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8605183U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20931507.2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胡瑞青 , 李润轩 , 王俊 , 郭亮 , 王立新 , 马晓波 , 康华 , 王天明 , 李谈 , 高志宏 , 李储军 , 贾少春 , 曹伟 , 杨沛敏 , 翁木生 , 毛念华 , 张海 , 汪珂 , 王博 , 王春希 , 段亚刚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洞法零距离穿越既有地铁车站的托换体系,新建地铁车站自既有地铁车站下方零距离穿越,节点区域内沿新建地铁车站方向施做有中间导洞,中间导洞横向两侧沿既有地铁车站方向施做有侧导洞;中间导洞两端头既有地铁车站侧墙下方、侧导洞两端头新建地铁车站侧墙处、以及节点区域既有地铁车站中柱下方均施做有型钢柱,在节点区域大面积土方开挖前,完成型钢柱竖向托换体系施工。本实用新型基于中洞法开挖导洞施做托换体系,迅速完成了竖向承载体系的转换及荷载的有效传递,随后对节点区域剩余土方进行大面积开挖,最后浇筑新建地铁车站的墙柱体系,具有竖向托换体系传力可靠、对既有地铁车站影响小、施工条件好、工期可控等优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040386U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20243367.X
申请日:2018-02-1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胡瑞青 , 王俊 , 王立新 , 马晓波 , 康华 , 王天明 , 李谈 , 高志宏 , 李润轩 , 郭亮 , 李储军 , 贾少春 , 曹伟 , 杨沛敏 , 王博 , 翁木生 , 毛念华 , 张海 , 汪珂 , 王春希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盾构法隧道的地裂缝区域隧道衬砌结构,于盾构法隧道内部的二次衬砌上预留环向的特殊变形缝,特殊变形缝处的二次衬砌向内环周凸起形成内凸式扩大头结构,内凸式扩大头结构上设置有扩大头处预埋注浆管。本实用新型将地裂缝处采用盾构法隧道直接穿越,通过在盾构法隧道内施做二次衬砌,满足了地层大变形需求,同时提升了工程质量与周边环境安全,实现了区间工法的连续与工程风险的有效控制,开创了国内外地裂缝区域采用盾构法隧道穿越施工的先河。(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609428U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721650505.8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区间下穿既有物的地面工作井超前管棚预加固体系,包括工作竖井,工作竖井底部为竖井底板,井身为喷锚支护系统;工作竖井底部的竖井底板上方设置有管棚支撑钢架,管棚支撑钢架顶部设置有管棚导向管并向周围地层内打设管棚。本实用新型针对盾构下穿重要建构筑物无法洞内施做超前支护的技术难题,充分利用了喷锚构筑法施做工作竖井的便利性、灵活性及大管棚超前预加固的可靠性,不仅施工方便、节省投资,还大大降低了地表预加固对地面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同时增强了盾构安全穿越的整体可靠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158753U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21093702.X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王立新 , 王俊 , 康华 , 王天明 , 杨沛敏 , 李润轩 , 马晓波 , 李储军 , 贾少春 , 曹伟 , 王博 , 毛念华 , 张海 , 雷永生 , 翁木生 , 段亚刚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主体结构的盾构井端头大管棚加固体系。盾构井端头地层加固常采用降水条件下的大管棚方式,基坑围护结构易被大管棚打穿,管棚位置处围护结构被截断,安全风险大。本实用新型包括盾构隧道端头的盾构井主体结构,盾构井端墙上预留有盾构始发洞门;盾构始发洞门上方的盾构井端墙内预埋有管棚导向管,管棚导向管内向盾构隧道方向打设有大管棚,大管棚内压注水泥浆。本实用新型既实现了盾构始发或接收时的自身结构安全与周边环境保护要求,也可有效避免大管棚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打设对基坑稳定性的不利影响,也避免了在盾构始发洞门内打设大管棚导致的施工精度差、地层加固效果差的缺点,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04571996U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20147450.3
申请日:2015-03-1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 E21D9/06 , E21D11/08 , E21D11/10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浅覆土条件下的隧道掘进,会导致盾构法隧道掘削面失稳与坍塌、地表隆沉等不利情况。本实用新型在双向的盾构隧道之间和两侧均纵向设置有成列布置的抗拔桩,两侧的抗拔桩顶部设置有呈矩形的圈梁,圈梁内设置有双向密肋板;双向密肋板由混凝土面板和混凝土面板底面设置的双向密肋梁组成,双向密肋梁呈横纵交叉的格状分布;混凝土面板与双向密肋梁整体立模,一次浇筑成型;圈梁通过内侧预留的钢筋接驳器与双向密肋板连接成整体。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阻断浅覆土条件下盾构掘进压力引起的地层隆沉变形,能降低工程竣工后地面临时超载对下方运营隧道的不利影响,可确保浅覆土区域盾构隧道的正常掘进。
-
