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5201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317719.4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移动式水合物相变微胶囊蓄冷系统,其属于微胶囊蓄冷装置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蓄冷循环单元、释冷循环单元,蓄冷循环单元采用蓄冷罐连接制冷压缩机,蓄冷罐与释冷罐之间通过管路连接,通过泵与阀的配合构成循环回路;释冷单元中释冷罐与用户端的板式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构成循环回路。两个循环单元在释冷罐中进行能量交换,采用水合物相变微胶囊移动式换热的方式,强化了相变胶囊的运动,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换热效果。释冷罐中得到冷量的冷媒流体循环到用户端进行热交换,释冷罐中释放冷量的微胶囊循环到蓄冷罐中进行再一次的冷却。确保蓄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路回收,一路进行换热的状态,有效缩短了释冷时间,有利于实现快速制冷。
-
公开(公告)号:CN11411355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20416.5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33/28
Abstract: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微气泡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其属于油田气驱采油提高采收率领域。该装置包括气液三通阀、多孔介质反应釜、注气系统、注液系统、控温系统等。该方法首先将多孔介质反应釜控制为恒温并用油饱和,然后将气体和液体以不同的流速通过气液三通阀注入反应釜中,通过气液三通阀在进气管道与进液管道之间的来回转换形成微气泡,并利用温压传感器、CCD相机以及核磁共振成像仪等观察和记录多孔介质中产生微气泡,和微气泡进入多孔介质驱替饱和油的过程。通过数据处理可得到微气泡在多孔介质驱替饱和油的效率等实验结果。本发明可在实现封存二氧化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对于油田储层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082983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0416799.2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合物应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气体节流技术的连续式水合物法分离CO2和H2的系统。混合气体通过气体节流装置后进入水合物生成室,获得瞬时低温。在水/柴油乳液中加入阻聚剂,同时利用水/柴油乳液的流动性,加快了水合物生成,使得乳液中的水近乎均匀分布,阻止了水合物生成时聚集而造成管道堵塞。根据气体水合物的密度和乳液密度的差异,设置了溢出孔,达到了生成即排出的效果,阻止了水合物聚集堵塞。水合物生成室和分解室相连接,水合物生成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介质传输到水合物分解室。本发明利用水合物技术是实现了快速、连续、无堵塞的混合气体分离,通过吸收‑水合耦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分离装置成本的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1398458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68097.0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原位测量多孔介质内CO2‑水扩散系数的方法,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核磁共振纯相位编码脉冲序列获取扩散过程中不同时刻、不同位置的水相质子密度分布曲线,结合CO2压力衰减曲线,分析得到水溶液中CO2浓度分布,并基于菲克第二定律,构建了考虑体积膨胀的物理模型,求解得到CO2扩散系数。本发明可以获取水中不同时刻、不同位置的CO2真实浓度值,进而得到扩散过程中不同时间段、不同位置的CO2扩散系数,计算结果更加精准;本发明完全满足行业标准化分析测试要求,适合在工业实验室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236976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568424.8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nventor: 陈聪 , 宋永臣 , 赵佳飞 , 杨明军 , 崔莹莹 , 刘卫国 , 张毅 , 刘瑜 , 蒋兰兰 , 赵越超 , 凌铮 , 李洋辉 , 孙翔 , 王大勇 , 李羽白 , 杨磊 , 张伦祥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油气运输管道中固体物防控的低能耗动态热管理系统,属于油气运输管道流动流体安全保障技术领域。包括管道数据监测端、电流与电脉冲控制端、陆地控制台、电热端、接线法兰、油气运输管道、阀门结构。该系统通过管道数据监测端对管内状态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给电流与电脉冲控制端,电流与电脉冲控制端根据管内状态向电热端产生不同的热响应,通过产生持续电流提高管内温度,通过产生大功率电脉冲对管道进行解堵,实现对油气管道的实时监测与局部温度动态控制。本发明能够大幅降低长期维持管道温度的电力成本,同时避免或大幅减少水合物抑制剂、蜡沉积防聚剂等的使用量,降低油气运输管道安全管理的成本,并有效提高解堵效率,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68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57737.0
申请日:2021-06-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24/08
