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06400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007611.1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南京佑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IPC: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19/05 , C21D8/02 , C22F1/10 , B23P15/00 , B21B1/38 , B21B47/00 , B21B4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哈氏合金与碳钢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该哈氏合金与碳钢复合板包括包括哈氏合金层、与哈氏合金相邻的中间层界面、中间层、与碳钢相邻的中间层界面及碳钢层,所述中间层位于所述与哈氏合金相邻的中间层界面和与碳钢相邻的中间层界面之间,并连接与哈氏合金相邻的中间层界面和与碳钢相邻的中间层界面。本发明公开的哈氏合金与碳钢复合板的制造方法采用真空轧制复合,坯料加热的时候进行保温保证轧制温度与加热温度温差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并进行多道次的轧制,最终得到剪切强度较高的哈氏合金与碳钢复合板。
-
公开(公告)号:CN106834942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57125.1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22C38/04 , C22C38/16 , C22C38/08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02 , C21D8/00 , C21D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4 , C21D6/001 , C21D6/005 , C21D6/008 , C21D8/005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含铜纳米相强化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化学成分和质量百分比含量为:Mn:6~14%、Cu:0.5~4%、Ni:2~8%、Al:0.1~1.5%、Mo:1.0~1.5%、Nb:0.04~0.1%、Ti:0.03~0.1%、W:0.8~1.5%、C:0.02‑0.08%、Si:0.4~1.0%,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通过在铁素体中形成合理数量和尺寸配比的纳米相来强化合金,并且形成残余奥氏体来提供良好塑性。创新性开发了强度高于1400MPa级且强塑积高于30GPa%的中锰钢。本发明钢强塑积高,工艺可控性强,符合第三代汽车用钢设计要求,且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667635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074096.1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铒强化镁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Li:5~11%、Er:0.5~10%,还含有质量百分比不超过5%的Al,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的镁锂合金,所述制备方法为:(1)按照合金元素设计成分配料后,在真空或保护气氛条件下进行熔炼,然后浇注合金锭;(2)在200~500℃温度下进行均匀化处理,均匀处理化时间为0.5~10h;(3)在250℃~400℃温度范围内进行多道次轧制,总压下率20‑90%。(4)还可以在轧制前后进行两次时效处理本发明通过控制合金成分和两次时效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冷却工艺,以及热轧温度,热轧道次和变形量参数,细化铒强化镁锂合金的晶粒尺寸,提高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97009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487698.3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22C38/08 , C22C38/04 , C22C38/16 , C22C38/12 , C22C38/02 , C22C38/18 , C22C38/14 , C22C38/06 , C21D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8 , C21D8/0226 , C21D8/0247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含Cu止裂钢及其制备方法。成分为C 0.02~0.10%,Cu 0.1~1%,Si 0.1~0.4%,Mn 0.5~1.2%,Al 0~0.2%,Cr 0.1~0.3%,Ni 0.5~1.5%,Mo 0~0.8%,Nb 0.01~0.05%,Ti 0.03~0.2%,S≤0.005%,P≤0.0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制备方法熔炼;热轧,粗轧温度1000~1100℃,精轧开轧温度800~1000℃。本发明通过设计适当微合金含量配比生成富铜纳米相,通过轧制和热处理工艺,控制钢中相组成及其形貌和尤其是富铜纳米相的析出,从而提高含Cu止裂钢的强度、韧性和止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177425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23150.2
申请日:2015-09-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含铜纳米相强化低合金钢及制备方法。质量百分比组成为Mn:0.8~1.5%、Cu:2.0~2.5%、Ni:2~4%、Al:0.6~1%、B:0.003~0.01%、Mo:1~1.5%、Nb:0.04~0.1%、Ti:0.03~0.1%、W:0.8~1.5%、C:0.02-0.08%、Si:0.4~1%,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中添加了B元素,优化其成分配比,使用一定量的B元素替代Mo元素,提高钢的热轧和淬透性。消除过多B元素而引起的回火脆性倾向,而且避免了由于过少引起的对淬透性不利影响。本发明设计了一个合理绝佳的B元素含量,使得含铜纳米相强化超强钢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946947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271069.2
申请日:2015-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利用铜模快速凝固制备高强度镁锂合金的方法及铜模。以Mg、Li、Al为原料,在真空感应熔炼炉中进行熔炼,熔炼过程一直在氩气气氛的保护下进行,熔炼温度为650~750℃、保温静置时间为20~40min,静置后将熔体浇铸到铜模中,金属液在型腔中的上升速度为30~60mm/s,浇铸时间5~15s,浇铸完成后铸件在铜模中随炉冷却得到铸态合金;所述铜模是由厚为20~25mm的紫铜做成的方形模具,铜模内腔的长:宽=4~12,金属液的冲型比例为1/2~4/5。本发明以紫铜制备模具,利用金属铜导热系数大,导热快的特点实现合金的快速凝固,从而使得合金的成分及组织分布更加均匀,结晶后的晶粒就越细小,铸件性能高。该方法工艺过程比较简单,也易于操作,适用性广。
-
公开(公告)号:CN103898300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36097.9
申请日:2014-04-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21D8/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通过定向再结晶控制高硅钢晶界特征分布的方法。用真空感应熔化炉精炼含硼Fe-6.5wt%Si高硅钢,精炼后浇注,获得铸锭;将铸锭在1050℃均匀化处理,然后锻造成12mm厚的板材,锻造温度为900℃;将锻造态的高硅钢加工成尺寸为2mm厚、6mm宽、80mm长的定向再结晶试样;定向再结晶试样首先进行机械抛光,抛光后的试样在5%的稀硫酸中腐蚀20min,然后用丙酮清洗;在真空室中进行定向再结晶,热区温度为1050~1200℃,温度梯度均为350℃/cm,抽拉速率为0.4~12μm/s。本发明工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提高Fe-6.5wt%Si合金的机械加工和热加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789753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61777.9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环保型超声波辅助镁锂合金化学镀镍磷工艺。经前处理的镁锂合金浸入Ce(NO3)3-KMnO4溶液中处理10~20min,浸入pH为6~6.5的镀镍磷溶液中超声波辅助化学镀镍磷1~2h,所述化学镀镍磷的镀液温度控制在70~75℃。本发明通过预先在镁锂合金表面形成一层环保型的Ce(NO3)3-KMnO4转化膜,然后再进行超声波辅助化学镀镍磷,获得了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的镀镍磷层。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自腐蚀电位正移了约1000mV;硬度提高了约500HV。有效地提高了镁锂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等。
-
公开(公告)号:CN206415607U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20087263.X
申请日:2017-01-20
Applicant: 镇江纽科利核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22F3/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粉末冶金材料的可调节材料形状和压强的热压模具,包括上模、外模、中模、底座,上模包括上模压头和上模顶盖,在上模、外模、底座之间,设置有可调节的中模,中模既可作为上模压头的一部分,又可作为外模的一部分;中模为圆柱体套筒状,与圆柱体套筒状的外模,圆柱体的上模压头三者相匹配。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