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增香茶饮品的担子菌发酵体系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3032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1910751863.5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增香茶饮品的担子菌发酵体系建立方法。该体系以多种担子菌菌丝为发酵菌种,经PDA和液体种子培养基扩增,茶汤重悬得到菌悬液后,接种于80℃加热30min温和杀菌的茶汤培养基,经液态深层发酵,发酵过程中,多次取样,经感官评价后确定最优发酵时间。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充分利用食用担子菌独特的胞外分泌酶系,快速赋予发酵茶汤全新的高愉悦感香气,明显区别于现有传统发酵与未发酵茶。同时,茶汤中茶多酚的含量大幅降低,有效缓解苦涩味。使用的茶汤培养基无额外添加糖类等其他物质,经快速担子菌发酵后形成高享受新型发酵茶饮品,是一种风味独特且健康营养的新型茶饮料系列。

    一种测定海藻酸钠微胶囊内菌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32676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0116324.4

    申请日:2019-02-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海藻酸钠微胶囊内菌量的方法,对于经过固定化发酵后的海藻酸钠微胶囊,使用无氧柠檬酸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使微胶囊溶解,取溶解液测定有机磷含量,用囊内有机磷量表征囊内菌量。由于菌体的含磷量相对稳定,因此可用有机磷量表征菌量。此外,本发明的海藻酸钠囊膜溶解方法可避免囊膜溶解时有机磷向无机磷的转化,不影响总磷及无机磷含量的测定。整个测定过程操作便捷、快速准确、易于实现。

    酵母菌微胶囊在红曲黄酒酿造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315144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810324225.0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酵母菌微胶囊在红曲黄酒酿造中的应用,属于黄酒酿造技术领域。在液态发酵培养基中接种红曲霉种子液,发酵至第3~4天后,投入酵母微胶囊,发酵至3~5天后密封发酵,发酵周期为20~30天,密封前温度控制在28~30℃,密封后温度为15~18℃,发酵结束后取出酵母菌微胶囊,发酵液离心取上清液灭菌即得红曲黄酒。本发明采用先接红曲霉后接酵母的方式酿造,有利于红曲霉在酿造前期快速生长,而不会过早地受到酒精的抑制;采用微胶囊固定化酵母菌,一方面微胶囊的囊膜对氧传递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可缩短酒精产生的周期,另一方面有利于发酵结束时对酵母菌的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种粘性红曲色素水溶液的色素含量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80522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0564852.1

    申请日:2018-06-0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性红曲色素水溶液的色素含量测定方法,在对粘性红曲色素水溶液进行色素提取并测定其色价后,通过色素抽提率的换算得到原样中的色素含量。本发明所述的测定方法,不仅弥补了粘性溶液吸光值偏高而造成测定数据不可靠的不足,使实验结果更能贴近真实值,还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红曲色素提取方法,在科研领域及生产实践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一种从叶属生物质中提取高粘性果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7250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679925.6

    申请日:2019-07-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叶属生物质中提取高粘性果胶的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以下特征步骤:将原料预处理,在叶粉中加入调节好pH的碱液,反应后获得一种混合物;将混合物分离,得到含有果胶的提取液;在提取液中加入果胶沉淀剂,混匀后分离,获得果胶沉淀并用水复溶该沉淀,或将提取液进行超滤分离;对复溶后溶液离心,将上清液中的果胶进行干燥,得到一种在水溶剂中具有高粘性度的果胶产品。本方法提取高粘性果胶的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大部分叶属生物质的高粘性果胶提取,且果胶的提取率高,获得的果胶粘性高。提取后的果胶可作为胶凝剂、交联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等应用于食品等相关行业产品中。

    一种嗜酸乳杆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011037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610634249.7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嗜酸乳杆菌及其应用。所述的嗜酸乳杆菌是一种嗜酸乳杆菌FZU‑LA1301X,保藏号为:CGMCC No.12453,保藏日期为2016年5月16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嗜酸乳杆菌FZU‑LA1301X可以在断奶仔猪体内定植,对胃酸、胆盐和肠液有较强的耐受性;在改进的发酵培养基中有较好的活菌数,喷雾干燥后有较高的存活率,可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

    一种快速测定液态发酵液中生物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6336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96550.5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微孔板发酵技术进行生物量的测定,即用生理盐水对孔板培养后的发酵液沉淀进行清洗三次后,基于酶标仪以铬黑T双波长显色法(△A=A560-A680)对菌体内部的镁离子进行测定,通过镁离子的含量来反映菌体生物量。本发明克服了微孔板发酵过程中难以用称干重法来表征发酵液的生物量的缺陷,同时基于多种干扰因素的排除,使得本方法的测定值更为贴近实际值,与其他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氨基葡萄糖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时符合平板菌落计数法中菌量的生长趋势。总之,本发明的生物量测定方法操作便捷,快速准确,能够正确反应发酵过程中的菌量变化趋势,试剂无腐蚀性且用量小,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一种快速筛选高产洛伐他汀红曲霉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77169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324224.6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筛选高产洛伐他汀红曲霉的方法,利用微孔板高通量培养技术(固态及液态)培养红曲霉,同时基于酶标仪以双波长法(△A=A238-A247)快速检测发酵液中洛伐他汀含量。相比于常规平板培养和摇瓶发酵,本发明中所述的微孔板高通量培养技术试样量小、一次性可处理样品种类多,且节省空间,培养箱利用率高;对于高产洛伐他汀菌株的快速筛选,相比于液相色谱法,本发明实验周期大大缩短;相比于文献中所报道的比色法(单波长或双波长),本发明更能排除发酵液中其他物质的干扰。总之,整个过程可同时对上百株红曲霉进行快速培养和筛选,整个过程工作量小,操作快速便捷,易于实现。

    一株巨大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479933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1008089.1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巨大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涉及一株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 megaterium)FZU-BM1601,该菌株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045,保藏日期为2016年09月26日。该巨大芽孢杆菌可用于制备蛎菜发酵饲料添加剂,方法为蛎菜脱盐、粉碎、均质后,经巨大芽孢杆菌发酵,产生大量对养殖动物有益的寡糖等小分子特效代谢产物,提高饲料的生物活性。本发明制得的蛎菜发酵饲料添加剂,适用于添加到鸡、猪等动物饲料中,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维持养殖动物体内微生物平衡、促进生长等作用,可以满足市场多样性需求。

    一种基于FISH技术的活细菌定量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61354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48532.7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41 C12Q1/689 C12Q2563/107 C12Q2543/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FISH技术的活细菌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常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的实施过程前,增加PMA核酸染料的预处理步骤;在PMA处理过程中,死菌细胞内的核酸与PMA共价结合,在荧光显微镜的蓝光激发下发出橙色荧光,从而可知橙色荧光的细菌为原体系中的死菌,活菌细胞内的rRNA在杂交步骤与荧光探针结合,荧光探针在荧光显微镜的蓝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从而可知绿色荧光的细菌为原体系中的活菌。本发明通过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改进,即增加PMA染料处理的步骤,实现了样品体系中死活菌的有效区分,构建出一套可快速定量样品中活性细菌的方法。本方法对细菌定量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