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形白茶的加工方法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4236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49259.X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扁形白茶的加工方法,步骤为:1)采摘中小叶品种的单芽至一芽二叶初展鲜叶;2)将鲜叶进行变温萎凋得萎凋叶;3)将萎凋叶放入理条机器中加压棒加压的条件下进行理条处理;4)将加压理条处理后的茶叶置于扁茶炒制机中,进行炒至初干处理,得炒制叶;5)炒制叶在热风烘干机里进行二次干燥处理;6)采用风选机,除去黄片和碎末,将成品茶避光、密封贮藏。本发明通过将鲜叶变温萎凋方式精准调控萎凋程度,有效促进内含物转化,缩短白茶生产周期;并采用理条加压耦联炒制做形方式,加工出扁平光直、醇爽、香高的扁形白茶新产品,有效解决传统工艺存在的产品滋味淡薄、青气重、外形松散体积大、不利于包装运输等痛点问题。

    茶叶的生产工艺及渥堆装置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7908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85105.6

    申请日:2023-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的生产工艺及渥堆装置,属于茶叶加工技术,在茶叶渥堆装置上进行渥堆时,需要先将茶叶平铺为4—5层,每层茶叶的厚度为40‑45cm,每铺好一层后,需要以雾化喷水的形式均匀喷洒清水,待喷水完毕后,静置30‑35小时,然后进行自然发酵,确保每层茶叶的温度控制在50‑60℃;每次翻拌间隔时间为7‑9天,第一次茶叶翻拌时的茶堆内的温度控制在45‑50℃,茶堆内的湿度含量控制在32%‑36%;第二次湿度控制在30%‑35%,茶堆内的温度在30‑40℃;第三次湿度控制在15%‑20%,温度处于30℃以下;将所有茶叶集中在一起,茶叶堆放的温度不得大于35℃,堆放时间为4‑5天。本发明基于渥堆工序的核心设计,进行了全套工序的调整,适应性较强,尤其可以得到较好的黑茶。

    一种耐贫瘠茶树的培育种植装置及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9800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545466.0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贫瘠茶树的培育种植装置,包括储水箱和位于储水箱上方的立柱,所述立柱远离储水箱的一端固定有顶板,所述立柱上还安装有培养盘,所述培养盘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侧设置有培养盆,所述培养盆上分别开设有补给孔和气孔。该耐贫瘠茶树的培育种植装置及培育方法,培养盆置于放置槽内时,阀门机构受到培养盆的挤压进行开启,方便培养盆内的营养液通过阀门机构和补给孔流入培养盆内的培养基质中,有利于保障培养基质的湿润度,同时往复丝杆在旋转时能够推动调节块在调节槽内进行往复运动,故有利于调节块带动喷洒管在培养盆的上方进行来回运动,有利于将水分或者营养液均匀喷洒至茶苗上。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茶树无损鉴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9175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389069.9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茶树无损鉴别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茶树图片和训练模型、茶树品种鉴别两个步骤;采集茶树图片和训练模型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S101、数据采集:确认需要鉴别的所有茶树品种,每个茶树品种采集多张图片,构建数据集;S102、数据预处理:对数据集中的图片进行裁剪和缩放;S103、调整深度学习模型:选择一个深度学习图像分类模型,根据数据集中茶树品种的数量调整深度学习模型的分类数;S104、模型训练:在构建的数据集上训练上述深度学习模型。本发明方法在自然环境下直接拍摄茶树叶片,对茶树品种进行无损、快速鉴别。使用简单、快速的茶树图片采集和处理方法,对人工无技术和背景知识要求。

