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谐振技术的无线能量和信号同步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01227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410016053.2

    申请日:2014-01-14

    Abstract: 基于多谐振技术的无线能量和信号同步传输系统,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能量和信号的同步传输方法的传输能量受幅度调制的影响,不能获得稳定的功率输出的问题。它具有多个谐振点的LC串并联电路作为原/副边谐振匹配电路,使得能量传输和通信分别使用不同的频率,在实现能量和数据同步传输的同时,将二者的相互影响减至最低;基于近场谐振耦合的通信方式使其可以应用于水下、地下等介质中。本发明可以在能量连续传输的同时,无需额外天线,实现原副边的全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副边往原边单向通信,和原边往副边单向通信,并且可以通过增加中继延长能量传输和通信的距离。本发明适用于无线能量和信号同步传输。

    原端电感选频的多负载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46627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310329416.3

    申请日:2013-07-31

    Abstract: 原端电感选频的多负载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属于无线能量传输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固定结构只能选择性的给指定需要充电的负载充电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能量发射装置和N个能量接收装置,能量发射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供电电源,N个能量接收装置的电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N个负载的电信号输入端,能量发射装置和N个能量接收装置通过耦合方式无线连接;能量发射装置包括发射端变换器和无线能量发射电路,每个能量接收装置包括无线能量接收模块和接收端变换器,无线能量发射电路包括电容装置和电感装置,电感装置包括支路选择器和电感控制电路,电感控制电路包括N条电感支路。本发明用于单能量发射端和多能量接收端的负载充电系统。

    谐振线圈固有频率和品质因数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14595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76599.1

    申请日:2015-02-12

    Abstract: 谐振线圈固有频率和品质因数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涉及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利用自身分布电容的自谐振线圈固有频率和品质因数的测量技术。它为了解决采用直接测量法测量谐振线圈固有频率和品质因数时,会引入误差,且阻抗过大,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利用一个小型标准线圈产生的初级磁场激发待测线圈从而获取阻抗参数。通过计算标准线圈的阻抗特性并比对未加入待测线圈时的阻抗特性,可获取待测线圈的阻抗信息,从而测量并计算自谐振线圈固有频率f0和品质因数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引入误差小,测量精度高,测量方便的特点。与直接测量方法相比,准确度提高了至少20%。

    基于NFC的多头灶电磁炉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工作模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85759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835329.X

    申请日:2014-1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5/005

    Abstract: 基于NFC的多头灶电磁炉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厨房电器采用供电电线连接电源进行供电,存在的用电困难并且布线不便的问题。供电系统基于多头灶电磁炉实现,它包括能量发射单元、能量接收单元、能量发送端电压电流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工作模式切换电路、散热器、主控制器、能量接收端电压电流检测电路和辅助控制器;方法为首先选择工作模式;若为电磁感应加热模式,则进行是否存在锅具的判定;否则执行供电模式,根据判断获得的负载类型分别输出控制信号给斩波电路和高频逆变电路,实现相应负载的供电功率控制。本发明用于实现厨房电器无线供电。

    一种电池内部温度实时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62847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811083.2

    申请日:2014-12-23

    Abstract: 一种电池内部温度实时预测方法,涉及电池温度实时预测方法。为了解决电池表面温度监测无法体现电池内部实际工作温度的问题。本方法将电池分为内核和外壳,分别建立温度预测模型,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取电池内部和表面材质比热容、电池内核-外壳以及外壳-外界的热阻参数、电池开路电压曲线、开路电压随温度变化曲线等信息。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电池内部温度进行实时跟踪和修正,将实时电池表面和环境温度输入预测模型,实时预测电池内部温度。本发明适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电池内部温度的预测。

    基于多谐振技术的无线能量和信号同步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01227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410016053.2

    申请日:2014-01-14

    Abstract: 基于多谐振技术的无线能量和信号同步传输系统,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能量和信号的同步传输方法的传输能量受幅度调制的影响,不能获得稳定的功率输出的问题。它具有多个谐振点的LC串并联电路作为原/副边谐振匹配电路,使得能量传输和通信分别使用不同的频率,在实现能量和数据同步传输的同时,将二者的相互影响减至最低;基于近场谐振耦合的通信方式使其可以应用于水下、地下等介质中。本发明可以在能量连续传输的同时,无需额外天线,实现原副边的全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副边往原边单向通信,和原边往副边单向通信,并且可以通过增加中继延长能量传输和通信的距离。本发明适用于无线能量和信号同步传输。

    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50106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95163.7

    申请日:2013-10-21

    Abstract: 中继式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属于电能无线传输领域,本发明为解决室内众多小型用电器同时用电困难,布线不便等问题。本发明包括能量驱动器、谐振发射电路、主中继电路和多个接收中继电路;主中继电路和多个接收中继电路位于同一平面内;能量驱动器连接市电,能量驱动器将市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并通过谐振发射电路输出高频交变磁场能量,主中继电路接收到来自谐振发射电路的高频交变磁场能量,继续向外传递该能量,该能量被能量传输范围内的接收中继电路接收,并由接收中继电路给负载供电。

    能够自动控制的多负载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46624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329348.0

    申请日:2013-07-31

    Abstract: 能够自动控制的多负载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属于无线能量传输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固定结构只能选择性的给指定需要充电的负载充电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能量发射装置和N个能量接收装置,能量发射装置用于连接外部供电电源,N个能量接收装置分别连接N个负载的电信号输入端,能量发射装置和N个能量接收装置通过耦合方式无线连接;能量发射装置包括发射端变换器和无线能量发射电路,能量接收装置包括无线能量接收模块和接收端变换器,无线能量发射电路包括发射端电容装置和发射端电感装置,无线能量接收模块包括接收端电容装置和接收端电感装置,它还包括N个控制器和N个负载检测器。本发明用于单能量发射端和多能量接收端的负载充电系统。

    室内移动机器人非接触自主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51825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121146.7

    申请日:2013-04-09

    Abstract: 室内移动机器人非接触自主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涉及无线电能传输、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移动机器人非接触自主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机器人无法进行智能无线充电的问题,采用基于磁耦合谐振原理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对机器人进行非接触无线充电,无线射频收发器收到DSP主控单元发出的充电指令后,将充电指令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充电指令控制语音播放单元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语音指令呼叫机器人充电,固定在待充电的室内移动机器人上的DSP主控单元根据该语音指令进行自主寻源并实现充电;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家庭服务机器人及医疗陪护机器人。

    一种变频可重构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01676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56419.8

    申请日:2024-10-18

    Abstract: 一种变频可重构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它涉及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面对较宽的耦合系数波动时,难以维持接近恒定的功率传输,同时存在系统控制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系统包括全桥逆变电路、原边补偿网络、耦合线圈、副边补偿网络和整流滤波电路;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直流电压源UD,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原边补偿网络的输入端相连,原边补偿网络的输出端与耦合线圈的原边输入端相连,耦合线圈的副边输出端与副边补偿网络的输入端相连,副边补偿网络的输出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池负载Ro。本发明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