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59199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110027960.7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成岩环境演化史恢复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工区成岩环境演化史恢复用岩样;明确岩样中碳酸盐成岩矿物的期次及各期次碳酸盐岩成岩矿物的类型;对各期次的碳酸盐成岩矿物进行同位素测年获取其绝对年龄,进行团簇同位素测试获取其形成温度,进行地球化学分析获取其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获取工区埋藏史模型,结合各期次碳酸盐成岩矿物的绝对年龄获取其埋藏深度;基于各期次碳酸盐成岩矿物的绝对年龄、形成温度、埋藏深度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确定各期次碳酸盐成岩矿物成岩环境;基于各期次碳酸盐成岩矿物的类型、成岩环境及绝对年龄,建立在绝对年龄坐标系下的碳酸盐成岩矿物类型‑成岩环境与绝对年龄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2528226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11227968.X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孔隙演化恢复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工区代表性岩样;明确其中碳酸盐胶结物期次,对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进行同位素测年及团簇同位素测试获取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绝对年龄和形成温度;获取工区古地温模型和埋藏史模型;利用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绝对年龄和形成温度,结合工区古地温模型,对埋藏史模型进行校正获取矫正后埋藏史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绝对年龄确定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形成的埋藏深度;基于岩样统计各岩样的现存孔隙面孔率、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面积百分比和各期次溶蚀增孔量,结合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形成的埋藏深度,重建随埋深变化的孔隙演化史。
-
公开(公告)号:CN110632666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10831454.6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溶蚀孔洞分布的预测方法及装置,所述碳酸盐岩溶蚀孔洞分布的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准同生期溶蚀孔洞发育范围;步骤2,确定埋藏溶蚀孔洞发育范围;步骤3,预测溶蚀孔洞分布区。本发明所提供的该碳酸盐岩溶蚀孔洞分布的预测方法及装置基于溶蚀模拟实验明确了准同生溶蚀孔洞、表生岩溶溶蚀孔洞和埋藏溶蚀孔洞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整合溶蚀模拟实验、岩相古地理恢复、沉积古地貌重建、断裂系统识别等技术,制定了相关基础图件种类和规范,建立了预测流程,实现了定性‑半定量预测碳酸盐岩溶蚀孔洞的分布,为高效优质储层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39439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10742950.4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烃源岩分布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对岩心进行有机碳含量测试,得到岩心有机碳含量;根据岩心扫描得到的伽马曲线和测井获得的伽马曲线,开展岩心深度校正,使得岩心深度与测井深度一致;根据岩心有机碳含量和校正后的岩心对应深度测井参数,确定有机碳含量评价的测井敏感参数;根据测井敏感参数,建立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模型;根据岩心、野外露头、单井测井曲线、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模型,建立烃源岩待评价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格架的地质模型约束下,开展叠后分频反演,评价烃源岩分布。本发明为后续有利勘探区带优选和是否能作为页岩气开发提供重要判断依据,适用复杂地层的烃源岩精细评价研究且操作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7578343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0615928.4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及其装置。该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是在获取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相关参数的基础上,基于一种新型胶结指数计算公式获取高精度胶结指数m,然后根据得到的胶结指数m通过阿尔奇公式计算碳酸盐岩的含水饱和度。该新型胶结指数计算公式不仅考虑了孔、洞、缝各部分对储层电性特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反映裂缝部分对电性的影响,尤其是裂缝倾角的变化。因此,使得本发明提供的碳酸盐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计算方法,可以更全面的反映碳酸盐岩储层中复杂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从而使得利用该方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实际地质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0632666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831454.6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溶蚀孔洞分布的预测方法及装置,所述碳酸盐岩溶蚀孔洞分布的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准同生期溶蚀孔洞发育范围;步骤2,确定埋藏溶蚀孔洞发育范围;步骤3,预测溶蚀孔洞分布区。本发明所提供的该碳酸盐岩溶蚀孔洞分布的预测方法及装置基于溶蚀模拟实验明确了准同生溶蚀孔洞、表生岩溶溶蚀孔洞和埋藏溶蚀孔洞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整合溶蚀模拟实验、岩相古地理恢复、沉积古地貌重建、断裂系统识别等技术,制定了相关基础图件种类和规范,建立了预测流程,实现了定性-半定量预测碳酸盐岩溶蚀孔洞的分布,为高效优质储层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7578343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615928.4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及其装置。该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是在获取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相关参数的基础上,基于一种新型胶结指数计算公式获取高精度胶结指数m,然后根据得到的胶结指数m通过阿尔奇公式计算碳酸盐岩的含水饱和度。该新型胶结指数计算公式不仅考虑了孔、洞、缝各部分对储层电性特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反映裂缝部分对电性的影响,尤其是裂缝倾角的变化。因此,使得本发明提供的碳酸盐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计算方法,可以更全面的反映碳酸盐岩储层中复杂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从而使得利用该方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实际地质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53450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098448.7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3/22 , G01N23/20 , G01N27/626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埋藏溶蚀孔洞发育潜力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检测碳酸盐岩块样品中方解石的百分含量和白云石百分含量;基于方解石的百分含量和白云石百分含量确定第一指数;确定预设溶蚀液中第一钙离子浓度和第一镁离子浓度,并确定碳酸盐岩块样品在预设溶蚀液中完成溶蚀后预设溶蚀液中第二钙离子浓度和第二镁离子浓度;基于第一钙离子浓度、第一镁离子浓度、第二钙离子浓度和第二镁离子浓度确定第二指数;基于第一指数和第二指数对目标地区的埋藏溶蚀孔洞发育潜力进行评价。本申请通过将第一指数和第二指数进行定量评价准确对埋藏溶蚀孔洞发育潜力进行评价,解决对于埋藏溶蚀孔洞发育潜力评价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0790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82700.5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深走滑断裂控制的破碎带范围确定方法以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测井数据,确定在超深走滑断裂控制下的油气层的顶部垂直深度以及底部垂直深度;根据综合录井数据,确定油气层的顶部闭合距以及底部闭合距;根据顶部垂直深度以及底部垂直深度,确定破碎带垂直厚度;根据顶部闭合距以及底部闭合距,确定破碎带水平宽度;根据破碎带垂直厚度以及破碎带水平宽度,确定超深走滑断裂控制的破碎带范围。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依据较为准确的破碎带垂直厚度以及破碎带水平宽度对破碎带范围进行确定,从而减少了系统的计算误差,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使得确定出的破碎带范围更加符合真实地质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50789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69793.8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曹鹏 , 张建勇 , 常少英 , 乔占峰 , 朱永进 , 佘敏 , 沈金龙 , 张天付 , 陈槚俊 , 杜一凡 , 邵冠铭 , 孙晓伟 , 张杰 , 熊冉 , 吕学菊 , 李昌 , 王孟修
IPC: E21B49/00 , G06Q10/0637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整合面控藏底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油藏地质特征,并根据油藏地质特征,确定不整合面的层位;根据不整合面的层位关联的随钻数据、测录井数据以及单井钻完井数据,确定单井出油气层段至不整合面的垂向距离;确定垂向距离与各岩溶区类型匹配的油气藏赋存状态评估指标的关联关系;根据关联关系,确定目标区域的不整合面控藏底限。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碳酸盐岩不整合面控藏底限确定可靠性低的问题,可以在提高不整合面控藏底限预测准确性的同时,为碳酸盐岩油藏的效益勘探开发和潜力区带优选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