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井井筒组合式重力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03015954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210511161.8

    申请日:2012-12-03

    Inventor: 张玉丰 赵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油井井筒组合式重力热管,包括至少两重力热管单元,重力热管单元为一连续空心抽油杆,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密封堵头,以使重力热管单元的内腔为封闭腔,封闭腔中填充有工质,且密封堵头朝重力热管单元中心的方向凹设有一连接槽;各重力热管单元之间依次通过连接头相连,以形成采油井井筒组合式重力热管,连接头的上、下两端对应嵌设于两相邻重力热管单元之间相对的两密封堵头的连接槽内,并与连接槽的侧壁螺接固定,当该组合式重力热管放置于井下时,各重力热管单元能从井底依次向上传递至上一级的重力热管单元,进而逐级向上传递至井口,更能改善井筒流体温度剖面、提高井口流体温度的作用,有效降低传统超长重力热管失效的风险。

    一种人造岩心微观可视化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98662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605641.8

    申请日:2018-06-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岩心微观可视化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为:将高强高透光的树脂胶、氢氧化镁和石英砂搅拌混合均匀,倒入矩形凹槽中通风固化,然后超声酸洗,烘干切割获得人造岩心片;切割有机玻璃基体,并进出口位置处钻贯穿孔;将人造岩心片通过双面胶粘贴于基体的预粘结区域;采用高黏度长链分子环氧树脂与环氧固化剂的混合物对人造岩心片和基体进行浇注;从基体未浇注的底面的贯穿孔处钻穿中部的双面胶,并于基体未浇注的底面钻孔处安装阀门和阀门底座,得到人造岩心微观可视化模型。该模型微观孔喉结构接近真实岩心,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耐压性优越、透光性好、成像清晰等优点;能够应用于多孔介质中流体渗流规律与机理的研究上。

    一种人造岩心微观可视化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986627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810605641.8

    申请日:2018-06-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岩心微观可视化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为:将高强高透光的树脂胶、氢氧化镁和石英砂搅拌混合均匀,倒入矩形凹槽中通风固化,然后超声酸洗,烘干切割获得人造岩心片;切割有机玻璃基体,并进出口位置处钻贯穿孔;将人造岩心片通过双面胶粘贴于基体的预粘结区域;采用高黏度长链分子环氧树脂与环氧固化剂的混合物对人造岩心片和基体进行浇注;从基体未浇注的底面的贯穿孔处钻穿中部的双面胶,并于基体未浇注的底面钻孔处安装阀门和阀门底座,得到人造岩心微观可视化模型。该模型微观孔喉结构接近真实岩心,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耐压性优越、透光性好、成像清晰等优点;能够应用于多孔介质中流体渗流规律与机理的研究上。

    气水分离实验装置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417534U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20372226.5

    申请日:2013-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气水分离实验装置,该气水分离实验装置包括有气水分离腔体,该气水分离腔体一侧密封连接有气水进入管道,该气水分离腔体顶端密封连接有气体排出管道;所述气水分离腔体由中间的柱形筒及其上、下两端一体连接的且呈渐缩状的锥形腔室构成;该气水分离腔体底端密封连接有量液管。该气水分离实验装置,其气水分离腔体上下为锥面,中间部分是圆柱面,可以防止液体被气体带出或者是挂在管壁上,由此,可以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水两相进行彻底分离;再者,所述气水分离腔体采用耐高压的环氧树脂制成,且气水分离腔体与其他管线的连接均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中间设有密封圈,可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因此,该装置最高耐压力可达到1MPa。

    采油井井筒组合式重力热管

    公开(公告)号:CN203050661U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220656025.3

    申请日:2012-12-03

    Inventor: 张玉丰 赵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油井井筒组合式重力热管,包括至少两重力热管单元,重力热管单元为连续空心抽油杆,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密封堵头,重力热管单元的内腔为封闭腔,封闭腔中填充有工质,且密封堵头朝重力热管单元中心的方向凹设有一连接槽;各重力热管单元之间依次通过连接头相连,以形成采油井井筒组合式重力热管,连接头的上、下两端对应嵌设于两相邻重力热管单元之间相对的两密封堵头的连接槽内,并与连接槽的侧壁螺接固定,当该组合式重力热管放置于井下时,各重力热管单元能从井底依次向上传递至上一级的重力热管单元,进而逐级向上传递至井口,更能改善井筒流体温度剖面、提高井口流体温度的作用,有效降低传统超长重力热管失效的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