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41866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147750.8
申请日:2011-06-02
IPC: C08L53/00 , C08L51/10 , C08F292/00 , C08F293/00 , C08G7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丙烯酸硅树脂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计,将100份端基含甲基丙烯酰氧基的有机硅树脂、1~100份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光固化单体、1~6份紫外光引发剂和0.001~0.6份接枝有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无机纳米粒子溶解于极性溶剂中,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即得一种透明丙烯酸硅树脂纳米复合材料。所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可见光透过率、优异的紫外屏蔽性能以及良好的介电性能。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突出综合性能使之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应用于对透明性、紫外屏蔽性能及介电性能有高要求的应用领域。此外,所采用的制备方法具有原材料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可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613476B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0910181369.6
申请日:2009-07-0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硅氢键超支化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按摩尔计,在氮气保护及0~30℃条件下,在100份三烷氧基硅烷中加入醇类溶剂,再将100~130份去离子水滴加到上述溶液中,得到溶液A;将90~150份封端剂溶于醇类溶剂中,再缓慢滴加90~150份去离子水,在30~80℃下恒温反应,得到溶液B;在60~80℃下,将溶液B滴加到溶液A中,反应6~10小时后得白色乳浊液,静置至完全分层;分离得到下层油状物即为封端的含硅氢键超支化聚硅氧烷,它贮存稳定性能好。本发明使用的单体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合成方法工艺易于控制、分子量易于调节,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974225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288256.9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孔硅/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计,在120~140℃温度条件下,将100份双马来酰亚胺加入到43~86份O,O’-二烯丙基双酚A中,再加入4~23份的微孔硅,得到预聚体,向其中加入215~280份氰酸酯,得到一种微孔硅/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杂化材料。本发明所采用的微孔硅为笼型倍半硅氧烷结构的有机/无机微孔硅,笼型倍半硅氧烷间由CH3Si(OSi)2(O-)、CH3Si(OSi)3、Si(CH3)2(O-)2及Si(OSi)3(O-)结构相连,微孔硅表面接枝活性-NH2基团,因此,它能与双马来酰亚胺和氰酸酯反应,获得良好的界面粘结力,并有助于微孔硅在基体树脂中的良好分散,从而可制备出高性能的树脂,适用于制备低k材料,及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先进复合材料和胶黏剂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967230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10288245.0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G77/388 , C08G7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笼型倍半硅氧烷结构的有机/无机微孔硅材料及制备方法。将四乙氧基硅烷和甲醇混合后滴加到烷基氢氧化铵水溶液中,得到八聚硅酸盐白色晶体;再将其溶于甲醇中后,滴加到由二甲基二氯硅烷、烷烃溶剂和极性溶剂组成的溶液中,并加入稀释剂,反应后将上层相分离,减压脱除溶剂,得到白色固体产物,经250℃热处理后加入到乙醇中,在超声分散的同时滴加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乙醇/水溶液,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一种基于笼型倍半硅氧烷结构的有机/无机微孔硅,它具有笼型结构,表面带有-NH2基,可以改善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满足聚合物改性的需求,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用性广。
-
公开(公告)号:CN101343413B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810021599.1
申请日:2008-08-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马来酰亚胺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泡材料按重量计,由100份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0,0’-二烯丙基双酚A预聚体和3~12份发泡剂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100份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和43~103份二烯丙基双酚A树脂在120~150℃共混后得到预聚体,按每100份预聚体中加入3~12份发泡剂,混合均匀,放入预热的模具中,在140~180℃下发泡35~10min后,在140~200℃固化4~8h,再在220~240℃后处理4~10h,得到高性能双马来酰亚胺发泡材料。它可应用于对材料轻质、耐热性能、介电性能及力学性能要求高的场合,也可作为芯材用于成型高性能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613531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910181349.9
申请日:2009-07-0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脂膜熔渗工艺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计,将100份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和50~90份二烯丙基苯基化合物在120~140℃预聚反应30~60分钟,得到预聚物;待预聚物降温至100~120℃后加入20~300份氰酸酯树脂,在100~120℃预聚30~60分钟,即得到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BT)树脂;将10~50份超支化聚硅氧烷加入BT树脂,于80~100℃反应20~200分钟后,冷却成膜,即得到一种树脂膜熔渗工艺用树脂膜(片)。由该膜片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耐热性和优异的介电性能,可用于航天航空、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众多高新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613476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910181369.6
申请日:2009-07-0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硅氢键超支化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按摩尔计,在氮气保护及0~30℃条件下,在100份三烷氧基硅烷中加入醇类溶剂,再将100~130份去离子水滴加到上述溶液中,得到溶液A;将90~150份封端剂溶于醇类溶剂中,再缓慢滴加90~150份去离子水,在30~80℃下恒温反应,得到溶液B;在60~80℃下,将溶液B滴加到溶液A中,反应6~10小时后得白色乳浊液,静置至完全分层;分离得到下层油状物即为封端的含硅氢键超支化聚硅氧烷,它贮存稳定性能好。本发明使用的单体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合成方法工艺易于控制、分子量易于调节,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528959C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710020939.4
申请日:2007-03-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含活性基团的微米级无孔环氧树脂微球的制备方法。将阿拉伯树胶、助乳化剂、去离子水按比例混合均匀,配制成水相体系;将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和液态咪唑类固化剂混合均匀,配制成油相体系;在搅拌条件下,将油相体系倒入水相体系中,混合均匀后乳化,在80-85℃下反应;经自然冷却及过滤、干燥,即得到表面含-OH、见右式基团的微米级无孔环氧树脂微球。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易控制、成本低、合成产率高、微球粒径分布均匀等优点。制得的环氧树脂微球可用于色谱分离、本征增韧、生物医学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0482711C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610098020.2
申请日:2006-11-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磷酸酯盐为分子骨架的环氧树脂或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该方法是在不断搅拌下,将0.1mol缩聚磷酸盐溶于50~80℃水中,形成缩聚磷酸盐的水溶液;将0.1~1mol环氧氯丙烷溶于酮类或醇类溶剂中,形成环氧氯丙烷溶液;在50~80℃下,将环氧氯丙烷溶液和pH调节剂缓慢滴加到缩聚磷酸盐的水溶液中;滴加完毕,在50~80℃恒温回流搅拌6~10h;减压蒸馏,得到一级粗产物;用热水洗涤一级粗产物数次,得到二级粗产物;将二级粗产物溶于酮类或氯代烷烃类溶剂,放置24~48小时后,过滤;蒸馏滤液,对蒸掉大部分溶剂后的产物真空干燥,即得到以磷酸酯盐为分子骨架的环氧树脂或化合物。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合成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0422261C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610096622.4
申请日:2006-10-1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氰酸酯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将树脂在80℃~150℃温度下加热熔融至透明,保温1~3h,所述树脂中含有100份氰酸酯树脂,然后加入1~3份碳纳米管,在80℃~150℃温度下保温2~4h,待降至室温,得到树脂基体;2)在上述树脂基体中按1∶0.8~1∶1.2的体积比加入丙酮,配成胶液,将该胶液浸润碳纤维或碳纤维布,然后晾置,待挥发份以重量计<1%后,热压成型,即得到所述氰酸酯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发明在制成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内加入碳纳米管,从而有效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阻燃性,使适用范围更广,并具有成型工艺简单、材料来源方便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