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桩基保护方法
    9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2448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60260.1

    申请日:2019-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桩基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隧道开挖接近建筑物桩基处采用人工开挖,露出既有桩基部分表面;桩基表面揭露后,根据桩基设计异形钢板,确保异形钢板贴合桩基表面;在异形钢板上钻设锚孔;将异形钢板安装到桩基上,并进行位置校正,在异形钢板和桩基间填充注浆;养护期满后在锚孔内安装锚索,进行预应力张拉;由上至下逐级分层凿除桩基外岩土,并按照前述步骤逐级安装异形钢板,张拉锚索。上述建筑物桩基保护方法,不破坏既有侵限建筑桩基,确保桩基上部建筑结构安全,采用异形钢板加预应力锚索,构造简单,受力明确,施工便捷,采用逐级边开挖边支护的方式,避免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处于不利受力状态。

    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

    公开(公告)号:CN110374625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792261.4

    申请日:2019-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包括隧道内的车行横通道和设置于车行横通道的端部侧壁处的疏散耳洞,所述疏散耳洞与隧道主洞洞壁间具有一定间距;所述疏散耳洞与车行横通道的通道方向垂直设置;该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集成,使其兼顾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的逃生和救援功能,缩短了涉险人员的疏散逃生距离,避免了因防火卷帘门存在故障对疏散逃生的影响,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并利于提高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心及降低不良的社会影响;且施工简便、造价经济、结构安全可靠,逃生时容易快速辨识。

    隧道洞外调光方法
    9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26642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043084.X

    申请日:2019-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外调光方法,通过在隧道洞口外设置调光结构,能够根据实时环境参数,使调光结构分段达到不同的计算透光率,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光为路面各区段提供加强照明各段落所需光通量。相当于在隧道洞外通过利用、调节自然光使洞外调光结构的各段落分别达到常规隧道洞内各加强照明段的需要亮度,从而使调光结构等效替代加强照明段,将光电照明转换为了自然光照明,实现加强照明零碳化,促进运营节能。

    远距离非接触式隧道检测距离补偿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3254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573616.6

    申请日:2018-06-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距离非接触式隧道检测距离补偿装置及方法,属于隧道检测领域。该装置包括空气耦合雷达天线、激光测距仪器和控制系统;空气耦合雷达天线和激光测距仪器紧邻,空气耦合雷达天线向支护与围岩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同时,激光测距仪器照射在空气耦合雷达天线所检测的位置,将距离数据通过电缆线导入控制系统进行补偿计算,调整检测位置。空气耦合雷达天线频率为380MHz~1.6GHz。本发明能在隧道检测过程中,实时记录雷达天线到衬砌表面的距离,并记录该数据用于补偿计算,并通过激光的可见光点让控制人员完成天线对测线的对准。

    一种空气耦合天线及其对公路隧道衬砌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10122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573744.0

    申请日:2018-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3/00 G01B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耦合天线,属于隧道检测技术领域天线频率为380MHz‑1.6GHz,所述空气耦合天线与衬砌结构的距离为10cm‑3m,对衬砌结构的探测深度为40cm‑3m。一种公路隧道衬砌检测方法,包括S1:将空气耦合天线与载体车辆上的多轴向旋转机械臂固定连接,调整多轴向旋转机械臂控制天线远离衬砌表面结构的控制距离参数,决定天线距离衬砌的实际距离;S2:设置参数,启动空气耦合天线、激光测距轮和载体车辆匀速前进;S3:通过空气耦合天线雷达采集隧道衬砌,将采集到的信息保存到数据电脑中,同时利用激光测距轮记录距离‑时间参数并保存到数据电脑中;S4:处理数据并校正。本发明采用空气耦合天线进行检测,检测时不用封闭车道,无须工人高空作业,避免安全风险。

    穿越采空区隧道的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22981B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610938405.9

    申请日:2016-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采空区隧道的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采空区的位置和形态,并测得采空区与隧道的最近距离S;第二步,确定采空区与隧道之间围岩层的最小安全厚度;第三步,判断隧道受采空区影响的安全性;第四步,根据隧道的安全性,确定支护方法。该穿越采空区隧道的支护方法,具有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以及能满足不同条件下隧道支护需求的优点。

    公路隧道薄壁化复合加固结构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8197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313757.4

    申请日:2025-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公路隧道薄壁化复合加固结构,包括多组加固管片,多组加固管片沿着隧道的长度方向顺次拼接,每组加固管片包括两个加固管片,两个加固管片顶部相互连接并左右相错设置,加固管片的底部与隧道内地梁连接,加固管片为混凝土预制结构;加固管片包括减薄部和连接在减薄部两侧的主体支撑部,减薄部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5米,减薄部的厚度小于主体支撑部的厚度,减薄部与主体支撑部的法向抗压承载性能相同,每个加固管片上设置用于吊装、注浆或连接的孔洞。设计方法用于设计公路隧道薄壁化复合加固结构,此方法采用等压强度方法进行设计,能满足提高隧道抗压性能和承载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有用通行空间。

    悬浮隧道管节试验模型及其接头连接力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40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69555.X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浮隧道管节试验模型及其接头连接力的测量方法,属于跨海通道技术领域。试验模型包括若干个通过接头连接的管节;相邻管节通过柔性材料、环状连接件、矩形连接件和套设在管节端部的拼接环相连接,拼接环内侧开设有与矩形连接件相配合的凹槽,凹槽、矩形连接件、环状连接件上分别开设有相配合的槽孔;嵌入块依次卡设进拼接环、矩形连接件、环状连接件的槽孔内将三者连接起来。测量方法包括:在矩形连接件上安装应变片测量管节接头处的应变;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应力,根据弯曲应力公式和扭转应力公式计算出弯矩和扭矩。通过可拆卸的不同材质的矩形连接件实现接头刚度可变,减少接头处应力集中问题,使管节连接处受力更加均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