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0641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309245.6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梯度骨架直径晶格单元结构的多孔介质换热器,本发明换热器包括芯体、壳体,所述芯体中交替设置冷、热流体流道,所述芯体包括梯度骨架直径晶格单元结构层。本发明中设计的梯度骨架直径晶格单元结构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轻质化、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等优点,除此之外,本发明中提出的梯度骨架直径晶格单元结构换热器,较均匀骨架直径晶格单元结构换热器,在保证换热器整体质量不变以及压降不增大的条件下,大幅提升换热器的综合换热能力,对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提升有重大意义。其中孔隙的设计布置方式,为换热器的设计方式提供了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7803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09488.8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21B43/01 , F02C3/22 , F02C7/22 , F01D15/10 , F02C6/18 , C02F1/04 , C01B3/34 , C01C1/04 , C01B32/50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燃冰开采、天然气重整制氢与碳捕集封存一体化系统,设置于海上作业平台上,包括可燃冰开采单元、天然气热电联产单元、重整制氢单元、空气分离单元、制氨单元和碳封存单元。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一体化系统将可燃冰开采、制氢制氨、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功能集成于一体,实现了可燃冰的就地利用。该一体化系统所需的可燃冰、海水均可就地取材,不仅节约了运输成本,也减少了运输过程带来的碳排放。另外,天然气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就地封存在海底,降低了二氧化碳的封存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28890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66987.7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切换喷雾与鼓泡的CO2海洋封存实验的可视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其属于二氧化碳封存技术领域。该系统主要包括气液系统、进液系统、可视反应釜系统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可视反应釜系统通过正逆位实现不同的封存模式,在釜体上安装CO2可调节液体喷嘴并正置釜体,注入海水模拟溶液并控制温压后,将液态二氧化碳通过增压泵以高流速从上方注入到水中并观察液滴沉降状态,通过调节喷嘴调节注入流速控制液滴大小。切换微气泡时,则替换微气泡气体喷嘴并倒置釜体,将气态二氧化碳从底部注入水中并观察气泡上升趋势及命运。本发明可自由切换两种水合物生成方式进行更大的尺度的实验室海洋封存模拟,并可实现全方位观察CO2液滴以及气泡的运移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725876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31537.4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柔性、电热特性的直接空气捕集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制备与应用。本发明所制备的具有柔性、电热特性的直接空气捕集二氧化碳吸附剂,选用廉价易得的滤纸为原材料,可从空气中直接捕集低浓度二氧化碳,具有0.91mmol/g的二氧化碳吸附容量,并可利用吸附剂优异的电热性能实现在直流电压下的快速吸附剂再生。其中,在30V的直流电压下可以在20s内达到200℃的平均电热温度并维持稳定,避免了高温蒸汽再生过程中水分的干扰和过高的再生能耗等问题,利用可再生电能,能够整体性降低碳印迹。本发明的直接空气捕集二氧化碳吸附剂具有吸附量高、循环稳定、成本低廉、再生成本低、可规模化制备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39823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375893.7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合物技术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尺度CO2注入封存利用模拟装置与方法。该装置模拟了CO2从工业源头排放到高效捕获,再到地质封存的完整工艺,同时兼备水合物相变冷能利用及预留水合物法海水淡化工艺模块接口,实现全流程高效低能耗的水合物减碳的功能。本设备分别以正向或逆向方式对CO2进行分离提纯;同时配置封存模拟系统,对提纯的CO2进行封存,系统配置轴压与围压系统,可模拟深海的海洋的压力环境,为CO2的深海封存提供实验支撑;装置预留海水淡化系统模块接口,为水合物法进行海水淡化提供实验环境。最后,装置配置蓄冷储能系统可实现工业高温废气的能量二次利用的功能。
-
-
公开(公告)号:CN116840068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51068.X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试验环境温度可控的压缩试验机及其使用方法,通过采用加热装置与高温压缩盖板连接,用于对高温压缩盖板进行加热;通过采用冷却装置与低温压缩平台连接,用于对低温压缩平台进行冷却。通过温度控制装置和控制终端对高温压缩盖板和低温压缩平台温度进行调控,并通过密封和抽真空处理避免环境温度和内部空气对流对试验件温度分布造成影响,在试验件仅受高低温度载荷条件下展开压缩试验。本发明公开的压缩试验机操作简单,能够模仿换热器内部一些零件受到的高低温环境,并对其进行试验,更加准确的评估材料在特殊应用场景下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9021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781621.2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测气体水合物相变过程多物理场响应的可视化低温高压反应釜。所述的反应釜是异形的扇形体结构,温度、压力传感器在釜底面和背面的径向上等差分布,靠近圆心的位置分布更密,准确监测气体水合物相变剧烈区域的温度场、压力场。通过在上盖和侧面布设高压气囊对地层施加上覆压力和围压,模拟真实压力环境。釜正面采用全可视化大视窗,利用PIV和DIC方法解析气体水合物相变过程流场、饱和度场和应变场的时空演化。相对于传统圆柱体反应釜,本发明扇形体的结构设计和数值几何模型的建模具有天然的准确匹配性,通过更合理的传感器布设,配合可视化视窗监测,实现气体水合物相变全过程的瞬态、多点、无损的热‑流‑力‑化的多物理场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113550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1420416.5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33/28
Abstract: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微气泡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其属于油田气驱采油提高采收率领域。该装置包括气液三通阀、多孔介质反应釜、注气系统、注液系统、控温系统等。该方法首先将多孔介质反应釜控制为恒温并用油饱和,然后将气体和液体以不同的流速通过气液三通阀注入反应釜中,通过气液三通阀在进气管道与进液管道之间的来回转换形成微气泡,并利用温压传感器、CCD相机以及核磁共振成像仪等观察和记录多孔介质中产生微气泡,和微气泡进入多孔介质驱替饱和油的过程。通过数据处理可得到微气泡在多孔介质驱替饱和油的效率等实验结果。本发明可在实现封存二氧化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对于油田储层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72769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44608.4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Sigmoid函数杂化方法的极小曲面与Kagome桁架结构的多孔介质换热器,其中,芯体包括冷流体通道和热流体通道,通道间用隔板隔开,不同通道进出口用封条隔开,热流体通道内插入DP型杂化三周期极小曲面扰动结构,冷流体通道内插入Kagome桁架结构,其韧带横截面为椭圆形,冷热流体采用叉流布置。该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流道复杂、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等优点,较之于传统P型极小曲面,提高了换热面积,增加了涡流的数量,较之于传统的圆形韧带Kagome桁架结构,提高了综合换热性能。本发明换热器实用、高效、安全,为解决航空发动机热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