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4581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38823.X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线追踪的履带车枪械瞄准方法,为克服现有技术适用性不高、精度较低与实时性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该方法步骤:1)获取人眼图像:正确佩戴视线追踪器后,调节人眼CCD摄像头至双眼居中的位置,且面向正前方,以确保视线追踪器能够准确的完成对射手眼部图像的采集;2)瞳孔检测:(1)眼部图像预处理;(2)瞳孔中心定位;(3)瞳孔跟踪;(4)普尔钦光斑中心定位;(5)获得P-CR向量;3)定点标定;4)视线追踪:得到P-CR向量与场景图像视线落点坐标的映射关系后,进一步获取新的人眼图像的眼动参数,然后借助已经确定的映射关系完成视点在场景图像中位置的估计,完成最终的视线追踪;5)执行控制指令。
-
公开(公告)号:CN110081995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276391.2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K7/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蝎子缝感受器的仿生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柔性基底、裂纹层、传导层以及测温层;所述测温层用于根据温度变化发生弯曲形变,所述裂纹层上设置有若干个裂纹,所述传导层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裂纹两侧的第一电容器电极和第二电容器电极,所述传导层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容器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值得到温度变化值。当待测物体温度发生微小变化时,测温层发生弯曲形变。第一电容器电极与第二电容器电极的电容值改变,从而利用电容对温度进行表征,实现对温度的检测。裂纹结构使得温度传感器具有超高的灵敏性,足以满足温度传感器对灵敏度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957870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910351694.6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材料及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纤维材料包括:上纤维层、下纤维层、连接所述上纤维层与下纤维层的中纤维层;其中,所述中纤维层由纬向纤维和经向纤维组成;所述纬向纤维和所述经向纤维均由竖直段纤维和连接在所述竖直段纤维两端的过渡段纤维组成;所述过渡段纤维与所述上纤维层和所述下纤维层在连接处的夹角均为钝角。本发明所述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剥离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148814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710325525.6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仿生降阻减粘犁头,包括犁头主体和仿生爪趾,犁头表面涂覆一层聚四氟乙烯涂层,仿生爪趾单体横截面轮廓由三条曲线组成,仿生爪趾单体厚度为50mm,仿生爪趾在犁头凹面竖直中线上等间距分布,间隔为50mm,仿生爪趾材质为铸钢,聚四氟乙烯涂层厚度为30μm,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涂覆而成。聚四氟乙烯是典型的超疏水涂层,粘合性好,它只有在高温下才会挥发有毒物质。本发明的作业环境温度为30摄氏度以下,所以不存在所述涂层挥发有毒物质的情况。既不会对土壤成分产生污染,也不会对后续的农作物耕种产生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959071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710037438.0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应变感知结构及其形成方法,仿生应变感知结构是在纸质基底上形成有具有条状平行裂缝带的导电墨水层,导电墨水层致密坚硬而纸质基底疏松柔软。仿生应变感知结构的形成方法是在纸质基底上印刷一层导电墨水,导电墨水干涸后形成致密坚硬的干涸导电墨水层,然后弯曲纸质基底,干涸导电墨水层在弯曲时断裂,导致干涸导电墨水层上有若干裂缝,若干裂缝构成裂缝带仿生结构,干涸导电墨水层形成含有条状裂缝带的导电墨水层,制得仿生应变感知结构;当纸质基底受力后发生应变,裂缝带仿生结构的条状裂缝的裂缝壁之间的接触程度发生变化,导致导电墨水层电阻改变,因而有应变感知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65518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041452.7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L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裂纹阵列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包括,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的:柔性上盖、上柔性基底、上导电层、下导电层、下柔性基底和柔性下盖;所述上柔性基底与所述上导电层相对的一面具有裂纹阵列反结构;所述下柔性基底与所述下导电层相对的一面具有裂纹阵列结构;所述上导电层设有上电极,所述下导电层设有下电极;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不相交。