公开(公告)号:CN210597538U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21306262.5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剑春 , 杨青娟 , 高志宏 , 王晚林 , 谢菁 , 王俊 , 尹静 , 彭磊 , 朱永安 , 吴然 , 蔡正洪 , 苏启旺 , 韩超 , 韩建 , 李晓博 , 董蕾 , 张洁 , 邵颖 , 曹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导渗漏型渗沟,所述渗沟的沟底一侧为沉降敏感侧边坡,另一侧为非沉降敏感侧边坡,沟底中央设置有溢流井将渗沟分成两部分;溢流井与沉降敏感侧边坡之间为种植土与植被层,溢流井与非沉降敏感侧边坡之间自下而上为砾石层和砂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常规渗沟在雨水渗透时对沉降敏感建构筑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较强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210597008U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21307337.1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剑春 , 高志宏 , 王晚林 , 谢菁 , 杨青娟 , 王俊 , 尹静 , 朱永安 , 彭磊 , 韩超 , 韩建 , 吴然 , 蔡正洪 , 苏启旺 , 李晓博 , 董蕾 , 张洁 , 邵颖 , 曹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高架段垂直式净化收集系统,于城市轨道交高架段的桥墩侧壁上,自上而下固定小管弃流井、雨水过滤池和雨水沉淀池;既有雨水斗从顶部接入小管弃流井,小管弃流井侧壁设置导水管接入雨水过滤池顶部,雨水过滤池底部设置导水管接入雨水沉淀池顶部,雨水沉淀池侧壁设置落水管向下接入地面设置的雨水罐。本实用新型起到了初期雨水弃流、过滤、净化、沉淀、存水的作用,解决了垂直式净化收集系统如何构建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较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0122735U
公开(公告)日:2020-03-03
申请号:CN201920606687.1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胡瑞青 , 王俊 , 李谈 , 高志宏 , 王立新 , 李润轩 , 马晓波 , 康华 , 郭亮 , 王天明 , 李储军 , 贾少春 , 曹伟 , 王博 , 杨沛敏 , 翁木生 , 毛念华 , 张海 , 汪珂 , 段亚刚 , 王春希
IPC: E02D31/12 , E02D31/02 , E02D29/045 , E02D17/04 , E02D1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所述体系包括基坑内的主体结构,以及主体结构侧墙外的基坑围护桩,主体结构侧墙外侧设置有水平向外凸式翼脚板,位于基坑围护桩之间。本实用新型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新型抗浮体系,采用掏挖技术形成凹槽并浇筑钢筋混凝土,利用外凸式翼脚板影响范围土体有效重度及其抗剪能力,增加地下结构整体抗浮能力,避免了传统外挑式墙趾板抗浮措施需要扩大基坑开挖范围的弊端,具有受力清晰、设计简单、成本低且工艺简便等优势,可为地下结构抗浮设计提供借鉴参考。(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453988U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21337916.1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胡瑞青 , 王俊 , 王立新 , 马晓波 , 康华 , 王天明 , 杨沛敏 , 李谈 , 高志宏 , 李润轩 , 李储军 , 贾少春 , 曹伟 , 王博 , 翁木生 , 毛念华 , 张海 , 汪珂 , 郭亮 , 王春希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双层永久衬砌结构的桩基托换体系。受周边环境与交通影响,隧道穿越既有桩基时,常规简支梁—桩托换体系可能无实施条件。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外侧托换衬砌与内部隧道衬砌两部分组成的双层永久衬砌结构;托换衬砌施做于隧道衬砌和既有桩基之间,既有桩基底部伸入托换衬砌内并形成托换节点,节点处利用植筋和钢筋机械锚固实现有效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桩基荷载的有效传递与结构托换,最大程度降低隧道穿越既有桩基施工的不利影响,具有沉降控制好、托换体系安全可靠的优势,避免了常规梁—柱托换体系施工环境影响大、造价高、受力体系复杂等缺点,填补了国内外桥梁桩基采用隧道衬砌托换的空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942799U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20700680.7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李润轩 , 王立新 , 王俊 , 康华 , 高志宏 , 王天明 , 马晓波 , 雷永生 , 李储军 , 曹伟 , 王博 , 张利斌 , 王春希 , 翁木生 , 段亚刚 , 倪飞 , 毛念华 , 张海 , 杨沛敏 , 李谈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预应力锚索的盾构隧道抗浮体系。盾构隧道管片的环纵向接缝导致隧道整体刚度相对较弱,已建隧道临近地块的开发或构筑物施工可能会引起隧道纵向的不均匀上浮(隆起)变形。本实用新型包括由管片衬砌拼装组成的盾构隧道,盾构隧道拱底处设置减振道床,管片衬砌预留注浆孔内打设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的布置范围为拱底左右60°,预应力锚索包括多束钢绞线,多束钢绞线呈圆周形分布,圆中央设置有注浆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盾构隧道管片衬砌上施加的预应力锚索,将隧道“固定”在既定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管片环纵向接缝的不利影响,“固定”效果可通过锚索长度与预应力数值相应调整,增加了隧道抵抗周边环境变化的能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