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定子交替极交流励磁电机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6617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63770.6

    申请日:2025-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定子交替极交流励磁电机,属于永磁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转轴、第一定子、转子、第二定子、第一气隙和第二气隙,转轴的外侧依次套装第一定子、转子和第二定子,第一气隙设置在第一定子和转子之间,第二气隙设置在第二定子和转子之间;转子中设置转子铁芯,转子铁芯中嵌入永磁组件,永磁组件包括第一永磁单元、第二永磁单元,第一永磁单元靠近第一气隙,第二永磁单元靠近第二气隙,第一永磁单元和第二永磁单元充磁方向相反,第一永磁单元和第二永磁单元间隔布置在转子中。本发明可以灵活调节气隙磁场,从而实现强磁状态和弱磁状态的转换。

    一种旋转机械碰磨冲击故障位置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4773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210446104.X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机械碰磨冲击故障位置的检测方法,通过波形重构和相关分析来确定故障位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安装检测部件;步骤20)发生异常碰磨冲击时,从旋转机械上进行信号提取,获得时域信号;步骤30)重构所述时域信号;步骤40)分析信号,获得信号传递到左右两端速度传感器经历的时间差;步骤50)故障定位:设机械波在转轴中的传播速度为V,转轴两端的速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S,根据所述时间差,计算碰磨冲击所发生的位置。该方法通过波形重构和相关分析来确定故障位置。

    桥梁振动自供能的通航船舶雷视监控设备支架及供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495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29876.9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尺寸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桥梁振动自供能的通航船舶雷视监控设备支架及供能方法。该装置旨在提供一种智能化的船舶尺寸测量解决方案,具有自适应调节机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桥面振动以及风振动对拍摄产生的影响,以实现精准的水面船舶尺寸测量。该支架装置包括一个可调节的支架、智能化雷达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安装装置、采用了抗震弹簧的稳固装配基座、数据传输模块、铜制套管、永磁磁铁件以及连杆。装配基座内置抗震弹簧,能隔绝高频的桥面振动。数据传输模块置于基座内部,可通过USB接口与外部终端相连,其内置有蓄电池,使其可以在无外置电源的情况下工作。所述永磁磁铁置于连杆上,连杆下端与支座底部连接,当振动时,连杆与永磁磁铁就会在套管腔内相对套管运动,此时铜制套管就会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进而给备用蓄电池充电,达成自供能的功效。此外,数据传输模块也有内置蓝牙,可与摄像头与雷达传感器进行连接,以获取实时拍摄数据并进行处理。本发明安装简单,节能环保,可以较为精准地用于远距离船舶尺寸测量与监测工作。

    一种集中绕组外转子游标电机提升功率因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37160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1592235.6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樊英 陈秋蒴 王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中绕组外转子游标电机提升功率因数的方法,属于电机本体设计与分析技术领域,针对表贴式永磁体自漏磁及端部漏磁,通过建立目标函数调整调制极系数组合和转子轴向分段抑制漏磁,提高功率因数。在该方法中,以抑制漏磁,提高功率因数为目标函数,通过解析计算和有限元结合的方法得到最佳的调制极系数组合;集中绕组磁场调制电机的转子在轴向上分为两段,两段的永磁体均为交替极结构,且每极永磁体分为三小块,以此来抑制永磁体的自漏磁;在端部加入辅助永磁体,抑制电机端部漏磁,削弱磁链谐波。本发明涉及的抑制漏磁,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可以减少漏磁,有效提升永磁电机的功率因数。

    一种基于电刺激的智能假手触觉反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15581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142085.9

    申请日:2020-10-22

    Inventor: 帅立国 周航 王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刺激的智能假手触觉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硬件部分:(1)触觉传感器阵列、(2)触觉信号采集单元、(3)主控制芯片、(4)电刺激计算单元、(5)电刺激电极阵列,软件部分:(6)触觉信息解析算法、(7)电刺激与触觉映射算法。本发明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触觉传感器信息的解析,电刺激与触觉的映射,以及电刺激电极阵列的布局设计。本发明采集智能假手上的触觉传感器的信息,经过解析后产生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信息,通过电刺激电极阵列刺激人体皮肤表面以模拟对假手的真实控制感,实了现智能假手控制的闭环,可用于截肢患者的手触觉再现,解决了市面上假手缺少控制反馈的缺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