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光谱吸收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2214661B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10156701.0

    申请日:2011-06-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光谱吸收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具体结构由透明玻璃、金属纳米颗粒层、透明导电薄膜、纳米多孔氧化物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质、纳米铂层、透明导电薄膜、砷化镓光伏层、背电极构成,其特征在于利用金属纳米颗粒对入射光的局域增强和陷光作用,提高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率,同时采用染料敏化-砷化镓叠层设计,进一步拓宽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吸收波长,扩大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谱的响应范围,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一种通过金膜退火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06354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270560.X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金膜退火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磁控溅射或真空蒸镀方法在基底材料(1)上沉积金纳米薄膜(2),磁控溅射腔体或真空蒸镀室真空度为10-3-10-4Pa,沉积的金纳米薄膜(2)膜厚为5-20纳米;然后把沉积金纳米薄膜(2)和基底材料(1)整体置于退火炉中加热30-120分钟,加热温度为350-600ºC,冷却至室温,在基底材料(1)上形成金纳米颗粒(3)。本发明通过控制金膜膜厚、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等参数可得到大小和形貌不同的金纳米粒子,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纳米颗粒尺寸形貌可控,制备效率高等优点。

    一种超薄金属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28050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210017319.6

    申请日:2012-01-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金属纳米片的制备方法,该金属纳米片制备方法基于利用磁控溅射或热蒸发或其它沉积成膜技术、膜剥离工艺及超声等技术制备有特殊形貌的超薄金属纳米片,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首先在衬底表面涂覆几个微米厚的聚合物膜,然后将该涂覆的聚合物膜热固化或光固化;第二步,利用磁控溅射或热蒸发或其它沉积成膜的技术在聚合物膜表面溅射几个纳米厚的金属膜;第三步,将溅射有纳米金属膜的衬底在溶剂中浸泡,因溶剂溶解聚合物膜而使纳米金属膜层从衬底表面脱落;第四步,在溶剂中对剥离的纳米金属膜片超声,得到由几个纳米厚的金属原子组成的超薄金属膜稳定连结的金属纳米颗粒阵列组成的金属纳米片。

    一种超薄金属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28050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17319.6

    申请日:2012-01-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金属纳米片的制备方法,该金属纳米片制备方法基于利用磁控溅射或热蒸发或其它沉积成膜技术、膜剥离工艺及超声等技术制备有特殊形貌的超薄金属纳米片,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首先在衬底表面涂覆几个微米厚的聚合物膜,然后将该涂覆的聚合物膜热固化或光固化;第二步,利用磁控溅射或热蒸发或其它沉积成膜的技术在聚合物膜表面溅射几个纳米厚的金属膜;第三步,将溅射有纳米金属膜的衬底在溶剂中浸泡,因溶剂溶解聚合物膜而使纳米金属膜层从衬底表面脱落;第四步,在溶剂中对剥离的纳米金属膜片超声,得到由几个纳米厚的金属原子组成的超薄金属膜稳定连结的金属纳米颗粒阵列组成的金属纳米片。

    太阳能电池中表面等离子体激元金属纳米链的增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57627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68868.1

    申请日:2011-03-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中表面等离子体激元金属纳米链的增效方法。在太阳能电池制作过程中,在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与光伏层之间制备出一层由金属纳米链组成的金属纳米薄膜。入射光经过光阳极和光伏层,被局域在金属纳米链表面,并形成横向传输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传输模式,因此大幅增长了入射光在光伏层的有效传输距离,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效率,可大幅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这种技术还具有制备工艺多样化,制作成本低,增效效果明显等优点。

    一种宽光谱吸收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2214661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110156701.0

    申请日:2011-06-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光谱吸收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具体结构由透明玻璃、金属纳米颗粒层、透明导电薄膜、纳米多孔氧化物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质、纳米铂层、透明导电薄膜、砷化镓光伏层、背电极构成,其特征在于利用金属纳米颗粒对入射光的局域增强和陷光作用,提高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率,同时采用染料敏化-砷化镓叠层设计,进一步拓宽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吸收波长,扩大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谱的响应范围,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一种石墨烯和金属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60740B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10169973.9

    申请日:2012-05-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石墨烯和金属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该石墨烯和金属纳米颗粒复合薄膜主要包括:第一石墨烯薄膜层(1)、第二石墨烯薄膜层(3)、第三石墨烯薄膜层(5)、第一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层(2)和第二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层(4);石墨烯薄膜层和金属纳米颗粒薄膜层这两种薄膜材料相互交替叠加形成石墨烯和金属纳米颗粒复合薄膜,并与基底材料(6)构成整体,作为分子拉曼信号检测基底或透明增效的太阳能电池电极。这种复合薄膜具备透明、导电、表面等离子体增强等特征,可作为分子信号探测基底或具有陷光作用的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使用,可望广泛应用于表面拉曼散射增强、光伏增效或其他相关领域。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长程等离子体激元波导阵列增效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02184995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069985.X

    申请日:2011-03-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长程等离子体激元波导阵列增效单元,具体结构由长程等离子体激元波导阵列、衍射光栅、透明导电薄膜、玻璃衬底、光伏材料构成,其特征在于利用波导阵列增效单元所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来局域化增强金属波导表面的光场强度,提高太阳能电池上对入射太阳光的吸收率。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在不影响顶层光伏材料对迎光面入射光的正常吸收情况下,增加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率,进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一种制备均匀金纳米颗粒薄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28176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269437.6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均匀金纳米颗粒薄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含有金纳米颗粒(1)的纳米溶液(2);步骤2:配置含有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抗坏血酸的溶液(3);步骤3:插入基片材料(4)进行自组装沉积,沉积完成后,在基片材料上将自主装一层金纳米颗粒薄膜(5)。这种方法优点在于可根据溶液中金纳米颗粒、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抗坏血酸的浓度进行调节金纳米颗粒的沉积速率。通过这种方法制备出的金纳米颗粒薄膜具备纳米颗粒分布均匀、不产生堆积、纳米颗粒间距可控、金纳米颗粒附着牢固等特点,可在表面拉曼散射增强、光伏增效、发光二极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中表面等离子体激元金属纳米链的增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57627B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10068868.1

    申请日:2011-03-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中表面等离子体激元金属纳米链的增效方法。在太阳能电池制作过程中,在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与光伏层之间制备出一层由金属纳米链组成的金属纳米薄膜。入射光经过光阳极和光伏层,被局域在金属纳米链表面,并形成横向传输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传输模式,因此大幅增长了入射光在光伏层的有效传输距离,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效率,可大幅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这种技术还具有制备工艺多样化,制作成本低,增效效果明显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