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6513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0192210.X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M8/18 , H01M8/046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流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电压效率的液流电池体系,以对液流电池的设计、评估和性能优化提供帮助。本发明一方面通过检测膜污染的方法,测试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电阻变化在50%以下,判断电池不具有膜污染,超过此范围判断为出现膜污染现象。以判断是否存在更换电池或者膜的需要,应对长续航或其他苛刻的电池应用场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抗膜污染的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锌液流电池体系,液流电池中采用无膜污染现象发生的聚偏氟乙烯多孔膜,拥有更好的电池循环性能,并且从正极活性物质和膜两方面降低了液流电池的成本,这将进一步推动液流电池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609327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457005.8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增强CVD碳包覆SiOx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化学储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将SiOx粉体置于管式炉中,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Ox颗粒表面沉积碳涂层,然后将SiOx@C与CNTs浆料分散在去离子水中,采用喷雾干燥法将CNTs包覆在SiOx@C表面,形成三维结构的导电网络,得到SiOx@C@CNTs复合材料。CVD衍生的碳涂层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SiOx的循环性能。而3D结构的CNTs导电网络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为锂离子的输运提供了丰富的途径。制得的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制备方法简单,可实现大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95967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696451.4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1B33/113 , C01G53/04 , C01B32/05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 , C23C16/26 , C23C16/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碳网络改性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和应用,该复合负极材料是由三维网状碳层‑氧化亚硅颗粒组成。首先采用溶剂法在氧化亚硅颗粒表面包覆碱式氧化镍;然后在35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镍;接着在氢气气氛中还原得到金属镍包覆的氧化亚硅颗粒;最后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的金属镍包覆的氧化亚硅颗粒表面原位生长多孔网状结构的碳涂层,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本发明不仅安全可靠,可重复性高,而且由于本发明所制备的多孔碳网络改性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有效改善了氧化亚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3942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57282.6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氧电池阴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放电产物形貌的掺杂型锰铈固溶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调控加入六水硝酸铈和煅烧温度的改变,以获得具有高电导率的锰铈固溶体,提供了反应活性位点和放电产物储存空间,提高锂氧电池性能的目的;作为丰度最高的稀土元素铈,掺杂时能有效增大材料比表面积为放电产物提供储存空间,同时也为反应提供足够的活性位点;还能改善材料亲氧性,起到引导放电产物以薄膜状生长,进放电产物在深度充电时能够被分解。
-
公开(公告)号:CN11523653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92418.2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R31/389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在线电化学阻抗谱检测的电池剩余寿命检测系统,包括:多通道在线电化学阻抗采集系统,用于对电池进行在线电化学阻抗采集;测试线路,用于将多通道在线电化学阻抗采集系统与待测电池进行连接;上位机,包含上位机软件,用于控制电化学阻抗谱采集系统,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进行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实现了在线电化学阻抗谱的在线采集,不仅减小了电化学阻抗采集设备的体积,并且支持多通道采集。通过在线采集的电化学阻抗谱数据实时进行电池剩余寿命的估计,无需进行完整充放电循环,提高了剩余寿命预测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9901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79808.7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G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级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锌离子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溶液溶剂或物理混合的方法实现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复合,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所制备质量比为1:1的二茂铁‑活性炭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表现为当电流密度为0.1A g‑1时,具有112.2F g‑1的放电比容量,同时达到40Wh kg‑1的能量密度及3.96kW kg‑1的功率密度;而且在1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圈后,容量保持高达74%;解决了现有锌离子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种类少、比容量低及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且该方法简单易行,有效的节省了时间和工艺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15647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49272.6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M4/58 , H01M4/62 , H01M4/36 , H01M10/054 , C01B25/45 , C01B32/21 , C01B32/168 , C01B32/05 , C09C1/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钠相磷酸锌钒钠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将钒源、钠源、磷源、锌源按照元素摩尔比为(2‑x):(3+x):3:x称取,0.001≤x≤1,并与原材料重量2‑30%的碳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下充分反应后蒸干,预烧,压片,煅烧,得到碳复合的富钠相磷酸锌钒钠复合材料。富钠相磷酸锌钒钠复合材料应用在钠离子电池中,作为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本发明通过在磷酸锌钒钠电正极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引入替换钒位点的锌离子、钠源以及碳源进行复合合成碳复合的富钠相磷酸锌钒钠复合正极材料,进而达到增强其电子导电性、离子电导率和提高结构稳定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05420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284190.4
申请日:2021-03-17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性有机液流电池用石墨毡电极及改性方法,包括步骤:1)将石墨毡浸泡在硫酸和硝酸组成的混酸中然后超声处理;2)配制Mn2+溶液:3)通过电沉积法将二氧化锰沉积在石墨毡纤维表面制得改性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将经过混酸处理的石墨毡作为工作电极,Hg/Hg2SO4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石墨板作为对电极,使用循环伏安法进行电沉积,石墨毡表面沉积二氧化锰后将石墨毡取下,水洗后烘干备用。本发明的石墨毡上的二氧化锰分布均匀,石墨毡电极改性后提升了其亲水性和电化学活性,减少了碱性有机液流电池电极的极化,有效提高了碱性有机液流电池的容量和能量效率。改性方法所需成本较低,反应简单易行,可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00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418593.8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M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88 , H01M2300/00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液流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醌类液流电池。本发明摒弃了磺化聚醚醚酮膜的固有观点,选用质子导电率高的磺化聚醚醚酮作为有机醌类液流电池的隔膜,利用有机醌类分子的体积大,且酸性醌类电解液中除了质子不含其他阳离子等特点,利用磺化聚醚醚酮的导电率大且结构稳定等特点,将磺化聚醚醚酮膜应用于有机醌类液流电池中,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的电压效率,也有效阻止了循环过程中的电化学储能有机活性分子迁移,使其能够完全替代全氟磺酸离子膜,极大地降低了离子交换膜的成本,即降低了有机醌类液流电池的成本,使其应用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307801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40590.6
申请日:2013-02-03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铜锌锡硫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全非真空工艺制备方法,属于光电材料新能源技术领域,本发明成本低廉并且适合太阳能电池的规模化大批量生产,其步骤包括:a、提供衬底层;b、背电极层制备:制备一层钼或银薄膜;c、吸收层制备:制备铜锌锡金属前躯体,再通过硫化热处理得到铜锌锡硫薄膜;d、缓冲层制备:制备硫化镉或硫化锌薄膜;e、窗口层制备:制备本征氧化锌窗口层薄膜;f、顶电极层制备:制备掺铝氧化锌顶电极层薄膜;g、栅电极制备:采用再流焊层压复合工艺制备栅电极。本发明具有工艺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优点,因而具有非常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