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
    1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54933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1980025303.X

    申请日:2019-03-14

    Abstract: 的有效浓度,并且所述第三半导体层中包含的第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包含:第一半导体层,所 二导电型杂质的有效浓度高于所述第二半导体述第一半导体层为第一导电型并且包含其中要 层中包含的第二导电型杂质的有效浓度。形成多个半导体元件的元件区域;环状第二半导体层,所述环状第二半导体层为第二导电型,以包含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第一表面的方式形成,并且在俯视图中围绕所述元件区域;第三半导体层,所述第三半导体层为第二导电型,形成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中并且相比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更远离所述第一表面,并且将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一部分夹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与所述第三半导体层之间;第四半导体层,所述第四半导体层为第二导电型并且将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彼此电连接;以及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在俯视图中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内侧与所述第四半导体层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半(56)对比文件US 2005116313 A1,2005.06.02US 2015340443 A1,2015.11.26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和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4849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080031861.X

    申请日:2020-05-13

    Inventor: 增田健良

    Abstract: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具有碳化硅衬底、第一绝缘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碳化硅衬底包含第一杂质区、第二杂质区、第三杂质区、第一超结部、第四杂质区、第五杂质区、第六杂质区和第二超结部。第一超结部具有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二超结部具有第三区和第四区。在相对于第二主面垂直的方向上,第一沟槽的底面位于第二端面与第二主面之间,并且位于第四端面与第二主面之间。

    碳化硅半导体装置
    1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0389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80047087.6

    申请日:2021-05-26

    Abstract: 超结层交替地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元件层设置于超结层的上方。第一区域具有第一部分和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一主面之间的第二部分。第二区域具有与第一部分相接的第三部分和与第二部分相接且位于第三部分与第一主面之间的第四部分。在与第二主面垂直且与从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方向平行的截面中,第二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一部分的宽度,第四部分的宽度小于第三部分的宽度,第一部分的宽度与第三部分的宽度的合计值为0.5μm以上且4μm以下,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各自的高度为2μm以上。

    碳化硅半导体衬底
    1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833829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711098415.7

    申请日:2014-06-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化硅半导体衬底,包括:基础衬底,所述基础衬底具有主表面,并且由单晶碳化硅制成,所述主表面具有不小于125mm的外径;以及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形成在所述主表面上;当衬底温度为室温时,所述碳化硅半导体衬底具有不小于‑100μm且不大于100μm的翘曲量,并且当衬底温度为400℃时,所述碳化硅半导体衬底具有不小于‑1.5mm且不大于1.5mm的翘曲量。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
    1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9648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80012332.5

    申请日:2020-01-22

    Abstract: 碳化硅衬底具有第一杂质区、第二杂质区、第三杂质区、第四杂质区和第五杂质区。在通过第一杂质区和第三杂质区中的每一个从第一主表面朝向第二主表面的方向上,p型杂质的浓度分布具有第一最大值和比呈现第一相对最大值的位置更靠近第一主表面的第三相对最大值。在通过第二杂质区和第四杂质区中的每一个从第一主表面朝向第二主表面的方向上,n型杂质的浓度分布具有第二相对最大值和比呈现第二相对最大值的位置更靠近第一主表面的第四相对最大值。第四相对最大值大于第三相对最大值,第三相对最大值大于第二相对最大值,并且第二相对最大值大于第一相对最大值。

    半导体装置
    1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5493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80025303.X

    申请日:2019-03-14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包含:第一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为第一导电型并且包含其中要形成多个半导体元件的元件区域;环状第二半导体层,所述环状第二半导体层为第二导电型,以包含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第一表面的方式形成,并且在俯视图中围绕所述元件区域;第三半导体层,所述第三半导体层为第二导电型,形成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中并且相比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更远离所述第一表面,并且将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一部分夹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与所述第三半导体层之间;第四半导体层,所述第四半导体层为第二导电型并且将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彼此电连接;以及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在俯视图中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内侧与所述第四半导体层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中包含的第二导电型杂质的有效浓度高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中包含的第一导电型杂质的有效浓度,并且所述第三半导体层中包含的第二导电型杂质的有效浓度高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中包含的第二导电型杂质的有效浓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