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35701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252055.6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注纳米粒子稳定CO2微气泡强化地质封存方法,其属于多相流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通过预混合CO2和纳米颗粒以改善流体物性,再通过高压管道输送至地下,后经注入井布置的致密多孔板产生含有纳米颗粒的CO2微气泡提高气体在咸水层的溶解速度与波及效率,增强流体后期的混合。通过这种联合注入方式有利于提高CO2封存量和封存安全性,进一步降低储层气体泄露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338874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0395260.3
申请日:2021-04-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CO2与抑制剂交替注入开采甲烷并封存CO2的模拟装置及方法,其属于水合物合成的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它包括反应釜、甲烷注气系统、二氧化碳/抑制剂注入系统、氮气注气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该装置可以通过抑制剂注入法加速水合物分解,提高甲烷水合物藏的开采效率;此外,通过CO2/抑制剂循环注入,实现CO2在水合物藏内的封存,减弱温室效应;改变实验过程中的气液混注频率比,实验工况,并通过定量化测量评估此过程中甲烷水合物的开采效率以及CO2封存量,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实验装置真实的模拟了水合物藏的地层特性,有效的减弱了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对水合物的开采与CO2海底封存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268920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011090463.3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应用MRI原位测量储层温压下CO2‑盐水对流混合的装置及方法,其属于多相流技术领域。该方法适用于真实储层工况下CO2/ScCO2‑盐水系统对流混合的可视化测量,突破了长期以来CO2‑盐水流体系统难以在三维多孔介质中观测的局限。该方法首先制备含有氯化锰的盐水作为轻流体,以增强图像对比度。同时制备饱和了CO2的盐水作为重流体,两种流体间产生的密度差仅为溶解的CO2产生。在填充了多孔介质的高压反应釜中先用轻流体充分饱和,随后从底部注入重流体取代一部分轻流体。最后将高压反应釜倒转放入MRI腔体中连续采集图像,过程中实验压力下的CO2持续溶解于重流体中,最后得到CO2‑盐水对流混合的灰度图以实现实验室尺度下的观测和定量化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0658225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119028.6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24/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相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MRI的高温高压下两相流体对流混合实验方法。该实验方法用于实时观测两相对流混合界面特性,打破了原有二维赫尔肖盒子法等无法观测三维多孔介质中对流过程的局限。本发明利用的高场核磁共振设备具有成像准确,对样品能够连续快速扫描的特点。发明中选择的替代流体对的适用范围可推广到任意二维,三维装置(有/无)多孔介质中;该方法可以准确实现高压条件下对流混合过程的可视化观测,方法简单,接近真实储层条件。适用于三维多孔介质中对流混合过程的界面前沿观测,储层温度和压力下对指进形态和流体间传质等参数的预测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68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110657737.0
申请日:2021-06-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24/08
Abstract: 一种应用核磁观测微气泡促进生成水合物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其属于水合物应用领域。该装置中采用装有烧结多孔板的高压反应釜,以及为配套的注气系统、注液系统、控温系统。该方法将高压反应釜置入核磁仪器中,反应釜控制为恒温,然后将气体以不同的流速通过多孔板注入反应釜中,通过集气泵控制反应釜为恒压状态,利用多孔板在高压反应釜中原位产生微气泡,并利用核磁观测微气泡促进生成水合物的过程。通过处理核磁图像可观测微气泡注入过程溶液中的传质现象及分析条件下微气泡对水合物成核的影响。采用多孔板生成微气泡的方式促进生成水合物,在快速生成水合物的同时避免了添加促进剂对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49501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68541.5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5G5/00 , E21B33/138 , E21B47/06 , E21B47/07 , B01F23/237 , B01F23/2373
Abstract: 一种利用氢气微气泡进行地下储氢的装置和方法,其属于多相流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微气泡生成系统、注入系统、采出系统和控制单元等,注入系统的井筒内壁设置锆镍合金内衬涂层。该方法为了提高微气泡的稳定性,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这些物质可以吸附在气液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从而有效防止微气泡的快速合并和破裂,实现长期稳定储存氢气的目的。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来调节氢气的释放速率,实现更灵活可控的氢气释放,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本发明中氢气微气泡连续生成并保持长期稳定、有效防止氢脆并提高注采效率,适用于工业级大尺度地下储氢。
-
公开(公告)号:CN108085284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810066771.9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004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Z‑1(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Z‑1),以及含有此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Z‑1的微生物菌剂,还提供了所述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或微生物菌剂在防治草莓枯萎病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及其微生物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有显著拮抗作用,能够防治草莓枯萎病的发生,防治效率在80%以上。该菌株及其微生物菌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草莓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施用,避免了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所带来的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药物残留、食品安全等问题,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10610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175075.6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耐寒短杆菌ZL-2,以及耐寒短杆菌ZL-2堆肥低温启动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有效活菌数>1×108CFU/mL的耐寒短杆菌ZL-2菌液与玉米芯粉按体积质量比2:1(mL/g)混合均匀;晾干至含水率≤25%,即得耐寒短杆菌ZL-2堆肥低温启动菌剂。本发明制备的耐寒短杆菌ZL-2堆肥低温启动菌剂可应用于新鲜粪便的秋冬季堆肥,解决寒冷环境中堆肥难以启动发酵,粪便大量堆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约为5~10℃的低温环境中,加入菌剂的堆肥堆体升温快、温度高,第5~6天进入高温期并持续7~8天,最高温度64.5℃,达到了我国堆肥处理无害化标准(NY/T 1168-2006)。
-
公开(公告)号:CN108164367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810113502.3
申请日:2018-02-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的生物方法,主要包括两步骤;一是病死畜禽的前期处理,将病死畜禽用擂溃机、绞肉机等机械设备进行破碎处理,得到病死畜禽肉骨泥,此处理可使病死畜禽与堆料进行充分混合,从而在堆肥过程中能够将其在最短时间内彻底降解;二是植物废弃物的加入,一方面减少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调节堆肥体系的含水率,使发酵条件达到最佳。本发明对病死畜禽进行破碎处理,能够使其与堆料充分混合,从而使其在堆肥过程中能够彻底降解;减少了秸秆等的资源浪费,调节了堆肥体系的含水率,使发酵条件达到最佳,能够缩短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的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0195027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1910175088.3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烟草节杆菌(Arthrobacter nicotianae)ZL‑1,以及烟草节杆菌ZL‑1堆肥低温发酵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烟草节杆菌ZL‑1菌液与玉米芯粉按体积质量比2:1(mL/g)混合均匀,晾干至含水率≤25%,即得烟草节杆菌ZL‑1堆肥低温发酵菌剂;其中,所述烟草节杆菌ZL‑1菌液中活菌数>1×108CFU/mL。本发明制备的堆肥发酵菌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菌剂联合使用,旨在提高生物大分子的降解能力,提高堆肥的发酵速率和生物有机肥的品质。在5~10℃的低温环境中,加入该菌剂的堆肥堆体升温快、温度高,第7天进入高温期并持续8‑9天,最高温度63.4℃,达到了我国堆肥处理无害化标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