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寨卡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674779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47554.X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杨梅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寨卡病毒药物中的应用。经验证:杨梅素具有明显的抗寨卡病毒活性,能明显抑制感染寨卡病毒产生的空斑效应、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和NS2B-NS3蛋白酶的活性,其作用于寨卡病毒进入阶段,可以达到100%的抑制效果。杨梅素对细胞的毒性较小,在0~50μM的浓度范围内对Vero细胞基本没有毒性。杨梅素对寨卡病毒的IC50为0.576±0.173μM,安全指数大于100。本发明开发杨梅素的新用途,提高了杨梅素的经济价值,也为杨梅素在制备抗寨卡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以壳聚糖-泊洛沙姆为凝胶基质的纳米银抗菌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596367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511033172.X

    申请日:2015-12-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银抗菌凝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以壳聚糖‑泊洛沙姆为凝胶基质的纳米银抗菌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具体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向硝酸银水溶液中加入泊洛沙姆,搅拌均匀,再加入柠檬酸三钠,搅拌均匀后在紫外光下照射,得到纳米银原液;往纳米银原液中加入冰醋酸溶液、甘油,搅拌均匀,再加入泊洛沙姆与壳聚糖,得到纳米银的壳聚糖‑泊洛沙姆溶胶,调节pH,静置使其凝胶化,得到纳米银抗菌凝胶。本发明的凝胶利用物理交联代替化学交联,避免引入有害化学试剂等交联剂而导致的细胞毒性上升的问题,并以壳聚糖联合泊洛沙姆为载体引入纳米银,凝胶稳定、低毒,可应用于烧伤创面中,对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大有裨益。

    丹酚酸B及其结构类似物在制备抗HPV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042524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391279.0

    申请日:2017-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丹酚酸B及其结构类似物在制备抗HPV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学领域。发明人经过研究首次发现丹酚酸B及其结构类似物如杨梅素、二氢杨梅素,具有较好的抗HPV病毒感染活性,可以有效的阻断HPV病毒黏附靶细胞,从而抑制HPV病毒的感染。实验证明了丹酚酸B可以直接与病毒的衣壳蛋白结合,拮抗病毒对靶细胞的黏附达到抗病毒的作用。丹酚酸B作用于病毒早期进入细胞的阶段,且可以同时作用于病毒进入的中期和晚期阶段。其效果优于现有技术中仅作用于病毒进入细胞早期的药物。丹酚酸B在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浓度范围内对人体无害。丹酚酸B极有可能开发成为新一代预防和治疗HPV等性传播病毒感染的新型杀微生物剂。

    一种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灵敏的荧光点亮探针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11961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310295311.0

    申请日:2013-07-15

    Inventor: 朱秋华 刘叔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通过采用具有如式(Ⅰ)所示结构的聚集诱导发光有机物为荧光探针,并且根据该类有机物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新的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探针荧光强度突变的最强点确定CMC,而其它报道的CMC荧光测定方法是通过探针荧光强度突变的最低点确定CMC。因此,本发明的CMC荧光测定方法比报道的CMC荧光测定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本发明所述的CMC荧光测定方法,在制备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检测液时,不需要将荧光探针的浓度维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可以消除了由于多次量取荧光探针带来的误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