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9908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82028.2
申请日:2021-08-02
Applicant: 湖北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IPC: A61F17/00 , A61B5/0205 , A61B5/00 , A61B5/318 , A61B5/1455 , A61H31/00 , G16H50/20 , G16H8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急救包装置及使用方法,本装置由控制系统、触摸屏、语音系统、电池、生理检测、指控按压模块、AED、定量注射装置和急救包本体组成;触摸屏设置在前面,后方安装控制电路,上方设有摄像头;存储格根据规定序列存急救药品,设有AED除颤仪、指控按压模块和紧急包扎物品。本装置具备智能诊断功能,可以通过语音与人员进行交互,对患者的急救需求智能识别,明确患者急救措施,同时,可以通过智能系统指令自动提供急救方法、工具及药物,给患者提供智能抢救。通过传感器采集相关数据,具备智能指控反馈功能。同时自动拨打120急救电话,与医院后台互联互通,实现远程在线急救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6413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270823.4
申请日:2025-03-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急诊临床数据实时共享的多终端处理方法及系统。其中,通过改性心血管导管上的多模态传感器来检测血管内状况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集成于具有梯度折射率纳米涂层导管探测端的传感器,获取血管内壁透光率分布和血流扰动参数。根据这些数据的特征,制定与血管病理相关的计算机断层扫描编码策略,策略被转化为针对终端硬件特性的渲染指令集,并通过视频编码协议压缩为携带血管信息的数据流。最终,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发至不同设备,实现血管壁弹性可视化,并能依据用户反馈优化检测模式,生成控制指令以进一步指导导管操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数据多终端处理的精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810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414111.7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IPC: G16H80/00 , G16H30/00 , G16H10/60 , G06V10/26 , G06V10/44 , G06V10/54 , G06V10/56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20/64 , G06N3/045 , G06N3/0475 , G06N3/09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高精度图像识别的伤口护理智能决策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伤口监测请求,从伤口监测请求中提取患者标识符、多角度高精度图像对应的伤口图像信息、伤口背景信息,以及多模态传感器信息;利用预先训练好的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伤口状态的自动识别,得到伤口识别结果;基于伤口图像信息和伤口背景信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辅助定位;基于多模态传感器信息进行伤口愈合环境评估;基于患者标识符对应的患者历史信息和个人化治疗偏好信息、伤口识别结果、伤口定位信息以及伤口愈合环境评估信息,从预设的护理方案数据库中检索匹配的护理策略信息;推送护理策略信息。本申请提供的方案提高了伤口护理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5809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414099.X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IPC: G16H40/60 , G06T17/00 , G06T7/00 , G06T7/33 , G06V20/64 , G06V10/44 , G06V10/82 , G06N3/0455 , G06N3/08 , G06N3/09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模态图像分析的机器人辅助伤口治疗方法及系统,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采集待治疗伤口的多模态图像,确定图像配准结果,通过多尺度融合算法和伤口区域分割,得到伤口区域图像,进行伤口组织类型分类,得到伤口组织类型分类结果;对伤口区域进行环绕拍摄,得到伤口多视角图像,以第一帧深度图作为基准,逐帧配准后续深度图并累积点云数据,确定伤口三维点云,结合曲面演化算法,生成伤口三维重建结果,确定伤口参数测量结果;基于伤口组织类型分类结果和伤口参数测量结果,采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生成机器人最佳运动轨迹,通过视觉和力反馈的机器人控制算法,实时调整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完成伤口辅助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923852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77017.3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精准伤口喷药机器人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手术室环境参数和伤口图像信息;根据手术室环境参数确定机器人喷头的喷射压力,并利用预先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分析伤口图像信息,得到图像分析结果;预先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引入针对伤口区域的多尺度分析策略;根据图像分析结果生成机器人喷头的三维运动轨迹,以及三维运动轨迹中不同位置处机器人喷头的移动速度和喷射角度;根据机器人喷头的喷射压力、机器人喷头的三维运动轨迹以及机器人喷头的移动速度,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以使机器人喷头根据控制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机器人控制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1466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45046.2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IPC: A41B9/12 , G06F18/213 , G06F18/24 , G06N3/0464 , G06N3/08 , A41B9/08 , G05D23/20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智能保暖内衣。其在保暖内衣中配备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使用者的环境湿度信息,并基于这种环境湿度信息来实现智能化地判断密封机构是否应该启动,从而自动地生成控制指令,并通过所述控制器来启动保暖内衣中的密封机构。这样,可以提供防水保暖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804829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445537.2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缺氧诱导模型的氯化钴添加方法。包括,步骤S1,溶液制备;步骤S2,细胞处理;步骤S3,环境模拟;步骤S4,添加氯化钴;步骤S5,添加影响因子;步骤S6,生成模型。本发明通过将细胞放置在低氧工作站中,以模拟低氧环境,通过将细胞培养基的pH值调整到6.8,以模拟组织缺氧时的微酸性环境,通过将氯化钴的添加与炎症因子的添加相关联,有效模拟缺氧环境的前提下,优化氯化钴的添加,以充分反映临床环境中的真实的缺氧机制,通过验证不同浓度的氯化钴对AC16心肌细胞缺氧诱导效果的影响,成功模拟了缺氧环境下的复杂生理反应,优化了氯化钴的浓度与添加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72117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09400.2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细胞实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氯化钴的加入方法,该方法包括激活实验载体;选择待培养人心肌细胞组;将所述待培养人心肌细胞组置于所述实验载体上进行增殖;在增殖过程中的选定的加入时刻加入若干浓度的氯化钴;通过利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记录的待培养人心肌细胞的成长情况确定在最佳加入时刻加入氯化钴的最佳浓度;按照最佳浓度和最佳加入时刻培养人心肌细胞以模拟构建待培养细胞在低氧环境下的活力状态,以进行观察或实验。通过培育人心肌细胞,并利用人心肌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钴加入之后的增殖状态来模拟人心肌细胞在低氧环境下的状态,便于进行低氧环境下的有效实验和观察,提高营造低氧环境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8234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449539.0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射病降温担架,涉及医用担架技术领域。一种热射病降温担架,包括外壳、遮挡切换组件、降温治疗组件和驱动调节组件,所述驱动调节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外壳外侧表面,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本发明通过升降底板下表面的移动轮可以对整个担架进行推移,再通过支撑架上的降温治疗组件可以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同时再遮挡切换组件可以配合驱动调节组件可以对支撑架上方的遮挡板起到调节的效果,一遮挡板可以调节至支撑架上方就可以对患者起到遮阳效果,对患者起到保护的同时还可以防止被二次晒伤,二遮挡板可以调节至支撑架的两侧,达到扩大担架面积的效果还提高担架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9317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02786.5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北京璇星科技有限公司
IPC: G16H7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呼吸心跳骤停救治流程进行质控检查的方法,涉及呼吸心跳骤停救治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规范标准流程配置定义;S2、实际执行救治流程解析处理;S3、流程路径和相关规则的比对;S4、结果输出:基于流程比对结果,完成结果输出。该对呼吸心跳骤停救治流程进行质控检查的方法,引入了阶段救治流程概念,在规范流程定义、实际流程还原以及一致性比对过程中,均采用了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并在流程挖掘一致性比对过程中加入了规则定义、解析和比对环节,从而能够结合病例的实际情况,判断执行的呼吸心跳骤停临床救治流程是否合理,使流程规范性质控的结果更加符合临床救治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