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等离激元贴片式发光温度和红外线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725553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316593.6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K11/16 G01J5/00 G01K2211/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金属等离激元贴片式发光温度和红外线传感器装置,柔性透明衬底(6)上有一层金属纳米颗粒(4),核壳结构的发光物质(5)位于金属纳米颗粒周围,聚合物分子层(3)位于金属纳米颗粒上方,其底端连接衬底或金属纳米颗粒,由金属纳米颗粒、聚合物分子、发光物质组成的单元结构可重复多层,柔性透明薄膜(1)位于上述结构周围,透明液体(2)填充于聚合物分子与柔性透明薄膜间,贴片(7)位于底层柔性透明薄膜下方并紧贴薄膜。通过该传感器底部的凝胶贴片将此传感器贴服于被测物体表面,并用紫外灯直接照射贴片上表面。可用人眼直接观察或用相机拍摄贴片式温度传感器的发光颜色,适用于规则、不规则表面的物体。

    一种基于二维材料的等离激元随机激光阵列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706941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16601.7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材料的等离激元随机激光阵列器件,由阵列化的激光腔室单元所组成,所述随机激光阵列器件的整体结构位置关系由下至上依次为泵浦光源(1)、基底(2)、底电极(31)、介质层(4)、由间隔层(5)所围成的激光腔室单元(6)、顶电极(32);外围驱动电路(7)的两端分别连接底电极(31)和顶电极(32),底电极(31)、介质层(4)、激光腔室单元(6)、顶电极(32)形成闭合回路。本发明的随机激光阵列使用高光致发光效率的二维材料纳米片作为随机增益介质,并通过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效应(LSPR)来有效增强光的散射,降低激光器的阈值。通过改变激光腔室工作电压能够实现对辐射光谱和方向性的动态调节。

    一种传导的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型异质集成太阳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678433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29733.9

    申请日:2017-03-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H01L51/4213 H01L51/4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导的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型异质集成太阳电池。本发明采用有机导电材料与硅衬底构成的异质结作为可见光波段的子电池,并在电池的制备过程中引入等离激元陷光结构,实现电池对可见光波段光的高效吸收;采用传导型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随机金属波导与硅衬底构成的异质结作为红外波段的子电池,通过设计随机金属波导的尺寸和形貌,利用等离激元“纳米天线”激励起SPP模式波,通过分离与收集该模式波通过能量转化得到的电子空穴对,实现对特定波段的红外光的响应或红外波段宽光谱的响应。该电池设计可综合解决传统多结电池中的晶格匹配及成本高问题,显著降低电池的光损失及热损耗,提升电池的宽光谱响应及光电转换效率。

    一种三维黑色纳米金属宽光谱吸光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3735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95890.1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张晓阳 张彤 单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D13/02 B22F9/24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维黑色纳米金属宽光谱吸光薄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引入强还原剂/强氧化剂的竞争机制,实现特殊晶种类型的高度一致化筛选,并通过续生长首次得到表面具有大量凹凸、结构复杂的三维立体化结构。同时采用电泳法制备了可均匀覆盖任意形貌的导电材质上的宽光谱吸光薄膜,沉积过程可连续进行,厚度可精确控制而且十分牢固。以上产品在红外光学、伪装技术、光能利用及薄膜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种结构复杂的三维立体化颗粒黑色金属薄膜具有宽角度分辨特性。

    一种多晶超薄金属薄膜及二维纳米图形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01914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95888.4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H01L51/4206 B82Y30/00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多晶超薄金属薄膜及二维纳米图形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紫外光刻工艺制备具有特殊形貌的单元组成的二维阵列结构,形成聚合物掩膜;通过抗坏血酸AA修饰的高产率银纳米板溶液实现单分散银纳米板在衬底的密集自组装;通过显影液去除聚合物掩膜,在衬底上形成图案化自组装银纳米板阵列;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衬底上的银纳米板包裹;最后通过续生长形成(准)连续的多晶超薄金属薄膜及二维纳米图形。本发明实现了特殊平面结构亚波长器件的大规模制备,解决了困扰大面积金属薄膜光电器件应用的关键问题,极大降低了器件的损耗,提升了器件的性能,实现了最低10纳米的超薄连续金属膜的制备,是对现有制备工艺的突破。

