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1169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645488.9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课题在于使附着于捕集器的灰分在低的温度区域中从捕集器脱离。内燃机具备内燃机主体、设置于内燃机主体的排气通路且捕集排气中的颗粒状物质的捕集器及设置于比捕集器靠排气流动方向上游侧的排气通路的催化剂装置。控制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在捕集器的温度为预定的第1设定温度以上且低于第2设定温度时使向所述捕集器流入的排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部。第1设定温度被设为从在捕集器内处于二氧化碳浓度比处于排气氛围下时低的氛围下时能够使附着于捕集器的灰分从所述捕集器脱离的温度带中选择的温度。第2设定温度被设为为了防止催化剂装置的过升温而设定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08946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236203.X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9/02 , F02B75/10 , F02B75/18 , F02D41/0082 , F02D41/025 , F02D41/0255 , F02D41/028 , F02D41/1408 , F02D41/1441 , F02D41/1454 , F02D41/3094 , F02D41/345 , Y02T10/26 , F02D41/0295 , F01N3/101 , F01N2430/02 , F01N2430/06 , F01N2560/025 , F01N2560/14 , F01N2900/0408 , F01N2900/0418 , F01N2900/1402 , F01N2900/1624 , F02D41/1475 , F02D41/2461 , F02D2200/0814
Abstract: 提供一种内燃机。具有多个汽缸的内燃机具备端口燃料喷射阀(12)、缸内燃料喷射阀(11)、配置于内燃机排气通路的排气净化催化剂(20)、下游侧空燃比传感器(41)、以及控制燃烧空燃比和来自两个燃料喷射阀的燃料的供给比率的控制装置(31)。控制装置构成为能够执行将平均空燃比交替地控制成浓空燃比和稀空燃比的平均空燃比控制和控制各汽缸的燃烧空燃比以使得各汽缸的燃烧空燃比比平均空燃比浓和稀的汽缸间空燃比控制。在执行汽缸间空燃比控制的期间,针对燃烧空燃比被设为比平均空燃比稀的汽缸,控制装置控制供给比率以使得来自端口燃料喷射阀的燃料供给量比来自所述缸内燃料喷射阀的燃料供给量多。
-
公开(公告)号:CN105971751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136313.9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D4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2461 , F01N3/10 , F01N11/007 , F01N2550/02 , F01N2560/025 , F02D41/008 , F02D41/025 , F02D41/0295 , F02D41/1408 , F02D41/1441 , F02D41/1454 , F02D41/1475 , F02D2200/0814 , Y02T10/26 , F02D41/1488 , F02D225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具有多个汽缸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具备排气净化催化剂、下游侧空燃比传感器以及控制排气的平均空燃比和各汽缸的燃烧空燃比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执行平均空燃比控制和汽缸间空燃比控制,平均空燃比控制是如下控制:将平均空燃比交替地控制成浓空燃比和稀空燃比,汽缸间空燃比控制是如下控制:控制各汽缸的燃烧空燃比,以使得即使在通过平均空燃比控制将平均空燃比控制成了稀空燃比时,多个汽缸中也至少有一个汽缸的燃烧空燃比为浓空燃比的控制。在平均空燃比控制中,控制平均空燃比,以使得将平均空燃比控制成稀空燃比时的稀偏移量比将平均空燃比控制成浓空燃比时的浓偏移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852913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081398.X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6/02 , B62D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四轮转向车辆的控制装置。所述四轮转向车辆具备方向盘、前轮转向装置以及后轮转向装置,四轮转向车辆的控制装置使前轮转向装置和后轮转向装置工作,在连续地进行向规定的方向操作方向盘的第一转向和向与第一转向相反的方向操作该方向盘的第二转向,并使后轮向与前轮的转舵方向相反的方向转舵时,在与第一转向对应地转舵的前轮的转舵角速度的绝对值高于第一阈值并且与第二转向对应地转舵的前轮的转舵角速度的绝对值高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限制与第二转向对应的后轮的转舵。
-
