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3241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59773.0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6/2458 , G06F16/29 , G06V20/10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参数校验的干旱‑半干旱区湖泊演变耦合模拟方法,包括构建干旱‑半干旱湖区耦合模型和构建干旱‑半干旱去耦合模拟多参数校验方案,所述干旱‑半干旱湖区耦合模型将流域分为多个子流域,每个子流域又细分为主河道及PBU和CBU;所述干旱‑半干旱湖区耦合模型通过HYDROL‑DC计算每个PBU中的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并采用离散的二维网格确定每个PBU内具体的贮水位置;所述干旱‑半干旱区耦合模拟多参数校验方案使用地下水水位、流域月均实际蒸散发量以及湖泊面积作为湖区水文模型校验的参数,进行综合性对比分析。本发明通过在半分布式水文模型中引入基于二维网格的湖泊搜索算法,建立综合性多参数校验方案,大大提高了耦合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7659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85054.2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地下水循环井与抽出‑处理协同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置循环井;布置抽水井;根据循环井的影响半径,调整循环井和抽水井的位置关系;将第一抽水管底端与抽水筛段连通,注水管底端与注水筛段连通,运行循环井;将第二抽水管与抽水段连通,运行抽水井。本发明采用上述的基于地下水循环井与抽出‑处理协同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将循环井技术和抽出‑处理技术协同,解决了单一技术的缺陷,实现了较高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效果,为协同技术修复地下水污染的研究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99318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85052.3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C02F1/00 , G06F30/20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砂箱试验的循环井与抽水井协同运行装置,包括试验砂箱、蠕动泵、测压管、循环井、抽水井和介质,循环井及抽水井设置在试验砂箱内部,试验砂箱正面设置有用于连接测压管的测压管接口,循环井设置有蠕动泵注水接口和蠕动泵抽水接口Ⅰ,抽水井设置有蠕动泵抽水接口Ⅱ,介质包括高渗透率的均质中砂和低渗透透镜体。本发明采用上述的基于砂箱试验的循环井与抽水井协同运行装置及运行方法,将循环井技术和抽出‑处理技术结合,修复过程中将污染物收束在可控范围内的同时提高了冲刷能力,提高污染物的修复效率,解决了循环井技术中污染物扩散和抽出‑处理技术中难以修复低渗透透镜体污染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