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上的支撑梁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06358216U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621479110.1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上的支撑梁组件,包括前纵梁、后纵梁、门槛梁和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门槛梁的头端与前纵梁的头端的侧部连接,门槛梁的尾端与后纵梁连接,前纵梁位于门槛梁的内侧,并朝向后纵梁侧延伸;门槛梁上均布有多个门槛隔板梁;第一横梁与后纵梁连接,并与门槛梁垂直;第二横梁与门槛梁连接,并与门槛梁垂直;在前纵梁的尾端上还形成有前纵梁延伸梁;前纵梁延伸梁经过第二横梁,并与门槛梁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梁组件,通过采用合理布置载荷的框架结构,既能满足对前纵梁传力需求,又能显著提高侧面碰撞性能需求,其可广泛应用于轿车和SUV等前纵梁的设计领域。

    缓冲块安装状态识别装置
    1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479327U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20164880.5

    申请日:2017-02-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块安装状态识别装置,包括卡槽支架、压缩弹簧和套筒;所述卡槽支架包括开有弹簧安装槽的底座以及与所述底座相连的翅片安装端,所述弹簧安装槽为环形并环绕所述翅片安装端,所述翅片安装端上连接有多个沿所述弹簧安装槽的轴线方向排布的翅片;所述压缩弹簧安装在所述弹簧安装槽中,所述压缩弹簧的尾端抵接在所述弹簧安装槽的槽底;所述套筒套接于所述翅片安装端,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插入所述弹簧安装槽并抵接于所述压缩弹簧的首端;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楔形齿,所述楔形齿与所述翅片卡合。采用本实用新型缓冲块安装状态识别装置,可以简单快速的识别缓冲块的安装状态,确定缓冲块是否安装到设计位置。

    用于车辆前盖的密封装置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06317771U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621425392.7

    申请日:2016-12-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前盖的密封装置,包括空调进气格栅、密封部和铰链安装板,密封部安装在空调进气格栅上,铰链安装板上具有立板,所述立板上设置有接合面,接合面的面积大于密封部与接合面的接触面积,所述密封部搭接在所述接合面上,以实现空调进气格栅与铰链安装板的密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车前盖舱和如上所述的用于车辆前盖的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安装在车前盖舱内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将现有技术中的边‑边搭接更改为边‑面搭接,简化了密封部形状,增加了密封部与铰链安装板的匹配面积,降低了匹配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可伸缩式支架和车辆
    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170576U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23162652.X

    申请日:2021-12-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伸缩式支架和一种车辆。所述可伸缩式支架(100)用于车用零件的安装,其中,所述可伸缩式支架(100)具有用于连接所述车用零件的零件连接部(1)、柱形的套筒(2)、弹簧(3)、滑块(4)以及用于连接至车辆车身并位置固定的车身连接部(5),其中,所述零件连接部(1)和所述车身连接部(5)沿所述套筒(2)的纵向方向布置于所述套筒(2)的两侧,所述弹簧(3)和所述滑块(4)布置于所述套筒(2)之内,所述零件连接部(1)、所述弹簧(3)、所述滑块(4)以及所述车身连接部(5)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彼此依次连接,并且所述弹簧(3)朝向所述零件连接部(1)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套筒(2)位置固定。

    一种车顶结构及车体
    1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916532U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20012373.4

    申请日:2018-0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车顶结构,包括车顶钣金和安装在车顶钣金上的天窗,在车顶钣金上设置有安装通孔;在车顶钣金上朝向安装通孔的方向延伸有一圈台阶部,台阶部上具有用于安装天窗的安装面,安装面位于车顶钣金的顶面的下方;在安装面上设置有缓冲唇边,天窗的边缘搭接在缓冲唇边上;在安装面与天窗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层,台阶部与天窗通过密封胶层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体。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顶结构及车体,通过用车顶钣金取代现有技术中的车顶饰板或车顶饰条作为外观A面,简化了车顶结构,提高了车体的外观质量;同时,其实现了轻量化、精益化,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及汽车前保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264970U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621159414.X

    申请日:2016-11-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前保系统的缓冲装置及汽车前保系统,缓冲装置包括均由泡沫材料制成的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第一缓冲部上有条形槽,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第一缓冲块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一连接端,第二缓冲块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二连接端;第三缓冲部包括第三缓冲块和第四缓冲块,第三缓冲块位于第一缓冲块的第二端,第四缓冲块位于第二缓冲块的第二端。汽车前保系统包括防护层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装置,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设置在防护层的内侧。本实用新型改善了缓冲装置不同部位的缓冲特点,增加了缓冲效果,提升了安全防护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橡胶缓冲件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078667U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20754940.X

    申请日:2015-09-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橡胶缓冲件,其包括:连接部,其具有柱形结构;缓冲部,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并且从连接部的一端延伸;以及多个测量部,所述多个测量部构造为彼此间隔开并且从所述缓冲部的顶部表面凸起延伸;所述多个测量部分为多组,并且各组分别具有不同的凸起高度。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并且能够准确地辅助测量缓冲块与舱盖相对配合关系,从而实现精确调节。

    一种提高转向节与球头螺栓连接夹紧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4701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232062.5

    申请日:2014-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转向节与球头螺栓连接夹紧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计算转向节与球头连接处结构刚度最小位置A;(2)确定在A位置处待加工的孔的大小:在0至转向节在A位置处的截面厚度的范围之间选取数值作为待加工的孔的最大直径,并且假设在A位置处加工了具有最大直径的孔的情况下,判断转向节是否通过疲劳强度、刚度性能和最大设计载荷下永久变形要求的考核指标,且球头是否通过球头滑移分析的考核指标;以及(3)如果这些考核指标都通过,则在A位置处以该最大直径来加工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在满足转向节疲劳和刚度性能的前提下,通过转向节与球头连接处的优化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夹紧力。

    一种提高转向节与球头螺栓连接夹紧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4701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410232062.5

    申请日:2014-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转向节与球头螺栓连接夹紧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计算转向节与球头连接处结构刚度最小位置A;(2)确定在A位置处待加工的孔的大小:在0至转向节在A位置处的截面厚度的范围之间选取数值作为待加工的孔的最大直径,并且假设在A位置处加工了具有最大直径的孔的情况下,判断转向节是否通过疲劳强度、刚度性能和最大设计载荷下永久变形要求的考核指标,且球头是否通过球头滑移分析的考核指标;以及(3)如果这些考核指标都通过,则在A位置处以该最大直径来加工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在满足转向节疲劳和刚度性能的前提下,通过转向节与球头连接处的优化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夹紧力。

    一种汽车拖钩盖板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488404U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20029037.7

    申请日:2015-0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拖钩盖板,包括圆盘形的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螺纹和卡扣,所述螺纹能够旋入或旋出车身上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长度大于所述螺纹的长度,所述卡扣能够旋入或旋出所述车身上的限位卡槽。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拖钩盖板与汽车车身为旋转连接,连接时螺纹旋入螺纹槽内,当卡扣旋入限位卡槽的末端时,汽车拖钩盖板停止旋转。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借助外部工具即可以打开,开启方便,不易损坏车身蒙皮,还可以循环多次的旋入或旋出,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