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77383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217195.1
申请日:2011-08-01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HIPK2基因的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包含HIPK2基因的编码序列以及载体质粒DNA序列。其中载体质粒DNA序列包含与HIPK2基因可操作地连接的调节序列,该载体质粒是可以在宿主中复制和生存的真核表达质粒。该重组质粒的构建包括引物设计、PCR扩增、NheI和KpnI双酶切及纯化、目的片段和载体质粒的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以及重组质粒酶切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等步骤。该重组质粒可用于HIPK2基因在肿瘤血管新生、增殖凋亡、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以及基于HIPK2基因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和生产,从而提供预防和治疗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1310717A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710041027.5
申请日:2007-05-22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IPC: A61K31/343 , A61K9/19 , A61K47/3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制药领域,涉及一种丹参酮II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制剂以及该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载药纳米粒的活性组分为丹参酮IIA,所用载药纳米材料为聚乳酸,纳米粒粒径范围为50nm~300nm,纳米粒载药量为1%~30%,纳米粒包封率为70%~90%。所述的载药纳米粒制成冻干粉针剂。本发明能提高药物在载体材料中的分散程度,改善药物的溶出,提高生物利用度,而且可以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增加肝靶向性,于丹参酮的注射给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较好地解决脂质体、微乳等制剂中药物易泄露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108262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610149139.8
申请日:2006-11-14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肿瘤介入栓塞剂剂,本发明以去甲斑蝥素为活性成分,以生物降解材料海藻酸和聚酸酐作为药物辅料,建立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工艺,制备去甲斑蝥素-海藻酸/聚酸酐微球。本发明的去甲斑蝥素微球,用于肿瘤的介入治疗,通过肝动脉介入给药,对肿瘤血管栓塞时间长达一个月以上,引起肿瘤坏死;同时微球能够靶向分布在肿瘤组织,药物在局部缓慢释放,延长药物对肿瘤组织的作用时间,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全身毒性。具有靶向分布在肿瘤组织、血管栓塞时间长、药物释放稳定,抗癌效果好,安全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3627720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232385.5
申请日:2012-07-06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胃黏膜上皮细胞ATP4B启动子驱动的SV40T-GFP真核表达载体,是包含ATP4B启动子序列、SV40T基因序列、以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序列的载体质粒DNA序列的基因融合重组质粒;该真核表达载体通过以下步骤构建:步骤1,克隆ATP4B启动子序列;步骤2,将步骤1所得的ATP4B启动子序列插入携带GFP基因序列的载体质粒中,并进行验证;步骤3,将SV40T基因序列插入步骤2所得的携带ATP4B启动子序列和GFP基因序列的载体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本发明提供的胃黏膜上皮细胞ATP4B启动子驱动的SV40T-GFP真核表达载体,对细胞无损伤,且具有经济简便的优点,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胃癌发生机制及开展胃癌的诊断与基因治疗奠定提供研究对象,奠定实验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3060355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325905.2
申请日:2011-10-21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 华东理工大学
Inventor: 范忠泽 , 肖海娟 , 许建华 , 刘建文 , 孙珏 , 崔大苓 , 徐可 , 梁欣 , 李琦 , 殷佩浩 , 高虹 , 赵成根 , 陆海 , 金泉克 , 王国娟 , 余文燕 , 朱晏伟 , 张勇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BCL2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通过将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3-UTR区域插入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promoter的Xba I位点,构建包含BCL2的3-UTR区域的双荧光素报告基因质粒pGL3-p-BCL2-3-UTR,用于检测hsa-mir-1915对BCL2基因的调控作用,从而便于对细胞内microRNA调控的检测。本发明检测细胞内hsa-mir-1915的表达,从而标示细胞内特异的microRNA表达水平,为细胞内microRNA检测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所构建的BCL2基因的3-UTR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可用于检测细胞内hsa-mir-1915对BCL2基因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用于microRNA的抗肿瘤研究中,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55252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07255.1
申请日:2012-01-11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IPC: A61K36/8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该组合物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黄芪12-24份、肉桂3-6份、红参6-12份、茯苓9-18份、白术9-18份、炙甘草3-6份、熟地黄12-24份、白芍9-18份、川芎6-12份、当归9-18份。本发明也提供了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药材洗净,除肉桂之外的其它9味药加水浸泡0.5-1h,再和肉桂一起用水煎煮2-4次,每次1.5-3h,各次所得药液分别过滤,然后将滤液合并,再次过滤,最后浓缩成生药含量为1.56-3.12g/ml的药液。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组合物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无明显毒副作用,同时能有效降低术后患者的肿瘤复发转移发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108262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610149139.8
申请日:2006-11-14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肿瘤介入栓塞剂,本发明以去甲斑蝥素为活性成分,以生物降解材料海藻酸和聚酸酐作为药物辅料,建立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工艺,制备去甲斑蝥素-海藻酸/聚酸酐微球。本发明的去甲斑蝥素微球,用于肿瘤的介入治疗,通过肝动脉介入给药,对肿瘤血管栓塞时间长达一个月以上,引起肿瘤坏死;同时微球能够靶向分布在肿瘤组织,药物在局部缓慢释放,延长药物对肿瘤组织的作用时间,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全身毒性。具有靶向分布在肿瘤组织、血管栓塞时间长、药物释放稳定,抗癌效果好,安全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1624599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810040524.8
申请日:2008-07-11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一种含有COX-2基因启动子和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提取人COX-2基因启动子,以含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pGL3-Basic的质粒为载体,插入COX-2基因启动子,构建一种含COX-2基因启动子和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pGL3-Basic-COX-2 promoter重组质粒。将构建的重组质粒与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到肿瘤细胞中,使其稳定表达。通过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反映COX-2基因启动子启动转录的活性,用于靶向筛选抗肿瘤药物。本发明具有靶向性强、高效快速、反应灵敏等优点,适用于以COX-2基因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大批量筛选。
-
公开(公告)号:CN101481706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810002156.8
申请日:2008-01-12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筛选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克隆多药耐药(MDR1)基因的启动子特异性序列并重组到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启动序列中,从而构建MDR1报告基因载体。将构建的载体与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到敏感和耐药型的结肠癌细胞系中。通过同时检测萤火虫和海肾荧光素酶的活性反应MDR1基因启动子启动转录的活性。从而建立靶向筛选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方法。该方法在筛选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研究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作用机理以及研究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耐药的机理等方面就有极佳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110567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76397.8
申请日:2013-03-11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丹参酮IIA的纳米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包含:步骤1,制备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环肽修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羟基乙酸-聚赖氨酸;步骤2,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环肽修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羟基乙酸-聚赖氨酸和丹参酮IIA摩尔比为1-60:1-60时,制备载丹参酮IIA的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环肽修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羟基乙酸-聚赖氨酸纳米粒。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方法制备的载丹参酮IIA的纳米给药系统的用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载丹参酮IIA的纳米给药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丹参酮IIA的毒性,增强其靶向性和治疗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