Abstract: 一种应用核磁观测微气泡促进生成水合物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其属于水合物应用领域。该装置中采用装有烧结多孔板的高压反应釜,以及为配套的注气系统、注液系统、控温系统。该方法将高压反应釜置入核磁仪器中,反应釜控制为恒温,然后将气体以不同的流速通过多孔板注入反应釜中,通过集气泵控制反应釜为恒压状态,利用多孔板在高压反应釜中原位产生微气泡,并利用核磁观测微气泡促进生成水合物的过程。通过处理核磁图像可观测微气泡注入过程溶液中的传质现象及分析条件下微气泡对水合物成核的影响。采用多孔板生成微气泡的方式促进生成水合物,在快速生成水合物的同时避免了添加促进剂对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1411922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10164371.9
申请日:2020-03-1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21B43/01 , E21B47/06 , E21B43/267 , E21B43/08 , E21B4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环境领域,提出了一种水平井压裂填充天然气水合物增效开采装备及方法。该装备包括压力监测系统、水平井压裂填充系统、防砂系统和自动控制反馈系统。解决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由于沉积物泥质低渗特性造成的压力传递困难问题,进而带来的水合物二次生成与结冰堵塞情况。同时利用压裂填充系统,有效增大压力渗透范围,并通过支撑剂在压裂区域的固化,实现压裂区域及气体运移通道的稳定,显著强化水合物分解过程。在产气过程中通过防砂系统,有效防止压裂过程细沙堵塞集气口,并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利用压裂系统对防砂系统进行冲刷,解决了防砂系统的易堵难题。该套装备及方法促进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规模化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287896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85736.3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21B43/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属于海洋水合物样品模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重塑与开采装置。该装置包括覆层压力控制系统、水合物开采系统、水合物储藏系统、供气系统、供水系统、温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覆层压力控制系统中的外升降杆带动水合物储层的盖层运动,以模拟不同的水深对水合物储层作用力;通过水合物开采系统中的第二导向驱动螺筒带动井筒上下运动来调节井筒穿入深度,能模拟不同的开采井高度并避免水合物生成时沿着井筒生长现象;通过改变围层的孔隙结构,可以模拟不同渗透性的围层。本发明可以有效、准确的模拟水合物储层真实的赋存条件,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际开采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426990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145359.X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nventor: 赵佳飞 , 冯宇 , 杨磊 , 宋永臣 , 匡洋民 , 刘延振 , 孙明瑞 , 国宪伟 , 张伦祥 , 刘卫国 , 杨明军 , 王大勇 , 刘瑜 , 张毅 , 凌铮 , 蒋兰兰 , 李洋辉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环境领域,涉及到一种纳米气泡促进水合物生成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含注气系统、微纳米气泡溶液制备系统、水合物生成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抽气系统。反应釜内放有搅拌转子,可以在促进气液两相混合,加快水合物形成;温度控制系统可以精确的控制水浴操作台的温度,从而控制反应釜内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时采集温度、压力信号,并进行实时分析;注气系统可以恒压或恒容向反应釜内注入气体,使反应釜内压力达到设定值;微纳米气泡溶液制备系统可以快速制备含纳米气泡溶液。利用该方法制备水合物,可以大幅度减少水合物的生成时间、提高水合物的生成概率,对水合物法储运天然气有着较大指导、应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34541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45357.0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nventor: 赵佳飞 , 冯宇 , 杨磊 , 匡洋民 , 宋永臣 , 刘延振 , 孙明瑞 , 国宪伟 , 张伦祥 , 刘卫国 , 杨明军 , 王大勇 , 刘瑜 , 张毅 , 凌铮 , 蒋兰兰 , 李洋辉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纳气泡基础应用领域,涉及到一种基于气体水合物的纳米气泡发生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的获取含高纯度体相纳米气泡的溶液。其利用气体水合物自身的生成特性与结构特性,避免了常规的产生含纳米气泡溶液的方法会带入杂质的影响。同时,利用水合物在常温下能够快速分解的特性,使溶液快速达到气过饱和状态,快速得到含有高浓度的纳米气泡溶液,弥补了现有纳米气泡制造方法难以短时间内获取高浓度纳米气泡溶液的不足。为高纯度、高浓度纳米气泡溶液的应用提供了简单、快速的方法,对高纯度、高浓度纳米气泡溶液的应用具有较大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