰脂质体,得到修饰后脂质体,再将长春花碱包载到所述修饰后脂质体中,得到功能化长春花碱脂质体。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合成了一种功能化材料转铁蛋白受体结合肽-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NHS-PEG2000-DSPE),并用其与靶向材料硬脂基八聚精氨酸(stearyl-R8)修饰长春花碱脂质体,得到一种能够跨越血脑屏障并杀伤脑胶质瘤及其干细胞的功能化长春花碱脂质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843584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190396.2
申请日:2010-06-0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A61K47/34 , A61K9/127 , A61K31/203 , A61K31/475 , A61P35/00 , A61P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反式维甲酸与脂质体的复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全反式维甲酸与脂质体的复合物,由脂质体和包封在其内的全反式维甲酸组成。所述复合物所述复合物由下述方法获得:1)将脂材和全反式维甲酸溶解,获得脂膜和全反式维甲酸的混合物;2)将所述脂膜和全反式维甲酸的混合物水化得到水化产物;3)将所述水化产物超声,获得全反式维甲酸与脂质体的复合物。本发明的实验证明,全反式维甲酸与脂质体的复合物可用于抑制肿瘤细胞的繁殖,全反式维甲酸与脂质体的复合物与长春瑞宾隐形脂质体的联合应用对肿瘤复发的抑制作用最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