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89245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811465051.6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波束选择的幂迭代混合波束赋形方法,首先收发端通过对训练序列进行波束相位控制,从码本中选出一组最好的波束赋形矢量组成收发端的模拟域波束赋形矩阵;然后基于幂迭代方式,利用得到的模拟域波束赋形矩阵和信道的互易性,不断迭代更新随机生成的初始数字域波束赋形矩阵使之趋于最优。本发明综合了波束选择和幂迭代方法的优点,同时弥补了各自的不足,降低了混合波束赋形的实现复杂度,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波束赋形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186544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0651133.X
申请日:2015-10-1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Inventor: 黄俊辉 , 高山 , 杨晓梅 , 王海潜 , 赵欣 , 谢珍建 , 陆军 , 祁万春 , 季杭为 , 江溯帆 , 蔡晖 , 吴晨 , 乔黎伟 , 李琥 , 王旭 , 杨林 , 汪惟源 , 窦飞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PFC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本发明通过在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并联侧控制器或/和串联测控制器的参考信号中叠加附加控制信号,从而产生次同步频率阻尼转矩;所述附加控制信号通过以下方法得到:提取发电机转速偏差信号在各扭振模态下的分量信号,将所提取的各分量信号分别进行放大移相及限幅后进行叠加;所述放大移相及限幅的参数是以发电机在其各扭振频率下的电气阻尼与机械阻尼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通过优化求解预先确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UPFC的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及一种发电系统。本发明可对次同步振荡进行有效抑制,且实现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3618470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651367.5
申请日:2013-12-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 Y02E10/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及功率解耦控制方法,该微逆变器包括反激变换电路,逆变电路,输出滤波电路。该反激变换电路的第一个优点是可对每个微型逆变器进行单独控制,分别确定并联微型逆变器并网电流。反激变换电路的另一个优点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功率解耦电路,以消除出现在直流输入母线上的低频功率脉动,并实现采用薄膜电容代替原有技术中直流输入母线侧的电解电容。薄膜电容使得逆变器的寿命延长,稳定性提高,并有利于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系统所采用的解耦电路还可抑制变压器漏感对电路的影响,因此电路中可不附加漏感吸收电路,从而实现功率级紧凑,工作效率高,体积小的光伏并网微逆变器。
-
公开(公告)号:CN108366420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0105202.0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olay互补序列的同步检测方法,针对特别设计的Golay互补训练序列,首先将输入序列与本地序列利用Golay快速相关器做互相关运算,得到两路相关值,并将两路相关值进行加权延时叠加;然后基于接收信号功率设置门限阈值,对延时叠加后的相关值进行峰值检测;最后利用检测到的峰值进行同步判决。本发明综合了Golay互补序列自相关值的和有唯一峰值,且旁瓣为零的特点,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同时有效改善了传统延时自相关算法带来的定位模糊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68038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93056.3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高精度混凝土钻粉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该装置包括用于对试验样品进行夹持的夹持装置和对试验样品进行钻粉的钻粉机构;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垫圈和固定装置;所述的钻粉机构包括钻机、空心钻头和螺旋空心柱,在空心钻头轴向外侧设置螺旋进位器,螺旋进位器与钻机通过螺旋空心柱衔接,在螺旋进位器顶端设置滚珠角度器。利用该装置钻粉取样时,先固定装置将垫圈固定于试验样品表面,之后安装空心钻头,在螺旋进位器上精确设置钻样深度,启动钻机进行磨粉取样。本发明采用垫圈内径限定取样范围,利用螺旋进位器控制钻粉深度,操作简单,仪器轻便,可在工程现场取样;操作过程中没有污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05186544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51133.X
申请日:2015-10-10
Applicant: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Inventor: 黄俊辉 , 高山 , 杨晓梅 , 王海潜 , 赵欣 , 谢珍建 , 陆军 , 祁万春 , 季杭为 , 江溯帆 , 蔡晖 , 吴晨 , 乔黎伟 , 李琥 , 王旭 , 杨林 , 汪惟源 , 窦飞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PFC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本发明通过在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并联侧控制器或/和串联测控制器的参考信号中叠加附加控制信号,从而产生次同步频率阻尼转矩;所述附加控制信号通过以下方法得到:提取发电机转速偏差信号在各扭振模态下的分量信号,将所提取的各分量信号分别进行放大移相及限幅后进行叠加;所述放大移相及限幅的参数是以发电机在其各扭振频率下的电气阻尼与机械阻尼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通过优化求解预先确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UPFC的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及一种发电系统。本发明可对次同步振荡进行有效抑制,且实现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9889245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811465051.6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波束选择的幂迭代混合波束赋形方法,首先收发端通过对训练序列进行波束相位控制,从码本中选出一组最好的波束赋形矢量组成收发端的模拟域波束赋形矩阵;然后基于幂迭代方式,利用得到的模拟域波束赋形矩阵和信道的互易性,不断迭代更新随机生成的初始数字域波束赋形矩阵使之趋于最优。本发明综合了波束选择和幂迭代方法的优点,同时弥补了各自的不足,降低了混合波束赋形的实现复杂度,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波束赋形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85960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54482.9
申请日:2021-01-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贵州黔西中水发电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证据回归与统计回归混合建模获取火电机组煤耗特性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从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中实现机组煤耗特性曲线的获取,该方法具有简单便捷、回归准确,泛化能力强的特点。对某机组的交叉回归建模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机组运行数据在线获得准确且泛化能力强的机组煤耗特性曲线,极大地为机组的负荷优化调度工作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05281324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651414.5
申请日:2015-10-10
Applicant: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Inventor: 黄俊辉 , 高山 , 杨晓梅 , 王海潜 , 赵欣 , 谢珍建 , 陆军 , 祁万春 , 季杭为 , 江溯帆 , 蔡晖 , 吴晨 , 乔黎伟 , 李琥 , 王旭 , 杨林 , 汪惟源 , 窦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low Flow Controller,简称UPFC)的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评估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建立统一潮流控制器的次同步振荡等效研究模型;再根据网架结构及发电机、UPFC的实际安装情况对电力系统做适当的等效化简,得到发电机到UPFC的等效模型;最后利用所建立的发电机到UPFC的等效模型对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行为进行评估预测。本发明实现了对含有UPFC的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评估,可用于指导电网的规划和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198355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813970.2
申请日:2016-09-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1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 , G01N2015/0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材料吸水过程的连续监测装置,筒体为圆筒,内径大于待测多孔材料最大直径;上盖下底面设置有内径与筒体内径相同的凹槽,凹槽圆心处设置有安装刻度管的刻度管孔,上盖周向设置有安装螺杆的螺杆连接孔;底座上底面设置有内径与圆筒内径相同的凹槽,上底面与上盖垂直对称处设置有安装螺杆的螺杆连接孔;刻度管为中空结构,下端固定于刻度管孔处,上端为漏斗状;排气管与密封橡胶管连接,橡胶管上设置有封闭夹头,排气管设置于上盖凹槽内非中心处;通过螺杆连接孔将底座、筒体与上盖连成整体。将多孔材料置于所发明装置中,按要求连接装置并给水,通过装置上方刻度管示数变化得出多孔材料在吸水过程中变化情况。监测结果准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