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19011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010144714.5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 C12Q1/68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SR标记确定水稻混合间栽品种间遗传分化的方法,属于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包括:待测水稻提取总DNA,使用48对SSR特异引物扩增,毛细管电泳方法分离PCR产物并读取其分子量,利用数据化处理SSR分子指纹,根据遗传分化公式来计算遗传分化指数(genetic divergence index,GDI);随着遗传分化指数GDI增大,多样性混合间栽种植中,品种搭配组合整体对稻瘟病防治效果越好。本发明使用微量的DNA样品就可快速准确鉴定品种之间的遗传分化水平,预测多样性混合间栽组配品种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在多样性混合间栽种植中品种的搭配选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553085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011365026.8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株防控水稻稻瘟病的无毒稻瘟菌株及其应用,该稻瘟菌命名为水稻稻瘟菌M16‑1,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0677。另外,稻瘟菌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的稻瘟菌接种至PDA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后,再接种至PDB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培养,得到所述发酵液。本发明利用M16‑1菌株发酵液激发水稻植株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抵抗致病病原菌的侵染,应实现对稻瘟病的生物控制。该M16‑1菌株发酵液能激发水稻的广谱抗病性,且与利用化学农药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生长控制稻瘟病不同,不会带来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和病原菌的耐药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75461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78834.8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36 , C12N1/14 , C12Q1/6895 , C12Q2600/1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侵染水稻PCD途径相关基因上调的方法,采用弱酸处理稻瘟菌效应蛋白基因过表达菌株孢子;用悬浮液喷雾接种水稻叶片;于不同时间点取样,提取水稻样品总RNA;反转录成cDNA,real‑time RT‑PCR检测cDNA;分析PCD途径相关的主要基因PR1a和PR5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克服了研究非生物环境pH影响寄主‑病原互作机制中,常借助温室设计各种弱酸处理以观察寄主表型变化、以及筛选大量水稻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等周期长和效率低的弊端,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有效、准确地弱酸处理病原菌孢子、定量检测水稻PCD途径主要相关基因表达的方法,为更快速准确地进行弱酸对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799325A
公开(公告)日:2006-07-12
申请号:CN200510048721.0
申请日:2005-12-2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农家原位保护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目前矮杆高产现代水稻品种的常规条栽方式,在同一田块中将熟期相差0~10天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与矮杆高产现代水稻品种间作;每隔4~8行矮杆高产现代水稻品种间栽1~4行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和矮杆高产现代水稻品种间的行距为15~30cm;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丛栽,每丛3~5苗,丛距为15~30cm,行距15~30cm。本发明能有效地恢复和保存许多已经消失和濒危绝迹的优良地方水稻品种资源,解决传统优质稻感病、倒伏和产量低的重要问题,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94709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48948.X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Pi‑Pprs42基因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方法及应用,通过负调控水稻抗病性的miRNA靶基因的表达研究,克隆了一个新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Pprs42,Pi‑Pprs42基因在水稻植株中受稻瘟病菌侵染诱导表达,过表达Pi‑Pprs42基因的水稻植株通过增强活性氧H2O2积累、防御相关基因PR1a和PBZ1,SA和JA途径关键基因OsNPR1和OsCOI1b的表达赋予水稻广谱稻瘟病抗性。本研究为稻瘟病抗性基因的鉴定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水稻品种抗性改良和广谱抗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56839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33231.4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OsPCRKs基因及其在调控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中的应用。所述OsPCRKs基因选自OsPCRK1基因、OsPCRK2基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OsPCRK1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OsPCRK2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通过构建水稻转化过量表达载体pCXUN‑OsPCRK1和pCXUN‑OsPCRK2,分别转化水稻后能显著提高OsPCRK1和OsPCRK2基因的表达量,进行稻瘟病菌接种实验,结果显示过量表达植株对稻瘟菌的抗性明显增强。另外,采用CRISPR/Cas9的方法对水稻OsPCRK1和OsPCRK2基因同时进行敲除,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对稻瘟病菌的抗性明显减弱。表明OsPCRKs基因可用于选育或培育相关的抗病品种,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改良水稻的稻瘟病抗性,从而保障水稻生产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99181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084800.5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合间栽种植模式下作物产量评价方法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对混合间栽种植模式下作物产量评价的方法,本发明利用了平均单株产量的测定方法,采取净栽时的竞争环境与间栽时的竞争环境和净栽时的非竞争环境与间栽时的非竞争环境分别比较的原则,来消除竞争作用对作物产量带来的影响,这种比较方法对于目标植物的产量测定更为精确和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0726752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500554.1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N15/10 , C12N15/84 , C07K14/415 , A01H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415 , C12N15/8205 , C12N15/828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白叶枯病抗性蛋白及编码基因,白叶枯病抗性蛋白编码基因的cDNA序列为SEQ ID NO:1,白叶枯病抗性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白叶枯病抗性蛋白编码基因的构建方法包括:疣粒野生稻转录组CDS文库同源搜索和Om46055 cDNA序列获得;根据Om46055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3'/5'RACE-PCR方法从疣粒野生稻中克隆Om46055的全长;过表达载体构建和基因功能研究。本发明获得了一个显性的高抗白叶枯病的抗病新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丰富了栽培稻抗病基因资源,在抗病新品种培育和白叶枯病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99394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25298.2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H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杨酸诱导三七茎或叶片愈伤组织生长的方法,取田间一年生三七小苗,取茎及叶片切下,清洗,用70%的乙醇浸泡,再用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用无菌水冲洗,将三七茎剪成1‑2cm小段、叶片剪成0.5‑1.5cm2大小,放入含水杨酸和生长素2,4‑D或水杨酸和激动素KT的MS培养基中,光照培养。本发明添加合适的植物激素的培养基有效保证了愈伤组织的顺利诱导,诱导率高,耗时短,有效提高三七愈伤组织的产量,为建立三七组织培养体系、快速繁育三七组培苗奠定基础,是一个提高三七组培苗产量的有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655529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804629.0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4 , C12Q1/6895 , A01H5/00 , A01H5/1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OsPIL1基因在提高水稻籼稻品种产量和抗性的方法及应用,OsPIL1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将OsPIL1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使其在水稻籼稻品种中的表达量达到野生型水稻表达量1.1倍时,显著提高了水稻生长、谷粒长度、产量和抗性,可为OsPIL1基因在提高其他农作物生长、产量和抗性方面提供参考。本方法将OsPIL1基因在水稻籼稻品种中过量表达,实现了水稻籼稻品种生长量、谷粒长度、产量和抗性提高,因此本方法亦可以用于水稻籼稻品种的改良或新品种选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