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0813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47966.0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9B23/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领域,公开了一种骶尾部脊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其方法包括:步骤一,选择探头的扫查方法,探头的扫查方法包括探头纵轴扫查或探头横轴扫查;步骤二,选择对应的预设扫查路径,通过探头找到各预设扫查路径的起点骶骨中线;步骤三,根据预设扫查路径,将探头自起点扫查至终点,并对扫查过程中得到的切面图像进行观察,以获取目标切面图像。本发明的方法以通过建立骶尾部脊椎的扫查路径图,更利于对临床医生的扫查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8771790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707421.6
申请日:2018-07-0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M2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其包括:带有第一中孔和渗透孔的基板;带有第二中孔的施压板;胶液释放机构,包括医用胶和能将医用胶封装在施压板和基板之间的封装构件;操控机构,设在施压板上并贯穿基板的导向柱及设置在导向柱上的调整构件。当调整构件被操控而使施压板朝向基板运动时,施压板和基板将一同压破封装构件,迫使医用胶脱离封装构件的约束而向周围扩散,并使医用胶部分地流过渗透孔。本发明的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创伤的情况,将留置导管更稳定地固定肌肤上,并对穿刺点进行封闭,降低留置导管脱离肌肤的风险,降低穿刺点出现意外渗血的风险,降低穿刺点被感染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27976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11735.3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扫描的胸段背根神经节定位方法,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胸椎节段椎间孔/椎间隙水平横断面的核磁共振扫描图像并对核磁共振扫描图像进行测量,获取第一距离;基于第一距离、胸膜信息和肋骨信息,设置进针方案和第二距离;通过超声预扫描患者目标穿刺区域,标记背根神经节位置和超声探头位置,并基于第二距离预设穿刺点位,完成胸段背根神经节定位。本发明根据核磁共振扫描图像中胸膜位置(穿刺过程避开胸膜)预设穿刺路径及进针点;在核磁共振图像中测量进针点至棘突连线体表投影线的垂直距离,并据此在患者体表提前定位穿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7010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211484052.1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位胸段背根神经节及预设穿刺路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胸椎节段椎间孔/椎间隙水平横断面的核磁共振扫描图像并对所述核磁共振扫描图像进行测量,获取第一距离;基于所述第一距离、胸膜信息和肋骨信息,设置进针方案和第二距离;通过超声预扫描患者目标穿刺区域,标记背根神经节位置和超声探头位置,并基于所述第二距离预设穿刺点位,完成胸段背根神经节定位。本发明根据核磁共振扫描图像中胸膜位置(穿刺过程避开胸膜)预设穿刺路径及进针点;在核磁共振图像中测量进针点至棘突连线体表投影线的垂直距离,并据此在患者体表提前定位穿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8575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1634149.6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8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强标注和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其中基于增强标注和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识别方法包括:对医学图像中的目标部位进行增强标注得到标注数据集;其中,所述目标部位包括作为最终目标的第一部位和作为辅助的第二部位;基于所述标注数据集,训练得到目标部位深度学习识别模型;将待检测医学图像输入至所述目标部位深度学习识别模型,得到所述待检测医学图像的识别结果。本发明通过作为最终目标的第一部位和作为辅助的第二部位对目标部位进行增强标注,以及,通过建立目标部位深度学习识别模型,搜索临床目标区域,提升了医学图像识别和临床靶点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8857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85128.4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C12Q1/6883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ALDI‑TOF质谱平台检测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用药相关的基因位点的试剂盒,其无需添加其它标记,仅需合成普通引物,检测成本低,适合大规模人群分子筛查和常规基因诊断;反应体系为非杂交依赖性,不存在潜在的杂交错配干扰,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检测通量大;只需最低2ng的DNA样本,就能进行分型,分析灵敏度高;具有极高的精确度和极快的速度,人力成本与检测成本低,适合大规模人群分子筛查和常规基因诊断。本发明实现了在同一试剂盒中检测麻醉药物及镇痛药物用药相关(恶性高热)的60基因位点,能有效解决因遗传多态性造成醉药物效果差异甚至致死等问题,可帮助医生调整麻醉方案,以取得高效、安全、经济的最佳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56747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10387560.5
申请日:2018-04-2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7/3403 , A61B2017/3413 , A61M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腰方肌平面阻滞方法,包括:将超声探头定位于患者背部上的预设位置,该预设位置为脊柱中线上的胸12脊椎至腰1脊椎棘突水平,探头延躯干纵轴垂直于躯体放置;将超声探头自预设位置由内向外依次选取多个扫描位置进行扫描,在各个扫描位置处分别进行超声成像,从而获得多个成像平面;通过多个成像平面找到穿刺平面,并在该穿刺平面内对患者进行穿刺,穿刺方向为自患者尾端到头端。该方法有利于同时进行双侧阻滞,为腹部手术提供更加完善的镇痛。纵轴扫描,行高位腰段扫描时不受肋骨影响,可实现高位腰段腰方肌阻滞。并且,高位腰段腰方肌阻滞的阻滞部位距离胸腔更近,仅需较少的药量即可达到较好的胸椎旁阻滞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7767671U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21552709.9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nventor: 崔旭蕾
IPC: G09B23/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旋转教学用脊柱模型展示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端固定设置有壳体,壳体顶端铰接有盖体,底座内部固定设置有旋转部,旋转部顶端穿过底座顶部侧壁并伸入到壳体内,旋转部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活塞端固定连接有铰接部,铰接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夹持部,壳体内侧底部设置有固定盛放部,夹持部与固定盛放部上下对应设置,底座外侧壁固定设置有控制盒,底座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源,控制盒、旋转部、第二伸缩杆、夹持部均与电源电性连接,满足了不同站位学生的观察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217506762U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21552949.9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nventor: 崔旭蕾
IPC: G09B23/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教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教学用分段脊柱模型展示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下方固接有若干第一脚轮,底板边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底板和转动板之间设置有绳索部,转动板远离底板一侧转动连接有滚轮部,转动板靠近底板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远离转动板一端固接有支撑架,第二转轴传动连接有第一动力部,支撑架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顶部固接有底部支座,底部支座顶部固接有脊柱模型,脊柱模型顶部与支撑架顶部转动连接,第三转轴传动连接有第二动力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全方位展示脊柱模型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09137691U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21037451.2
申请日:2018-07-0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A61M2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其包括:带有第一中孔和渗透孔的基板;带有第二中孔的施压板;胶液释放机构,包括医用胶和能将医用胶封装在施压板和基板之间的封装构件;操控机构,设在施压板上并贯穿基板的导向柱及设置在导向柱上的调整构件。当调整构件被操控而使施压板朝向基板运动时,施压板和基板将一同压破封装构件,迫使医用胶脱离封装构件的约束而向周围扩散,并使医用胶部分地流过渗透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留置导管的固定装置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创伤的情况,将留置导管更稳定地固定肌肤上,并对穿刺点进行封闭,降低留置导管脱离肌肤的风险,降低穿刺点出现意外渗血的风险,降低穿刺点被感染的风险。(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