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零部件的增减材复合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5238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35216.2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用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零部件的增减材复合加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增材制造工艺制得基板以及连接于基板上的零部件毛坯;S2,以基板作为夹具将零部件毛坯固定于减材制造设备上,对零部件毛坯表面进行减材加工,得到中间产品;S3,分割中间产品与基板,将中间产品装夹固定于减材制造设备上,对中间产品与基板连接的端面进行减材加工,得到车用零部件成品。其能够提高加工精度,减少加工时间和加工费用。

    一种模具镶块的批量嫁接工艺和批量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001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75443.7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具镶块的批量嫁接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对底板进行钻孔;将底板放置在金属增材制造设备的成型舱内;对底板上的直孔的位置进行识别,将送粉管移动到各个直孔处并对直孔注入金属粉末,直至将底板上所有直孔的都注满金属粉末;打印工件,并清理流道内的金属粉末。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模具镶块的批量生产方式。本发明利用底板作为打印基板,底板放置在成型舱内时不需要定位,且在一体的底板上同时打印多个嫁接部时,增材制造设备仅需要对直孔进行一次定位识别,定位精度高,在打印前利用送粉管直接多直孔进行填粉,大大缩短了增材制造设备的铺粉时间。这样本发明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镶块的成本。

    一种增材制件及其粉末清理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6152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400715.X

    申请日:2024-04-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增材制件(1),包括制件主体(11),制件主体内部设置有流道腔,流道腔包括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进口段(12)、分支段(14)以及出口段(13),分支段包括多个并联连接于进口段和出口段之间的分支流道,每个分支流道分别从侧面连通工艺孔(15),工艺孔的出口端延伸至制件主体的表面,工艺孔设置为能够通过插入其内的柱状塞(2)封堵与其连通的分支流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该增材制件的粉末清理方法,通过工艺孔对分支流道进行选择性封堵,使通入流道腔的高压气体对该未封堵的分支流道内的粉末进行吹扫,从而实现对每一个分支流道进行逐一清理,确保了增材制件内的粉末被完全清理。

    一种铝合金和其制备方法、铸件和其制备方法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96596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62701.1

    申请日:2024-01-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铝合金和其制备方法、铸件和其制备方法以及车辆,涉及合金材料制备领域。本申请中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包括:硅:7.20%~11.80%,铜:0.05%~0.15%,镁:0.10%~0.85%,铁:0.05%~0.50%,锌:0.05%~0.40%,钛:0.05%~0.25%,锆:0.01%~0.25%;以及,锰:0.20%~0.95%、锶:0.005%~0.05%、锑:0.05%~0.50%、镍:0.01%~0.30%、铬:0.01%~0.30%、钒:0.01%~0.25%中的至少一者;余量为铝和杂质。其中,锰、锶等元素能够与硅、铝等元素形成Al15(Fe,Mn)3Si2相、Al2Si2Sr相、AlSiSb相、Al3Ni相、Al13Cr2相、Al7(CrFe)相、CrSi2相和Al11V相中的至少一者,从而在保证铝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同时,提升杂质成分容忍度。由此,本申请解决了铝合金无法同时满足一体压铸大型薄壁构件的使用可靠性、制造工艺性和良好的再生铝容忍度三大要求的问题。

    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0178167U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21666948.1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支撑结构。用于增材制造的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呈倒锥形的实体支撑部件,多个所述实体支撑部件呈点阵阵列分布,所述实体支撑部件的大底面端用于与成型基板相连,所述实体支撑部件的小底面端用于与待制造零件的一端面相连。本实用新型满足了增材制造对支撑结构的支撑、散热要求,减少了支撑结构的材料用量,并保证了待制造零件的表面质量,提升了制造效率。

    一种电机壳体冷却流道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351428U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20004383.4

    申请日:2023-01-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壳体冷却流道,包括螺旋形构造的流道本体,所述流道本体带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积大于第二流道的截面积,所述第一流道带有隔流板,所述隔流板将所述第一流道分隔为两个第三流道,使得在流体流动的方向上,流体流入所述第一流道时,流体能够从所述隔流板的两端分流和汇流,所述第三流道的横截面积与第二流道的横截面积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阈值。本实用新型避免现有技术的流道截面积差异过大,导致不同区域的流速不一致,保证电机可以在XY向各截面的冷却流道截面一致性,实现各位置的冷却效率的一致性,使得冷却流道的冷却效率一致性较好,同时提升冷却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