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材料吸水过程的连续监测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4212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27875.1

    申请日:2016-05-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张云升 黄冉 杨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3/04 G01N15/08 G01N2015/0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材料吸水过程的连续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筒体(1)、上盖(3)、底座(2)、刻度管(4)、排气管(5)、密封装置(6)与固定螺杆(7);底座(2)位于筒体(1)的下部,上盖(3)位于筒体(1)的上部,刻度管(4)通过上盖(3)上的刻度管孔(3?2)与筒体(1)连通,排气管(5)设在上盖(3)上;待测多孔材料(8)位于筒体(1)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续监测多孔材料吸水过程的试验方法,包括将多孔材料置于所发明装置中,按要求连接装置并给水,通过装置上方刻度管示数变化得出多孔材料在吸水过程中变化情况。本装置可控性强、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误差小,可连续监测多孔材料吸水过程。

    一种连续追踪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36615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617455.2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X-CT联合离子增强技术连续追踪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的方法,是研究水分传输的新型、无损方法,它以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联合离子增强技术获取被检测物体二维及三维图像,并根据图像的灰度差异确定水分传输高度。与传统方法相比,图像的对比度较高,能准确地判别水分的传输高度,且能实现原位、连续观察,是目前研究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的有力工具。

    一种连续追踪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36615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510617455.2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X‑CT联合离子增强技术连续追踪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的方法,是研究水分传输的新型、无损方法,它以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联合离子增强技术获取被检测物体二维及三维图像,并根据图像的灰度差异确定水分传输高度。与传统方法相比,图像的对比度较高,能准确地判别水分的传输高度,且能实现原位、连续观察,是目前研究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的有力工具。

    一种手持式高精度混凝土钻粉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80389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0493056.3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高精度混凝土钻粉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该装置包括用于对试验样品进行夹持的夹持装置和对试验样品进行钻粉的钻粉机构;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垫圈和固定装置;所述的钻粉机构包括钻机、空心钻头和螺旋空心柱,在空心钻头轴向外侧设置螺旋进位器,螺旋进位器与钻机通过螺旋空心柱衔接,在螺旋进位器顶端设置滚珠角度器。利用该装置钻粉取样时,先固定装置将垫圈固定于试验样品表面,之后安装空心钻头,在螺旋进位器上精确设置钻样深度,启动钻机进行磨粉取样。本发明采用垫圈内径限定取样范围,利用螺旋进位器控制钻粉深度,操作简单,仪器轻便,可在工程现场取样;操作过程中没有污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一种基于Golay互补序列的同步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66420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105202.0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olay互补序列的同步检测方法,针对特别设计的Golay互补训练序列,首先将输入序列与本地序列利用Golay快速相关器做互相关运算,得到两路相关值,并将两路相关值进行加权延时叠加;然后基于接收信号功率设置门限阈值,对延时叠加后的相关值进行峰值检测;最后利用检测到的峰值进行同步判决。本发明综合了Golay互补序列自相关值的和有唯一峰值,且旁瓣为零的特点,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同时有效改善了传统延时自相关算法带来的定位模糊问题。

    一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675000U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20789086.1

    申请日:2013-12-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Y02E10/5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包括反激变换电路,逆变电路,输出滤波电路。该反激变换电路的第一个优点是可对每个微型逆变器进行单独控制,分别确定并联微型逆变器并网电流。反激变换电路的另一个优点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功率解耦电路,以消除出现在直流输入母线上的低频功率脉动,并实现采用薄膜电容代替原有技术中直流输入母线侧的电解电容。薄膜电容使得逆变器的寿命延长,稳定性提高,并有利于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系统所采用的解耦电路还可抑制变压器漏感对电路的影响,因此电路中可不附加漏感吸收电路,从而实现功率级紧凑,工作效率高,体积小的光伏并网微逆变器。

    书籍封面(17)
    20.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610659D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30086997.3

    申请日:2006-05-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Designer: 王颖 杨林

    Abstract: 平面产品,省略其它视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