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速列车受电弓及其底部空腔系统的主动降噪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4740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510304.2

    申请日:2021-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列车受电弓及其底部空腔系统的主动降噪装置和方法,所述主动降噪装置包括主动降噪单元和主动降噪控制单元,主动降噪单元包括主动降噪载体和降噪扬声器,主动降噪控制单元包括降噪控制微机和ANC噪声控制单元,降噪控制微机内设有微机控制单元,微机控制单元连接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受电弓及其底部空腔系统相连,ANC噪声控制单元包括相连的噪声采集单元和噪声反向驱动单元。本发明提供的主动降噪装置和方法,通过微机控制单元控制降噪扬声器产生与噪声源相位相反的信号,实现噪声在一定频域范围内的降低或消除,可有效降低高速列车的受电弓及其底部空腔系统在高速运行下产生的气动噪声。

    一种城市轨道接触网节点故障预警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46629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610918323.8

    申请日:2016-1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轨道接触网节点故障预警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经过接触网节点的列车进行计数,当列车计数达到设定的计数阈值后,开启红外热成像仪,红外热成像仪采集列车经过后接触网关键节点的红外热像图和温度数据,采集结束后,列车计数清零且关闭红外热成像仪;2)根据红外热像图和温度数据获取节点内部缺陷面积;3)根据节点内部缺陷面积占节点总面积的占比进行节点故障预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及时发现节点故障和隐患,并准确判断出节点故障和隐患地点,从而减少寻找故障点时间,有效保障地铁安全运营。

    一种刚性接触网螺栓连接状态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06828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35163.5

    申请日:2017-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道工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刚性接触网螺栓连接状态的检测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悬吊槽钢正上方的距离检测单元,设置在悬吊槽钢上方的摄像单元,该距离检测单元和摄像单元均与工业计算机相连,该工业计算机通过通讯单元与调度中心服务器相连,该距离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悬吊槽钢的垂向位移,该摄像单元用于对所述悬吊槽钢上的螺杆锚栓进行拍照,该工业计算机根据接收的垂向位移信号,判定螺杆锚栓的连接状态,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进而决定是否启动摄像单元,并通过通讯单元将所述控制指令或者照片发送给调度中心服务器。还公开了一种刚性接触网螺栓连接状态的检测方法。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推广和应用。

    一种回收车架与转向架垂向振动能量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872170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11063530.0

    申请日:2017-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86 F03G7/08 H02K3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车架与转向架垂向振动能量的装置,包括垂向振动能量采集单元、同步提取接口电路和电容储能单元,垂向振动能量采集单元包括底座、依次设于底座上的固定铰支座、脚架和固定挡板,固定铰支座上连接曲柄,曲柄连接在滑动铰支座上,脚架上固定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永磁体,滑槽外缠绕线圈,永磁体连接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滑动铰支座,永磁体与弹簧连接,弹簧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挡板上,固定挡板的前表面设有压电片,线圈和压电片的引出导线接入同步提取接口电路的输入端,同步提取接口电路的输出端接入电容储能单元。本发明能充分回收车架与转向架垂向振动能量,在节能减排方面有积极意义。

    一种行李架发电装置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69610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83863.9

    申请日:2017-1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李架发电装置,包括固定在车内壁的多个压电振子单元、与压电振子单元表面紧贴的压力转换单元、与压力转换单元固定连接用于放置行李的行李架以及与压电振子单元通过电路连接的蓄电池,当行李在行李架上竖直震动时,压力转换单元将竖向力转换成对压电振子单元的横向压力,压电振子单元发电并通过电路储存在蓄电池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基于压电效应,将行李在列车运行时的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通过控制电路,将电能存储于储能装置中,为列车照明提供能量。本方法合理利用行李架振动能量,装置简单可靠,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轨道车辆轮轨垂向耦合作用力的模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80201B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310288014.3

    申请日:2013-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轮轨垂向耦合作用力的模拟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激振机构、行驶机构和质量块,所述的激振机构固定在行驶机构上,所述的质量块设置在激振机构上,轨道车辆的车轮连接于激振机构,在激振机构及质量块的作用下向位于车轮下方的钢轨施加荷载;其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质量块分别模拟轻载、满载或超载的工况,调节激振器的频率和质量块的偏向距,使激振机构的振动频率以及激振器的作用力达到预设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模拟精度高等优点。

    一种城市轨道接触网节点故障预警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46629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0918323.8

    申请日:2016-10-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轨道接触网节点故障预警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经过接触网节点的列车进行计数,当列车计数达到设定的计数阈值后,开启红外热成像仪,红外热成像仪采集列车经过后接触网关键节点的红外热像图和温度数据,采集结束后,列车计数清零且关闭红外热成像仪;2)根据红外热像图和温度数据获取节点内部缺陷面积;3)根据节点内部缺陷面积占节点总面积的占比进行节点故障预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及时发现节点故障和隐患,并准确判断出节点故障和隐患地点,从而减少寻找故障点时间,有效保障地铁安全运营。

    一种轨道垂向振动能量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283457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10287792.0

    申请日:2013-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垂向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安装在轨道的轨枕与道床之间,其特征在于,该回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垂向振动能量采集模块、同步提取接口电路和超级电容储能模块,所述的垂向振动能量采集模块设置在轨枕与道床之间;垂向振动能量采集模块将轨道垂向振动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同步提取接口电路对垂向振动能量采集模块输出的电能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能存储至超级电容储能模块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节能环保等优点。

    城市轨道车辆制动能量回收变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283428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10287987.5

    申请日:2013-0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90/127 H02M3/335 B60L7/16 H02J7/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轨道车辆制动能量回收变流装置,该变流装置连接于直流回路与超级电容之间,所述的变流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输入二极管组、输入电抗器、输入滤波储能电容、维修放电电阻和变流电源模块,变流装置的输入端连接直流回路的两条直流母线,所述的输入二极管组、输入电抗器依次串联于其中一条直流母线上,所述的输入滤波储能电容连接于两条直流母线之间,所述的维修放电电阻和变流电源模块并联设置,维修放电电阻和变流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两条直流母线,变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超级电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输出稳定、精度高等优点。

    一种基于径向充磁的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1763942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19741.3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径向充磁的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包括顶盖板、底座板、磁轭外壁、导杆、复合磁体、弹簧导套、弹簧以及线圈架,所述磁轭外壁上下两端分装有顶盖板和底座板,顶盖板和底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导杆,复合磁体通过直线轴承套在导杆上,复合磁体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弹簧导套,两弹簧导套分别通过弹簧与顶盖板和底座板弹性连接,磁轭外壁中部内壁安装有线圈架,线圈架上缠绕有感应线圈。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复合磁体随物体振动沿导杆往复运动,穿过感应线圈的磁感应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可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从而向传感元件供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