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8098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966980.6
申请日:2020-09-15
Applicant: 青岛大学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中国海洋大学
IPC: C04B3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Al箔中间层的三元层状陶瓷钛硅碳及其固溶体与铁素体不锈钢的扩散连接方法,步骤为:将三元层状陶瓷与铁素体不锈钢的待连接表面用金相砂纸逐级磨光,再用金刚石研磨膏抛光;Al箔清除掉表面氧化膜;按照三元层状陶瓷/Al箔/铁素体不锈钢的顺序排列,并在样品侧面焊接测温铂丝,将焊接后的样品进行扩散连接;连接实验完成后,降温撤压,得到扩散连接接头。采用本发明所提供方法获得的接头界面结合好,连接温度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界面生成连续的反应层,没有裂纹、气孔等焊接缺陷,能解决合金连接体Cr挥发问题,减少陶瓷连接体制备和加工费用,扩大了三元层状陶瓷Ti3SiC2及其固溶体材料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0193575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810160783.8
申请日:2018-0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B21J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锻造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防止表面裂纹的沙漏形锻造方法,它适用锻件的镦粗生产过程。首先设计沙漏形坯料: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确定在所需镦粗压下量不产生鼓肚的沙漏形坯料尺寸;预制沙漏形坯料:在拔长工序中使坯料外形成为沙漏形,或者采用铆镦或端面碾压的方法获取沙漏形坯料;最后成形:将坯料按照所需压下量进行镦粗,并最终锻造成所需规格尺寸。该方法解决锻件的生产过程中,锻件表面因镦粗而形成横向表面裂纹或横向表面裂纹源的问题。采用本发明锻造方法可避免锻件表面的裂纹缺陷,并提高锻件变形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22080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0084171.0
申请日:2017-02-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1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8 , C22C38/06 , C22C38/16 , C22C38/44 , C22C38/42 , C22C38/46 , C21D8/00 , C21D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锻造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适用于大截面部件的改进型9Ni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9Ni材料应用于大截面部件表现出低温韧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就改善断裂韧性和增加淬透性方面,优化和控制了9Ni材料中C、Mn、Si、Mo、Al、RE等元素的含量。本发明对应用于大锻件的传统9Ni钢淬火及回火过程的进行了热处理模拟并且利用模拟热处理炉对表面、1/2R处及中心3个部位的试样进行了物理模拟,并进行力学性能评价阐明9Ni钢轴类大锻件从表面到中心区域的组织与性能分布规律。在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并分析了成份优化后的9Ni材料,其代表大锻件表面、截面1/2R处以及中心处位置的试样组织得到了改善,改进型9Ni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大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1346998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121977.4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锻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圆柱体弧形锻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锻造板坯:对铸锭镦粗、拔长,并锻造成板坯;(2)热轧钢坯:对板坯进行多道次轧制得到热轧扁长钢坯;(3)局部堆积镦粗:使用局部镦粗成形装置对扁长钢坯局部位置进行多道次局部堆积镦粗,经整形及机械加工制得带圆柱体扁长钢坯;(4)热推弯成形:使用热推弯成形设备对带圆柱体扁长钢坯进行分段式弯制成形,最终得到带圆柱体弧形锻件;(5)性能热处理:成形锻件经性能热处理满足产品性能要求。本发明可较高效实现大型带圆柱体弧形锻件的成形,减少加工余量,提高材料利用率,并得到一致性良好的晶粒及组织,保证了锻件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513871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710854362.0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B21J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锻造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软芯锻造用加热与运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目前的超高温软芯锻造研究中由于运送过程中试样温度太高,外部环境与人为因素复杂,无法精确控制锻造开始时材料固液相分数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气体保护加热炉、保温转运炉两大部件,气体保护加热炉和保温转运炉协同并部分独立,气体保护加热炉为固定式安装,用于加热用于软芯锻造的坯料;保温转运炉自由移动,用于恒温运送坯料到锻造车间进行软芯锻造。本发明可应用于软芯锻造实验,实现精确控制软芯锻造前材料的液相分数,可系统研究液相分数,锻造工艺对软芯锻造后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13156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810126694.1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锻造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超高温软芯锻造用钢锭锭型设计方法。本发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提出钢锭冒口高度相比传统降低30%~50%,锭身高径比大于2.0~3.0,锭身锥度为-5%~-10%的锭型更符合超高温软芯锻造工艺要求。本发明通过设计新的锭型来改变钢锭的凝固方式,进而控制钢锭脱模时的温度场分布,使得钢锭脱模时的热节位置处于钢锭中心,达到设计适用于超高温软芯锻造用钢锭的目的。本发明设计得超高温软芯锻造用钢锭,解决由于传统钢锭超高温脱模后冒口、锭身、锭尾温度极不均匀的问题,避免后续锻造过程中发生喷液现象,保证超高温软芯锻造效率及可实施性,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
-
公开(公告)号:CN10951388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710854355.0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锻造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适用于超高温软芯锻造用常规锭型钢锭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超高温软芯锻造用钢锭锻造的工艺要求,提出:1)底部保温设计,在钢锭表面具有一定的强度时,将钢锭带模提起,放置于铺满保温棉的保温底盘之上,并作静止均温处理;2)冒口封口设计,在钢锭冷却过程中,对冒口处采取强制冷却措施,使顶部钢液凝固形成一定厚度的凝固壳。本发明通过改变钢锭局部温度场分布的方法来减小钢锭上下温度差,能够保证制备的超高温软芯锻造用钢锭在后续锻造过程中符合锻造要求。本发明适用于超高温软芯锻造用常规锭型钢锭,尤其解决软芯锻造用大高径比钢锭脱模后温度极不均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626868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1067504.5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B21J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沙漏形金属分级构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使用常规构筑方法进行一级构筑,获得毛坯,将毛坯进一步锻造成圆台或方台形,作为下一级构筑的毛坯基元;之后进行N级构筑,将两个毛坯基元堆垛在一起以在整体上形成沙漏形;将堆垛成沙漏形的两个毛坯基元封装成沙漏形预制坯;通过锻焊使两个毛坯基元之间的界面焊合以将沙漏形预制坯制成毛坯;将毛坯进一步锻造成圆台或方台形,作为N+1级构筑的毛坯基元;重复以上步骤以实现多级构筑,制备更大型的毛坯。由于沙漏形中间尺寸小,上下两端尺寸大,变形过程中小尺寸的中间段优先变形,因此在较小压力下即可实现中间界面处的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543636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410437522.8
申请日:2014-09-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模具钢锻造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工模具钢组织均匀性的超高温交叉大变形锻造方法。首先将浇注后的钢锭带液芯超高温脱模;然后放置于保温车中均温并运送到锻压机,将钢锭带液芯实施三向交叉大变形锻造,使凝固末端树枝晶充分破碎,形成大量等轴晶组织,消除缩孔疏松,减轻枝晶偏析;最后,进行镦粗、拔长等常规锻造成形。本发明突破常规模铸钢锭完全凝固后再锻造方法,通过超高温带液芯脱模,创造钢锭心部流动性极好的半固态组织和表面与心部巨大的温度差,结合三向交叉大变形方法,实现强制补缩和压力凝固,有效破碎工模具钢锭凝固末期形成的发达树枝晶,焊合中心孔洞型缺陷,彻底解决缩孔、疏松、偏析等问题,提升产品冶金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