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18019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10401058.3

    申请日:2011-12-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其成份配比为(Mg-xLi-uM)-yB-zC,其中x=5-18,y=2-10,z=0.5-3,u=0-4,M为Al等合金元素。物相组成为体心立方结构的Mg-Li基合金,B、C与基体合金形成的化合物强化相。强化相与基体有很好的界面结合强度,弥散分布于基体之中。化合物强化Mg-Li基合金锭坯可进行挤压,锻压,热轧,冷轧成相应的棒材,板材。采用本发明Mg-xLi-uM-yB-zC成份配比,当其中x=13.5-14.5,y=4.4-7.0,z=1.2-3,u=1,M为Al时,经过挤压,锻压得到的棒材,室温抗拉强度达300-340MPa,密度为1.39-1.50g/cm3,延伸率为8-15%。是现有技术制备的Mg-Li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162MPa)的2倍。

    一种轻合金物化参数空间分布无损表征技术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067635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10674661.8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轻合金领域,特别涉及锂合金、镁合金、铝合金的缺陷、密度、成分及其空间分布特性的表征技术及应用。本发明通过CT机扫描测试轻合金,获得轻合金的CT值空间分布特征数据;根据CT值数据,解析出轻合金铸锭各区域成分、密度值,及其在空间的分布特征。本发明首次提出一种利用CT来定量和/或半定量无损表征轻合金成分、密度等物理参数空间分布的方法。其检测分析结果精度高;便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一种核壳复合型硫化物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8767224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810529265.9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壳复合型硫化物材料。所述核壳复合型硫化物材料的内核为二硫化铁,外壳为二硫化钴。本发明形成核壳结构后,材料的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与纯二硫化铁相比,热分解温度从550℃升高到580至640℃。同时材料的的导电能力性显著提高,与纯二硫化铁相比,电导率成倍增加。本发明所设计和制备的核壳复合型材料可用作热电池正极材料。用作热电池正极材料时,本发明所设计和制备的产品具有热稳定性高、电化学性能好,化学稳定性高、有效容量与功率高等优势。

    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33455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401057.9

    申请日:2011-12-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微细B4C粉放入熔点低于450℃的Mg-Li合金中,形成Mg-Li-B-C预混合合金。将预混合合金放入熔化的Mg-Li-M合金中,搅拌,升温,直到650-700℃之间,使B4C与合金基体充分反应。冷却后即获得硼化合物强化Mg-Li基合金锭坯。将锭坯进行相应的机械热处理后获得合金棒材,板材。采用本发明制造的硼化合物强化的镁锂基复合材料,按Mg-xLi-uM-yB-zC成份配比,当其中x=13.5-14.5,y=4.4-7.0,z=0.5-3.0,u=1,M为Al时,经过挤压,锻压的棒材,室温抗拉强度达300-340MPa,密度为1.39-1.50g/cm3,延伸率为8-15%。是现有技术制备的Mg-Li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162Mpa)的2倍。

    氧过饱和铁基合金粉末的气体雾化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8171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94165.3

    申请日:2011-07-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氧过饱和铁基合金粉末的气体雾化制备方法,采用气体雾化方法制备铁基合金粉末,通过综合控制雾化介质的氧含量及雾化压力、熔体过热度,对合金熔体进行高速气体雾化、快速冷却,在雾化过程中引入氧,通过控制雾化气体中的氧含量,实现对雾化粉末的氧含量控制,利用气体雾化快速凝固特点,获得高浓度固溶态氧,以及高浓度空位,防止氧与合金元素形成稳定氧化物,为制备纳米团簇强化合金提供高纯度优质粉末原料;本发明所制备的气体雾化铁基合金粉末,氧含量在小于≤1.00%的范围内含量可控,无氧化物形成,特别适用于含有稀土、Ti、Cr等高活性合金元素的铁基合金粉末的制备。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适合规模化生产。

    一种气体雾化粉末挤压成形制备铁基高温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27672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110042609.1

    申请日:2011-02-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气体雾化粉末挤压成形制备纳米相强化铁基高温合金的方法,采用粒径≤200μm、氧含量0.05%~0.20%(质量分数)的气雾化铁基合金粉末代替机械合金化粉末,装入钢包套,100℃~300℃温度、10-2Pa真空度除气,包套封焊,在850℃~1250℃挤压成形,挤压比为(6~15)∶1,挤压棒材经变形加工和热处理后,获得具有纳米团簇强化相的铁基高温合金。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制备的合金纯度高,无机械合金化粉末带来的合金污染,致密度达到99%,热处理后室温强度σb≥1200MPa、塑性δ≥8%;850℃强度σb≥100MPa;生产效率高,成本低,适合规模制备纳米团簇强化相的铁基高温合金。

    一种含硼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6713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215178.1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硼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和应用。所述含硼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由金属锂、硼和其他元素T组成,基于含硼复合锂负极材料的总质量,其中金属锂的质量占比为50~85%,硼的质量占比为10~30%,其他合金元素T的质量占比为5~20%,并且复合材料中硼元素和其他合金元素T的合计质量占比为15~50%;所述硼元素由含硼化合物提供或由含硼化合物和单质硼共同提供。本发明所设计的制备方法为:通过将金属锂、单质硼和硼化物在保护气氛下高温熔炼制得。以硼化物作为硼源与锂原位反应生成锂硼纤维相和第二锂合金相,可通过添加单质硼进一步调控锂硼纤维含量,从而综合提升复合电极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一种两步法制备核壳复合型硫化物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01550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708467.1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刘志坚 宁慧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电池及常温锂一次电池电极材料的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两步法制备核壳复合型硫化物材料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化学镀法在FeS2粉末颗粒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金属钴层,得到前驱材料;然后对前驱体材料进行硫化处理;得到所述核壳复合型硫化物材料。当本发明所制备的外壳二硫化钴占所述核壳复合型硫化物材料总质量的2.5~14.6%时,以所述核壳复合型正极材料为正极材料;组装成热电池后,热电池在520℃工作温度,200mA/cm2电流密度下恒流放电,截止电压为1.6V时,其放电比容量高达331mAh/g。本发明制备操作方法可靠,成本低廉,所得产品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和电化学性能,便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一种两步法制备核壳复合型硫化物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01550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08467.1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刘志坚 宁慧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电池及常温锂一次电池电极材料的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两步法制备核壳复合型硫化物材料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化学镀法在FeS2粉末颗粒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金属钴层,得到前驱材料;然后对前驱体材料进行硫化处理;得到所述核壳复合型硫化物材料。当本发明所制备的外壳二硫化钴占所述核壳复合型硫化物材料总质量的2.5~14.6%时,以所述核壳复合型正极材料为正极材料;组装成热电池后,热电池在520℃工作温度,200mA/cm2电流密度下恒流放电,截止电压为1.6V时,其放电比容量高达331mAh/g。本发明制备操作方法可靠,成本低廉,所得产品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和电化学性能,便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一种轻合金物化参数空间分布无损表征技术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067635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674661.8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轻合金领域,特别涉及锂合金、镁合金、铝合金的缺陷、密度、成分及其空间分布特性的表征技术及应用。本发明通过CT机扫描测试轻合金,获得轻合金的CT值空间分布特征数据;根据CT值数据,解析出轻合金铸锭各区域成分、密度值,及其在空间的分布特征。本发明首次提出一种利用CT来定量和/或半定量无损表征轻合金成分、密度等物理参数空间分布的方法。其检测分析结果精度高;便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