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45565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087816.7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单目近红外相机的鱼类三维轨迹获取方法及系统,利用水对近红外光的吸收作用,可以从单目近红外相机采集的水平面图像中获取鱼类精确的三维轨迹信息;包括获取鱼类水平面图像,建立鱼类亮度与鱼类真实深度关系映射模型;根据鱼类水平面图像对应的鱼类亮度及鱼类亮度与鱼类真实深度关系映射模型,得到鱼类真实深度;包括根据鱼类真实深度及鱼类水平面图像对应的鱼类水平面坐标,获取鱼类三维轨迹。本发明采用单目的近红外相机获取鱼类的精确的三维轨迹方法,所需硬件设备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探测精度高,能准确实时地得到鱼类运动的三维轨迹。
-
公开(公告)号:CN108827106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378359.0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鱼类生长数据测量装置,包括托盘、输入装置、称重传感器、控制器和照相机;称重传感器装在托盘上,照相机与托盘和托盘的刻度尺对应设置,输入装置、照相机和称重传感器均连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的拍摄指令发送给照相机,根据鱼体图像和刻度尺的图像分别计算鱼体体长、鱼体体宽、鱼体周长和鱼体面积,将接收的称重指令发送给称重传感器,接收鱼体体重;照相机据拍摄指令对托盘上的鱼体和托盘的刻度尺进行拍照,获取鱼体图像和刻度尺的图像后发送给控制器;称重传感器据称重指令对鱼体进行称重,获取鱼体体重发送给控制器。本发明基于机器视觉测量鱼体数据,耗时短,鱼体压力小,损害风险小,进食率影响小,测量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679132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60488.7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5/2254 , G06T5/003 , H04N5/2256 , H04N5/23229 , H04N5/23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渔业信息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养殖鱼类图像增强装置及方法,所述方法为,控制处理器接收来自近红外相机拍摄的原始图像,并计算原始图像的灰度值;根据原始图像的灰度值对原始图像进行初步增强,消除光照不均匀和变化的影响,得到反射图像的灰度值;对反射图像的灰度值进行非线性变换得到最终的增强图像。本发明提供的养殖鱼类图像增强方法,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可以为后续的图像处理提供准确的、连续一致的分割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6355616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35763.7
申请日:2016-09-20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IPC: G06T7/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2207/10048 , G06T2207/302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类空间位置计算系统及方法。该估算系统包括:近红外相机、近红外光源和处理设备;其中近红外相机、近红外光源设置在鱼池的上方,两者的光轴光线垂直于鱼池的水面,并且均与处理设备连接;近红外光源,用于在处理设备的控制下为近红外相机补光;红外相机,用于在处理设备的控制下采集鱼体的近红外图像;处理设备,还用于接收近红外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取鱼的游动速度。所述估算方法用于计算鱼的游动速度。本发明可以光线较暗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使用,无需增加补光灯,不会改变鱼类的生长环境即对其生长不会造成影响。还能实时监控鱼的游动速度,为监控鱼类行为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208187400U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20603975.7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鱼类体长测量装置,装置包括水下防水摄像头、上下滑轨、第一电机、输入装置和控制器;输入装置的输出接控制器的输入,控制器的输出接第一电机,第一电机接上下滑轨,控制器和防水摄像头双向连接,防水摄像头装在上下滑轨上。水下防水摄像头根据控制器接收发送的第一拍摄指令在水中的第一位置对鱼体进行拍摄,获取第一鱼体图像,第一电机根据控制器接收发送的上下移动指令控制上下滑轨上下移动预设距离后停在水中的第二位置,所述摄像头据控制器接收发送的第二拍摄指令在水中的第二位置对鱼体进行拍摄,获取第二鱼体图像,控制器据两个鱼体图像计算鱼体体长。本实用新型损害风险低,耗时短、效率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118799U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21035679.9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IPC: A01K6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鱼类游动方向测定系统,该系统包括近红外相机和与所述近红外相机连接的主控器,其中:所述主控器用于控制所述近红外相机采集鱼池内鱼类的近红外图像,并根据所述近红外图像确定所述鱼类的游动方向。本实用新型采用近红外相机采集鱼类的游动方向,然后采用主控器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得到游动方向。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近红外相机进行图像采集,而近红外波段处于非可见光范围,非常适合应用于光线条件暗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同时,不会对鱼类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06209897U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21065563.X
申请日:2016-09-20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IPC: G06T7/7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类空间位置计算系统。该估算系统包括:近红外相机、近红外光源和处理设备;其中近红外相机、近红外光源设置在鱼池的上方,两者的光轴光线垂直于鱼池的水面,并且均与处理设备连接;近红外光源,用于在处理设备的控制下为近红外相机补光;红外相机,用于在处理设备的控制下采集鱼体的近红外图像;处理设备,还用于接收近红外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取鱼的游动速度。本实用新型可以光线较暗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使用,不会改变鱼类的生长环境即对其生长不会造成影响。还能实时监控鱼的游动速度,为监控鱼类行为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206517492U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621481674.9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信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养殖鱼类图像增强装置,包括近红外相机、近红外光源、光照度变送器以及控制处理器,其中,近红外相机、近红外光源和光照度变送器设置在养殖鱼的水槽上方,所述控制处理器与所述近红外相机、近红外光源和光照度变送器分别连接;所述近红外相机能够在所述控制处理器的控制下采集鱼群的近红外图像,所述近红外光源用于为所述近红外相机补光,所述光照度变送器能够感环境的光照强度并将光照强度信息传送给所述控制处理器,所述控制处理器根据光照强度信息控制所述近红外光源开关以及光照强度,且所述控制处理器能接收所述近红外相机采集的图像并进行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206441218U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621448138.9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IPC: G06M1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信息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鱼群聚集指数计算装置,其包括控制处理器和分别与所述控制处理器相连的近红外图像采集单元、近红外光源和光照度变送器,所述近红外图像采集单元、近红外光源和光照度变送器分别设置在养殖区域水面的上方;所述近红外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鱼群的近红外图像;所述光照度变送器,用于采集当前环境的光照强度数据;所述近红外光源,用于根据光照强度数据为所述近红外图像采集单元补光;所述控制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鱼群的近红外图像,并进行处理以获取鱼群的聚集指数。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获取鱼群的聚集指数,且不影响鱼类正常生长,为监控鱼类行为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208064246U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20131586.9
申请日:2018-01-25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IPC: A01K61/80 , G05B19/042 , G06K9/00 , G06K9/4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投喂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处理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处理器连接的图像采集模块、存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通信接口模块和供电模块。其中,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设置配置参数;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投喂群体摄食过程中的摄食图像;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和设置的配置参数;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用于投喂控制装置与投饵机之间的数据及指令通信;所述控制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摄食图像,并进行处理以获取被投喂群体的摄食行为参数,实现投喂决策(继续投喂或者停止投喂)。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对被投喂群体食欲的评估精度,从而更精确的调整投喂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