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75440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280060472.5

    申请日:2012-12-06

    Abstract: 一种垂直MOSFET,其包括: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漏极层、漂移层、主体层和源极层;以及沟槽栅极,其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上表面穿透所述源极层和所述主体层并且到达所述漂移层。所述沟槽栅极包括栅电极;第一绝缘膜,其布置于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的沟槽的底表面上;第二绝缘膜,其至少布置在所述沟槽的侧表面上,并且与所述主体层接触;以及第三绝缘膜,其布置在所述栅电极和所述第二绝缘膜之间,并且由介电常数比所述第二绝缘膜的介电常数高的材料形成。

    绝缘栅型半导体器件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33913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580015955.7

    申请日:2015-02-0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耗尽外围区的绝缘栅型半导体器件。所述绝缘栅型半导体器件包括:在半导体衬底的正面中形成的第一至第四外围沟槽;绝缘层,其位于所述外围沟槽中;第五半导体区,其具有第二导电类型,并且在暴露于所述外围沟槽的底面的范围内形成;以及连接区,其将暴露于所述第二外围沟槽的底面的所述第五半导体区连接到暴露于所述第三外围沟槽的底面的所述第五半导体区。所述第二与第三外围沟槽之间的间隔比所述第一与第二外围沟槽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三与第四外围沟槽之间的间隔中的每一者宽。

    半导体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206699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362078.7

    申请日:2016-05-26

    Inventor: 添野明高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使半导体装置的特性降低的条件下使栅极输入电量减小的技术。在半导体装置中,发射区与第一沟槽部分(611)内的栅绝缘膜(62)接触。体区(23)与第二沟槽部分(612)内的栅电极(63)的端面(63b)位于与第一沟槽部分(611)内的栅电极(63)的端面(63a)相比靠半导体基板的背面(10b)侧处。(612)内的栅绝缘膜(62)接触。第二沟槽部分

    半导体装置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84625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080066640.2

    申请日:2010-05-07

    Inventor: 添野明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397 H01L29/0696 H01L29/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在二极管和IGBT被形成在同一半导体基板的主区域内的半导体装置中,为了得到稳定且足够大的检测IGBT电流,检测区域具有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俯视观察半导体基板时距主阴极区的检测区域侧的端部的距离在615μm以上。此外,为了得到稳定且足够大的检测二极管电流,检测区域具有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在俯视观察半导体基板时距主阴极区的距离在298μm以下。检测区域可以同时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具备具有二极管区和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区的半导体基板的半导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22968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080065840.6

    申请日:2010-0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极管区和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区被形成在同一半导体基板上的半导体装置,其能够抑制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区和二极管区之间的载流子移动,从而抑制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动作时的通态电压的上升,且改善二极管的恢复特性。在二极管区(20)和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区(40)被形成在同一半导体基板上的半导体装置中,在半导体基板的背面侧,于二极管区的第二导电型的阴极区(30)和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区的第一导电型的集电区(52)之间,设置有低浓度区(100)。低浓度区(100)具有第一低浓度区和第二低浓度区中的至少某一方,所述第一低浓度区为第一导电型,且与集电区相比第一导电型的杂质浓度较低,所述第二低浓度区为第二导电型,且与阴极区相比第二导电型的杂质浓度较低。

    供电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3021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880106292.X

    申请日:2008-08-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397 H01L29/0834 H03K17/08128 H03K17/0828

    Abstract: 在作为复合电路的反向导通半导体装置(10)中,有时在发射极(32)上会被施加比集电极(42)的正电压更高的正电压。此时,在形成有反向导通半导体装置(10)的回流二极管(24)的区域中,体接触区(34)作为阳极工作,而漂移接触区(40)作为阴极工作,从而自阳极向阴极流有电流(106)。如果此时向沟槽栅电极(26)施加比集电极(42)更低电位的电压,则在阴极内将产生p型载流子(46),从而使回流二极管内的载流子量增加。由此,能够降低回流二极管(24)的正向电压降,从而使电力的恒定损耗减少。如此,对于利用了由开关元件与回流二极管反并联而形成的复合电路的供电装置,能够减少供电装置的电力损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