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5559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92899.8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701 , C12Q1/6851 , C12Q2561/101 , C12Q2545/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鲑鱼甲病毒的TaqMan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首先提供了用于检测鲑鱼甲病毒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其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上述引物和探针进行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鲑鱼甲病毒的方法。研究表明,使用本发明的试剂盒检测鲑鱼甲病毒,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可用于鲑鱼甲病毒六个基因型的检测,本发明的提出为鲑鱼甲病毒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2008720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010231142.0
申请日:2010-07-2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72
Abstract: 抗魏氏梭菌病转基因植物疫苗及其制作方法。目前免疫接种抗魏氏梭菌病的疫苗保护率较低。本发明包括:(1)以含编码魏氏梭菌毒素的质粒或病料为模板,利用PCR或RT-PCR扩增获得魏氏梭菌毒素基因,将获得的魏氏梭菌毒素基因和Ti或Ri质粒分别进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和植物表达载体片段,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对重组Ti或Ri质粒进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用重组质粒转化根瘤农杆菌或发根农杆菌,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农杆菌;(2)植物种子经春化、萌发、剪接,获得外植体,用步骤(1)中重组的农杆菌分别侵染外植体,通过筛选、继代、生根、移栽,获得转化植株,筛选鉴定转基因阳性植株。
-
公开(公告)号:CN101968487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910206028.X
申请日:2009-10-09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李斯特氏菌溶血素的免疫胶体金试纸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纯化了由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的李斯特氏菌溶血素,然后用纯化的李斯特氏菌溶血素制备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用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作为示踪物,分别在检测线和质控线的相应位置包被抗溶血素多克隆抗体和抗鼠的多克隆抗体,两者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呈现红色。可以根据检测线和质控线的显色与否判定阴阳性结果。本发明具有取样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在5min内检测李斯特氏菌溶血素,也可用于检测动物及其组织、青贮饲料、食品、肉制品、粪便等样品中是否污染了产溶血素的李斯特氏菌。
-
公开(公告)号:CN101367870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810137277.3
申请日:2008-10-09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牛轮状病毒重组VP6蛋白抗原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牛轮状病毒重组蛋白抗原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目前对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诊断方法存在着费时、费力又不能快速诊断的弊端,以及过程繁琐、又需要昂贵的分子生物学试剂及相应的仪器设备的问题。牛轮状病毒重组VP6蛋白抗原由重组载体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表达。制备方法:一、VP6基因的PCR扩增;二、获得重组质粒;三、获得重组菌;四、重组VP6蛋白抗原的诱导表达;五、纯化。本发明为血清学方法诊断犊牛轮状病毒腹泻提供了诊断抗原,具有极强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使用本发明牛轮状病毒重组VP6蛋白抗原、采用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等血清学试验具有诊断方法省时、省力、快速的优点,且不需要昂贵的试剂及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042384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910537825.X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牛轮状病毒(BRV)、牛细小病毒(BP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多重纳米PCR引物组及其应用。所述的引物组中含有分别用于检测牛轮状病毒、牛细小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DPO引物对。本发明将DPO引物结合纳米PCR技术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BRV、BPV和BVDV的多重DPO‑nanoPCR检测方法。与常规PCR方法比较,该方法省时省力,能够迅速、准确、特异地检测出病原,在保证特异的基础上,又具有高度的灵敏性。本发明的提出为BRV、BPV和BVDV早期感染和隐性感染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BRV、BPV和BVDV临床混合感染的检测提供给了一种可靠的技术手段,为疫病排查、筛查净化及综合防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8148814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711353547.X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N5/20 , C07K16/10 , G01N33/569 , G01N33/543 , C12R1/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牛轮状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试剂盒及其应用。所述的试剂盒中含有由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726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产生的单克隆抗体4D10。此外,本发明以纯化的兔抗BRV多抗为捕获抗体,以4D10单抗为检测抗体,建立了BRV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敏感性实验表明,该方法对BRV的最低检出量为9.884×104TCID50/mL;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PoRV、PEDV、BPV及TGEV均无交叉反应;批间和批内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使用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9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与RT‑PCR方法相比,符合率为100%。可见本发明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BRV的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271667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710415171.4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33/558 ,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舌病病毒型特异性竞争ELISA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所述试剂盒包括以下两组组分:组分I中包括包被蓝舌病病毒抗原I的酶标板和用于蓝舌病病毒型特异性检测的单克隆抗体I,所述的单克隆抗体I由杂交瘤细胞株8B3G11分泌产生;组分II中包括包被蓝舌病病毒抗原II的酶标板和用于蓝舌病病毒型特异性检测的单克隆抗体II,所述的单克隆抗体II由杂交瘤细胞株8B5D4分泌产生。本发明利用制备的两株8型BTV VP2单克隆抗体8B5D4以及8B3G11建立了蓝舌病病毒型特异性检测的联合竞争ELISA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短时间内可以用于初步区分不同型蓝舌病感染的动物血清,实验条件要求低,适合于大规模的BTV血清抗体检查。
-
公开(公告)号:CN108276476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711448093.4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07K7/08 , C12N15/12 , A61K39/385 , A61K47/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靶向肽SP及其用途。所述的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靶向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和全细胞差异筛选技术筛选出鸡骨髓源DC优势结合多肽SP,与已发表的人源DC靶向肽相比,能较强地结合于鸡源DC,显示了良好的靶向性和特异性,因此该靶向肽SP可作为基因导向载体等药物的先导分子,为细胞特异性小分子治疗奠定基础,或与疫苗联合使用,提高禽类疫苗免疫效率,促进机体提早产生免疫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937607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241581.8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Q1/70 , C12Q1/6851 , C12R1/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测的DPO引物组、含有该引物组的试剂盒及其应用。所述的用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测的DPO引物组由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组成。此外,本发明采用该DPO引物组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了一种特异、快速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DPO-real time 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实现现有检测技术所无法完成的定量、快速、特异、敏感的结果判定。因此,本发明的提出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7619816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762830.1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传递疫苗抗原的基因工程乳酸菌口服疫苗株及其在防治鸡大肠杆菌病中的用途。所述的疫苗株是通过将表达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mpC蛋白和fimA蛋白以及靶向M细胞和DC细胞的靶向肽的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转入乳酸菌中得到的,其中ompC蛋白和fimA蛋白之间通过柔性序列连接,所述的融合蛋白的连接顺序为ompC-fimA-M细胞靶向肽-DC细胞靶向肽。本发明以鸡致病性大肠杆菌fimA和ompC蛋白为免疫原并融合能够靶向M细胞和DC细胞的靶向肽,利用乳酸菌为抗原传递载体,构建了预防鸡大肠杆菌病的靶向传递疫苗抗原的基因工程乳酸菌亚单位口服疫苗,可有效地抑制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感染,并且使用方便、安全,对环境友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