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4679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63395.7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冠突散囊菌及在催化代谢转化EGCG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SC‑1,其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3397。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SC‑1催化代谢转化EGCG本质是利用细胞分泌的酶进行催化,实现多酶体系的级联反应。此外,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SC‑1液态发酵对EGCG的代谢转化及其产物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EGCG促进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SC‑1菌丝体生长繁殖的同时,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SC‑1代谢转化EGCG发酵液的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63959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03824.2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降氨基甲酸乙酯的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及其应用。本发明公开了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Meyerozyma caribbica)P3,其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酶活较强可达980.40U,且应用于黄酒发酵对黄酒EC的降解可降解49.5%。本发明降解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酵母菌株具有发酵能力强、能够耐受低酸、高糖、以及12%的酒精环境等优点,为微生物法降解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提供宝贵的菌株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1818577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05314.1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冠突散囊菌YL‑1及其在发酵大豆或豆制品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一株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YL‑1,其保藏编号CCTCC M 20231819。利用冠突散囊菌YL‑1固态发酵显著改变了大豆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显著降低了大豆的豆腥味类成分,增强了具有花香、焦糖味和宜人风味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冠突散囊菌YL‑1固态发酵提高了大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有助于预防餐后高血糖。本发明可以充分改善大豆的风味特征,发挥大豆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并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92373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13659.0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汉逊德巴利酵母在发酵改善黑茶制品风味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一株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W08,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5770。利用汉逊德巴利酵母固态发酵显著改变了黑茶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显著降低了黑茶的青气类成分,增强了具有花香、薄荷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汉逊德巴利酵母固态发酵后的黑茶具有较高的β‑葡萄糖苷酶、单宁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活性,对黑茶中独特香气化合物的形成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综上,该菌株表现出作为黑茶风味调节发酵剂的潜力,将其应用于发酵黑茶中将有利于风味的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89018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9941.X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茶饮料的发酵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冠突散囊菌和水开菲尔混合发酵极大地改善了黑茶茶汤的风味品质和感官特征,增强了黑茶茶汤的菌花香和薄荷香强度,降低了茶汤的苦味、涩味,提高了茶汤的醇厚感和鲜味,具有优良的感官特性。此外,在发酵过程中,水开菲尔发酵显著提高了黑茶茶汤中琥珀酸的含量,乳酸含量在混合发酵组中显著增加。与冠突散囊菌单独发酵相比,混合发酵组中水开菲尔的存在有效抑制了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的降解,维持发酵茶汤中较高的儿茶素含量。综上,本发明有助于开发具有独特风味品质和维持较高儿茶素含量的新型发酵黑茶饮料,在茶饮料行业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92596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38003.1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黑茶发酵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K‑1,该枯草芽孢杆菌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3468。将枯草芽孢杆菌运用黑茶发酵中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运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备的黑茶具有香气浓郁、滋味醇厚、风味独特等特点。本发明菌株在黑茶发酵生产中能为相应产品保质增产,其极具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7761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33899.5
申请日:2025-03-12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波兰青霉在发酵改善黑茶制品风味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一株波兰青霉(Penicillium polonicum)XL6‑1,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2023483。利用波兰青霉固态发酵显著改变了黑茶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显著降低了黑茶的酸涩成分,增强了具有甜椒香、豌豆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波兰青霉固态发酵后的黑茶具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等活性,对黑茶品质的形成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综上,该菌株表现出作为黑茶风味调节发酵剂的潜力,将其应用于发酵黑茶中将有利于风味的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839309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37628.1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肉质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MF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构建冷鲜肉品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菌群制备、肉样品制备、取样鉴定、检测指标定义、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建立、引入MFO算法、算法核验、数据处理。本发明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冷鲜肉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下冷鲜肉的菌落总数、pH值、TVB‑N、色泽和生物胺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各品质指标的变化速率不一致,且温度越高,冷鲜肉变质越快,通过MFO算法优化训练后的R值相较于指标菌落总数和TVB‑N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后的R值更接近于1,且优化后的RMSE、MSE和MAE值相对较小,其模型拟合度更好。
-
-
公开(公告)号:CN11592705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937041.8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湖南惊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笋甾醇转化的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TJJ‑01和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TJJ‑02复合菌剂;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TJJ‑01的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1688;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TJJ‑02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1689。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竹笋甾醇转化的方法,将复合菌剂处理笋丝能显著提高发酵竹笋丝甾醇的含量、提高其益生性能。
-
-
-
-
-
-
-
-
-