公开(公告)号:CN112211697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0645488.9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课题在于使附着于捕集器的灰分在低的温度区域中从捕集器脱离。内燃机具备内燃机主体、设置于内燃机主体的排气通路且捕集排气中的颗粒状物质的捕集器及设置于比捕集器靠排气流动方向上游侧的排气通路的催化剂装置。控制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在捕集器的温度为预定的第1设定温度以上且低于第2设定温度时使向所述捕集器流入的排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部。第1设定温度被设为从在捕集器内处于二氧化碳浓度比处于排气氛围下时低的氛围下时能够使附着于捕集器的灰分从所述捕集器脱离的温度带中选择的温度。第2设定温度被设为为了防止催化剂装置的过升温而设定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424448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810958920.2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控制系统,所述内燃机包括:第1排气催化剂,该第1排气催化剂为设置于内燃机的排气通路的三元催化剂;第2排气催化剂,该第2排气催化剂为设置于比所述第1排气催化剂靠下游侧的排气通路的三元催化剂;以及马达,该马达构成为驱动所述内燃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该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使内燃机的运转停止时,在停止所述内燃机中的燃料喷射后执行利用所述马达的驱动力驱动所述内燃机旋转的拖动,在第1排气催化剂中的氧吸藏量收束于比第1排气催化剂的上限吸藏量少的氧吸藏量的范围内执行拖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971750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610136209.X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具备多个汽缸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具备排气净化催化剂、下游侧空燃比传感器以及控制流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排气的平均空燃比和在各汽缸中进行燃烧时的燃烧空燃比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执行平均空燃比控制和汽缸间空燃比空燃比控制,平均空燃比控制是将平均空燃比交替地控制成浓空燃比和稀空燃比的控制,汽缸间空燃比控制是如下控制:控制各汽缸的燃烧空燃比,以使得在多个汽缸中的至少有一个汽缸中燃烧空燃比成为浓空燃比。在平均空燃比控制中,在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温度低时,控制平均空燃比以使稀偏移量比浓偏移量小,且在温度高时,控制平均空燃比以使稀偏移量比浓偏移量大。
-
公开(公告)号:CN105971700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610136196.6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2461 , F01N3/08 , F01N3/10 , F01N3/101 , F01N3/18 , F01N11/007 , F01N2430/06 , F01N2550/02 , F01N2560/025 , F01N2560/14 , F02D41/008 , F02D41/0235 , F02D41/0295 , F02D41/1408 , F02D41/1454 , F02D41/1475 , F02D41/1495 , F02D41/2454 , F02D2200/0814 , F02D2200/0816 , Y02A50/2324 , Y02T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气净化装置。排气净化装置具备排气净化催化剂、下游侧空燃比传感器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执行平均空燃比控制、汽缸间空燃比控制以及学习控制,平均空燃比控制是将目标平均空燃比交替地设定为浓空燃比和稀空燃比的控制,汽缸间空燃比控制是控制各汽缸的目标空燃比以使得在将目标平均空燃比设定为了稀空燃比时也至少有一个汽缸中的目标空燃比为浓空燃比的控制,学习控制是基于从将目标平均空燃比切换成稀空燃比起、直到再次切换成浓空燃比为止的第1氧量累计值和从将目标平均空燃比切换为浓空燃比起、直到再次切换为稀空燃比为止的第2氧量累计值,修正与空燃比相关的参数以使得该第1氧累计值与第2氧累计值之差变小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203995830U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20329230.8
申请日:2014-06-19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IPC: B60N2/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686 , B60N2/424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板形座椅靠背框架和具有它的座椅靠背。具体地,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面板形座椅靠背框架。该面板形座椅靠背框架包括:由金属杆形材料构造而成的基本框架部件;和由硬质泡沫树脂制成并且覆盖基本框架部件的面板形成型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203987111U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20329343.8
申请日:2014-06-19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5891 , B60N2/5825 , Y10T29/48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通过经设置在座套和座椅框架之间的座椅衬垫将座套覆盖在座椅框架的就坐表面侧上并利用毡层覆盖非就坐表面侧构造而成。该车辆座椅包括具有凹槽的端部固定部,座套和毡层的两个端部被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凹槽中。具有刚度的插入部件设置在座套的端部处,所述插入部分能够与座套一体地插入并固定在凹槽中。当在毡层的端部伸出到凹槽之上以覆盖凹槽的入口的状态下将插入部件插入凹槽中时,毡层的端部在抵靠在插入部件上的同时被推动并固定在凹槽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