    一种水溶液中光触发合成超细银纳米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3812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45221.5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9/24 B22F1/0025 B82Y30/00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水溶液中光触发合成超细银纳米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加热柠檬酸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混合溶液,使其具有还原性;加入硝酸银溶液,同时用蓝光光照触发成核;再用双氧水作为刻蚀剂,筛选晶种,得到纯度较高的小的银纳米线的晶种;经过三轮续生长得到直径为8‑20nm,长为1‑30μm的超细银纳米线,填补了直径在10‑20nm尺寸间银纳米线的空白,并且该方法制备的超细纳米线非常适合用于制备透明导电薄膜,能有效改善由于纳米线直径粗引起的雾度问题。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多元醇法,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

    一种超薄金属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28050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210017319.6

    申请日:2012-01-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金属纳米片的制备方法,该金属纳米片制备方法基于利用磁控溅射或热蒸发或其它沉积成膜技术、膜剥离工艺及超声等技术制备有特殊形貌的超薄金属纳米片,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首先在衬底表面涂覆几个微米厚的聚合物膜,然后将该涂覆的聚合物膜热固化或光固化;第二步,利用磁控溅射或热蒸发或其它沉积成膜的技术在聚合物膜表面溅射几个纳米厚的金属膜;第三步,将溅射有纳米金属膜的衬底在溶剂中浸泡,因溶剂溶解聚合物膜而使纳米金属膜层从衬底表面脱落;第四步,在溶剂中对剥离的纳米金属膜片超声,得到由几个纳米厚的金属原子组成的超薄金属膜稳定连结的金属纳米颗粒阵列组成的金属纳米片。

    半导体纳米线-金属薄膜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激光器

    公开(公告)号:CN102437511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110430236.5

    申请日:2011-12-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纳米线-金属薄膜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激光器,主要由实心半导体纳米线,空心半导体纳米线,量子点,金属薄膜构成,采用密布着量子点的半导体纳米线-金属薄膜结构,在外激励下半导体纳米线发出高频激光,经由纳米线表面的量子点吸收,辐射出低频光,从而使激光的波长得到调制,并在金属薄膜表面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模式。通过改变量子点半径,表面形貌和材料组成等,可以获得多个发光峰,成为宽光谱光源。与传统的纳米量级激光器相比,获得良好的纳米尺寸相干光的同时,能够对输出激光波长可调。具有尺寸小、光强密度高、波长可调节和宽光谱增益等优点。

    一种超薄金属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28050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17319.6

    申请日:2012-01-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金属纳米片的制备方法,该金属纳米片制备方法基于利用磁控溅射或热蒸发或其它沉积成膜技术、膜剥离工艺及超声等技术制备有特殊形貌的超薄金属纳米片,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首先在衬底表面涂覆几个微米厚的聚合物膜,然后将该涂覆的聚合物膜热固化或光固化;第二步,利用磁控溅射或热蒸发或其它沉积成膜的技术在聚合物膜表面溅射几个纳米厚的金属膜;第三步,将溅射有纳米金属膜的衬底在溶剂中浸泡,因溶剂溶解聚合物膜而使纳米金属膜层从衬底表面脱落;第四步,在溶剂中对剥离的纳米金属膜片超声,得到由几个纳米厚的金属原子组成的超薄金属膜稳定连结的金属纳米颗粒阵列组成的金属纳米片。

    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微腔激光器

    公开(公告)号:CN102148476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054697.7

    申请日:2011-03-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微腔激光器由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谐振腔(1),双输出端直波导(2)和金属薄膜衬底(3)构成;其位置关系为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谐振腔(1)与双输出端直波导(2)横向耦合,并且,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谐振腔(1)与双输出端直波导(2)制备在金属薄膜衬底(3)之上,泵浦光源(4)垂直于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谐振腔(1)的端面进入。本发明采用纳米尺度表面等离子波导器件实现超小光斑激光器,使光子元件和电子元件二者结合统一集成在纳米尺度的芯片中成为可能,为纳米集成芯片的实现提供了新型激光光源-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回音壁模式激光。具有输出光斑小,强度大,工艺简单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