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27525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0581819.5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煤层气开采气压安全监测装置,包括壳体、抽采管、连接法兰,所述壳体套在抽采管外,多个所述壳体上下各通过连接法兰与多段抽采管固定,所述壳体下方固定有镂空的支架,所述支架与壳体底部间设有橡胶圈,所述壳体上方设有连通到抽采管内的气压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对不同深度煤层气压变化情况的准确监测,提供更精确的煤层气开采数据和安全控制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24428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77857.5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青海大学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地下硐室内拱式柱壳复合衬砌结构,涉及新能源工程结构技术领域,其结构为:自外向内由围岩,钢‑混凝土外层衬砌,柱壳支座间挤压连接装置,内拱式柱壳支座和内拱式柱壳组成;若干个内拱式柱壳节段连接形成内拱式柱壳纵联,多个内拱柱壳依次连接构成闭合的储气空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在外层衬砌内壁设置多个跨度适当的内拱式柱壳,将高内压储气荷载转化为内拱式柱壳轴向压力、拱式柱壳支座间的压缩应力、外层衬砌的分布压力和远端围岩的径向压力,未明显削弱储气硐室空间利用率的前提下减小外层衬砌、近端围岩的环向变形,环向应力以及轴向温度应力,提升储气库结构的安全性及围岩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117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21538.2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青海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环状管片式内拉索复合衬砌结构,涉及新能源工程结构技术领域,其结构为:由外向内包括围岩,变形层,密封层,环状布置的管片衬砌,拉索连接装置,内拉索。环状管片式内拉索复合衬砌的内拉索布置形式包含轮辐式、斜拉式、蛛网式三种基本形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内拉索复合衬砌结构通过内拉索连接不同方位的衬砌结构,具有平衡储气压强,减小储气所致的围岩应力的作用;将较少部分储气内压力传递至围岩的功能,提高围岩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9274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52291.9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低渗煤层气渗透检测装置,其涉及煤层气渗透率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支座;流体控制系统,固定在所述支座上,用于控制气体的流量;检测仪,固定在所述支座上,用于分析煤样中的煤层气渗透率;温度控制系统,固定在所述检测仪的侧壁,用于控制煤样的温度环境;压力控制系统,固定在所述支座的上端面,用于控制对煤样施加的压力;以及采样组件,固定在所述支座的上端面,且与所述流体控制系统、检测仪、温度控制系统和压力控制系统相连,用于放置煤样。
-
公开(公告)号:CN11813122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423139.0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nventor: 王鑫平 , 顾洋 , 杨树民 , 韩震 , 郭建波 , 郭世荣 , 吕程林 , 吴东升 , 戚腾舞 , 周长更 , 冯战兵 , 黄胜宝 , 刘博 , 王大鹏 , 张帅帅 , 李璨 , 刘健辉 , 石海龙 , 徐嘉艺 , 安亚超 , 窦鸿杰 , 程劲滔 , 张彬 , 刘硕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矩形顶管施工探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矩形顶管管周泥浆分布探测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在矩形顶管管节内壁上布置测线;对地质雷达主机进行参数标定;将地质雷达的天线置于任一测线的一端,开启地质雷达主机设置标定的地质雷达的参数,沿各测线移动地质雷达的天线进行试验数据采集;利用Reflexw软件结合F‑K偏移变换对采集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将由处理后的试验数据形成的地质雷达剖面图与数值模拟得出的剖面图进行对比,判断注浆质量。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本发明能够对顶管施工进行全过程的同步探测,能够全面、快速检测管周泥浆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31113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665506.4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3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台,其包括:实验支撑座、外壳框架、实验模拟组件、释放泄流组件以及计量收集装置;其中,所述实验支撑座的上端面中部安装有外壳框架,所述外壳框架内左右对称设有安装凹位,位于各所述安装凹位内均设置有实验模拟组件,所述实验模拟组件用于煤与瓦斯突出的还原模拟;且,所述实验模拟组件上均设置有释放泄流组件;所述释放泄流组件能够在实验模拟组件进行瓦斯突出模拟实验中高速打开突出口,所述外壳框架的内部还设置有计量收集装置,所述计量收集装置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各所述实验模拟组件相连通,所述计量收集装置对突出涌动的瓦斯气体进行流量监测计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342093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811032509.9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封油库围岩优势渗流通道辨识方法,所述辨识方法包括步骤:确定地下水封油库围岩优势渗流通道渗流方式,建库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水幕系统层和主洞室层节理裂隙统计分析,水幕有效性试验三维随机裂隙模型的建立,大流量水幕孔、渗透汇聚性孔、高渗透性水幕孔的判别标准的建立,高渗透性孔的识别;主洞室裂隙通道的确定;以及根据高渗透性孔和主洞室裂隙通道推测确定建库区的优势渗流通道位置。采用本发明所述辨识方法,能够在洞室开挖前预测洞室标高处优势渗流通道的位置,据此可以对优势渗流区域进行预注浆等处理,从而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期与运营期涌水量,减小施工期与运营期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81199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690936.7
申请日:2020-07-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粗糙单-交叉裂隙多相渗流的可视化试验方法及系统,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现场采集岩体样本,统计裂隙面粗糙度,确定分形特征参数;S20:输出三维粗糙裂隙模型网格文件;S30:制备不同粗糙度的透明或不透明三维粗糙裂隙模型试样;S40:根据单裂隙或交叉裂隙试验对象组装试验装置;S50:模拟在压力差作用下的流体驱替过程,进行粗糙裂隙介质多相驱替试验;S60:采集试验数据;S70:整理,分析粗糙裂隙介质多相渗流特征。本发明能够系统地研究不同粗糙度及开度的裂隙中,多相流体的驱替机理,对于地下水封油库粗糙裂隙岩体水封机理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675384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15378.8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油环境下深部硬石膏洞室群稳定性评价及布局优化方法。本发明评价方法包括四部分,分别为深部硬石膏围岩工程地质特征分析,深部硬石膏围岩力学参数分析,储库洞室群稳定性研究和洞室布局优化设计。本发明运用Hoek-Brwon经验准则和地质强度指标,厘清硬石膏围岩岩石与岩体力学参数的折减规律,为洞室群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提供参数依据;提出了单元安全系数法,并结合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综合评价洞室群围岩稳定性。本发明可用于储油环境下优化深部石膏洞室群的布局方案,提高硬石膏洞室的储油效率;并评价储油环境下深部硬石膏洞室群的稳定性,为科学论证深部硬石膏采房储油适应性提供参考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9138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86827.8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3/08 , G01N3/22 , G01N3/06 , G01N15/08 , G01N23/046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轴力学‑渗流‑CT储层特性表征方法及系统,涉及储层表征领域,表征方法包括,进行真三轴力学试验并得到第一应力初始数据和第一应变初始数据;在真三轴力学试验基础上进行渗流实验通过实验获得的流速初始数据、压力差初始数据和第二应变初始数据;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样品岩石进行内部架构表征得到初始表征数据;建立岩体综合模型并验证岩体综合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本表征方法实现了对储层各项参数的精确计算,弥补了单个塑性模型的不足,可以快速直观多方位的展示表征结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