    一种改善白化绿茶风味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1130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36467.5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白化绿茶风味的加工方法,步骤为:1)采摘中白1号、白叶1号、新安4号品种的白化期一芽二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并进行拼配;2)将拼配原料放入摊青室内,He‑Ne激光辐照处理;3)之后摊青叶进行杀青处理;4)杀青叶继续进行轻揉捻及理条;5)理条后茶叶进行整形,摊凉后提香,再进行风选,制成新型白化绿茶产品。本发明通过采用鲜叶拼配,从源头上调控白化绿茶风味,解决现有成品茶鲜爽度不高、风味物质比例不协调的问题;采用He‑Ne激光辐照摊青处理及新式凹槽式圆柱棒加压揉捻,解决了原白化品种鲜叶加工的成品茶滋味淡薄、蛋清味浓的问题,制成滋味醇爽回甘、香气高鲜带兰香的白化绿茶新产品。

    一种扁形红茶的冷冻发酵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264639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151790.9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扁形红茶的冷冻发酵工艺,包括采集新鲜茶叶后对所述茶叶进行摊放萎凋,将所述茶叶冷冻存放后,将所述茶叶取出解冻5~6h后对所述茶叶进行理条和做形,在炭火上烘焙提香,本发明通过应用冷冻发酵工艺,既确保扁形茶独有的外形特点,较大的缩短传统红茶发酵时间,促进发酵的均匀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效,提升红茶的品质。

    一种红茶的一体化加工设备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5718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55843.6

    申请日:2024-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的一体化加工设备,属于红茶加工设备领域,揉捻机的磨盘通过一根支撑轴水平安装在机壳内,机壳内底面朝发酵箱的一侧逐步斜向下布置,机壳的出料孔通过送料管与其下方的发酵箱的进料口连接;支撑轴由一个传动装置驱动而能绕自身轴线朝下转动90°;进料口位于发酵箱的顶部,发酵箱内平行布置有若干放置揉捻后的红茶的安置板,每个安置板的底部中央固定一根与其宽度方向平行的支撑柱,支撑柱通过一个驱动装置来实现绕支撑柱轴线90°旋转,相邻两块安置板之间的加热管的加热功率由上至下递减,发酵箱的接料腔的腔底安装有放料阀,放料阀出口端连接有干燥箱。本发明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红茶生产加工,且保持红茶较高的品质。

    一种改善白化绿茶风味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1130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436467.5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白化绿茶风味的加工方法,步骤为:1)采摘中白1号、白叶1号、新安4号品种的白化期一芽二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并进行拼配;2)将拼配原料放入摊青室内,He‑Ne激光辐照处理;3)之后摊青叶进行杀青处理;4)杀青叶继续进行轻揉捻及理条;5)理条后茶叶进行整形,摊凉后提香,再进行风选,制成新型白化绿茶产品。本发明通过采用鲜叶拼配,从源头上调控白化绿茶风味,解决现有成品茶鲜爽度不高、风味物质比例不协调的问题;采用He‑Ne激光辐照摊青处理及新式凹槽式圆柱棒加压揉捻,解决了原白化品种鲜叶加工的成品茶滋味淡薄、蛋清味浓的问题,制成滋味醇爽回甘、香气高鲜带兰香的白化绿茶新产品。

    一种龙井茶树的耐贫瘠培育种植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718176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510514.2

    申请日:2022-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井茶树的耐贫瘠培育种植检测装置,属于龙井茶树种植培育技术,它的育苗盘内的育苗基质的表面齐平,育苗盘底部具有若干个朝下凸出的圆柱形凹仓,每个凹仓的正上方的育苗盘顶盖上开设有一个插孔;还包括隔离筒、播种部件和封口部件,隔离筒能竖直地穿过插孔而插入到基质内,并动密封地插入到凹仓内;播种部件将种子放入到基质的同一深度处,封口部件将凹仓的顶部仓口封闭,封口部件从仓口取出后,隔离筒竖直插入到基质内,并经仓口进入到凹仓内,且在隔离筒的内部设有营养喷洒部件,以朝隔离筒内的基质喷洒所需的营养物质。本装置从龙井茶树萌芽到就地单独移栽整个过程连续进行,可以获得更准确的耐贫瘠生长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