所述柔性上盖、上柔性基底、下柔性基底和柔性下盖均采用柔性材料。上述柔性压力传感器通利用在外部压力作用下柔性基底表面裂纹阵列结构与裂纹阵列反结构接触面积变化来改变电阻的特性,从而提高灵敏度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4894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627265.9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32B9/00 , B32B9/02 , B32B9/04 , B32B17/04 , B32B17/12 , B32B21/02 , B32B21/10 , B32B27/02 , B32B27/12 , B32B27/34 , B32B37/02 , B32B3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仿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仿生复合材料包括交替设置的正弦纤维树脂层和螺旋纤维树脂层,所述正弦纤维树脂层与螺旋纤维树脂层之间为正弦曲率半径渐增式过渡联接;所述正弦纤维树脂层由纤维树脂层按正弦曲线的形状多层铺排而成,所述螺旋纤维树脂层由纤维树脂层按照每次铺敷时较上一层转过相等角度,最终转过180°为一个周期,循环铺敷若干个周期而成,所述纤维树脂层由纤维经树脂浸润而成。本发明借鉴了螳螂虾的鳌棒抗冲击纤维结构与功能启示,实现了通过不同纤维结构的相互耦合与协同作用,提升层状复合材料性能,解决普遍使用的层状纤维复合材料的铺层结构单一、抗冲击性能提升困难等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62462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61394.2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螺旋桨可伸缩一体式跨介质飞行器动力系统属跨介质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机头伸缩机构通过连接轴与动力机构左侧的电磁离合器Ⅰ相连;空用螺旋桨伸缩机构右侧通过伸缩气缸与飞行器外壳固接在一起,其左侧通过滑套Ⅱ与机头伸缩机构中二级传动杆形成滑动连接;动力机构通过双轴出步进电机与飞行器外壳相连,其右侧通过电磁离合器Ⅱ与水用螺旋桨传动机构相连。本发明可用于跨介质飞行器动力系统设计,在实现空用螺旋桨可伸缩的前提下,还能实现空用螺旋桨和水用螺旋桨共用一个步进电机,完成了动力系统一体化设计,不仅能保证跨介质飞行器在水下具备良好的外形和密封性,而且使跨介质飞行器更轻便,能耗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0959541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910094309.4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韩志武 , 王大凯 , 张俊秋 , 张帅军 , 牛士超 , 陈文娜 , 陈道兵 , 尹维 , 陈思琪 , 孙涛 , 穆正知 , 李博 , 王泽 , 冯晓明 , 侯涛 , 叶军锋 , 韩奇钢
IPC: F16L41/02 , F16L58/18 , F16L55/0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41/021 , F16L55/045 , F16L58/18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通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冲蚀三通管接头,包括:三通本体和设于所述三通本体内壁上的抗冲蚀结构体;所述抗冲蚀结构体与所述三通本体的内壁一体成形;其中,所述三通本体包括:主输送管道、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所述第一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结构相同;所述抗冲蚀结构体包括槽形结构和凸包形结构;所述槽形结构分布于所述主输送管道、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各自的内壁上;所述凸包形结构分布与所述述主输送管道、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之间交汇处的内壁上。在三通管内部设有整流球,用于改变流体流向,来进一步降低冲蚀能量。本发明提供的三通管接头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抗冲蚀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7323602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710588205.X
申请日:2017-07-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三明治结构的智能水凝胶材料减阻表面属表面减阻技术领域,本发明由PAAm水凝胶Ⅰ、PNIPAM水凝胶、超微细加热网和PAAm水凝胶Ⅱ组成,PNIPAM水凝胶的横截面为长条形底面和间隔三角形上面的组合体,超微细加热网固接于PNIPAM水凝胶的长条形底面中,超微细加热网的底边与PNIPAM水凝胶中长条形底面的底边间距h2为5~10μm;PAAm水凝胶Ⅰ和PAAm水凝胶Ⅱ分别涂敷于PNIPAM水凝胶的上下表面;超微细加热网的ab端分别为正负极;通过减阻表面的流固界面微结构和其中的超微细加热网,实现对温度的控制,进而实现对微结构形态尺寸的改变,使航行体适应不同工况状态下流场结构的变化,提高航速和航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